亚洲美女精品久久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你懂的_一区二区日韩av_午夜久久一区

生態
首頁/ 新聞中心 / 專題專欄 / 宜居環境 / 生態 / 正文

風起·北岸丨秦漢新城是座什么“城”?

西咸新區秦漢新城,究竟是一座怎樣的新城,這里沉淀著厚重的歷史文化,這里繪就著美麗的生態畫卷,這里涌動著創新的澎湃浪潮……今天,讓我們重新審視這座新城

文化+生態,一座新城的天然基因

秦、漢兩朝,共同書寫了一個輝煌的時代。璀璨厚重的歷史文化遺存,賦予這片土地獨一無二的資源稟賦和人文底蘊,成為秦漢新城城市內涵、品質、特色的重要標志。

渭河穿于南,涇河繞于北,渭河生態景觀帶、帝陵遺址風光帶橫貫東西,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67%,優美的自然生態,多樣的季節景觀,成為這座新城獨特的城市風貌和比較優勢。

以生態環境為基底,以文化傳承為內核,秦漢新城聚焦文化旅游主導產業,傾力打造西安北線旅游目的地。

我們來粗略盤點一下:

2024年,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正式開館,際華冰雪·西安冰雪中心建成投用,秦咸陽宮遺址博物館全新開放,連接古今的大漢紫道驚艷亮相,秦陌花塘、龜寵樂園、渭河生態景觀帶旅游服務驛站陸續開放……

這其中,不乏博物館“頂流”,冰雪世界“新寵”,拍照打卡“網紅”。至此,秦漢新城文旅產業“整體策劃、點狀突破、橫向拓展、串珠成鏈”發展目標初見成效,“連接古今的秦漢文化帶”輪廓漸顯。

秦陌花塘、大秦水舞光影秀、龜寵樂園、陜歷博秦漢館、秦咸陽宮遺址博物館,串聯起秦漢歷史文化主軸;

蘭池驛、朝陽驛、石橋驛、秦苑驛、秦宮驛、正陽驛,6座旅游服務驛站,串聯起18公里渭河生態景觀帶;

大漢紫道、張裕瑞那城堡酒莊、際華冰雪·西安冰雪中心、秦漢國際馬術中心、漢景帝陽陵博物院、王府井奧萊·西咸小鎮,串聯起塬北文旅商體綜合游覽路線。

春賞花、夏消暑、秋觀葉、冬戲雪,歷史文化游、生態田園游、體育運動游,一年四季,皆有美景,秦漢文旅呈現多元化多樣化特征。

一座新城的話題,變得更為具體而立體。一座新城的活力,有了更多熱點和支撐。

我們不妨來看一組數據:

2024年,秦漢新城接待游客991.69萬人次,同比增長20.69%;預計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1.65億元,同比增長20.09%。國慶假期,陜西歷史博物館本館接待游客7.55萬人次、秦漢館接待游客8.84萬人次,“秦漢游”持續火爆。

西安向北,跨過渭河,更多人感受到了秦漢新城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底蘊,也為秦漢文旅產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聚焦文化興城,秦漢新城將通過全面建成大漢紫道、秦咸陽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項目,持續完善旅游服務配套,積極創建國家A級景區,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游、特色體育游、鄉村田園游等業態,打造“吃住行游娛購”全產業鏈,不斷推動城市競爭力躍升。

宜居+宜業,一座新城的幸福底色

宜居宜業,始終是城市建設追求的內在氣質,也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2月6日,在華清園·文津觀瀾小區,曹振金正給顧客掃碼結賬,對面,就是西咸新區秦漢中學。

“在這里安家,最看重的就是教育,小學、初中、高中都是名校。”曹振金老家延安志丹縣,2011年,供職秦漢新城一家企業,2018年,在文津觀瀾買了房,夫妻倆育有二子,老大在秦漢小學求學,小的在秦漢三幼就讀。2022年,夫妻倆在小區樓下開了一家小型超市,滿足鄰居日常消費,方便學子購買文具,生意倒還不錯。

強化教育對人口集聚的拉力作用,除了依靠政策支撐,好的教育水平和質量也至關重要。

2024年,西咸新區秦漢中學完成十二年一貫制“閉環”建設,陜師大附小全面負責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秦漢第四學校東西校區開門迎新,秦漢新城第二學校開工建設。同時,秦漢小學、渭柳小學、立德思小學、渭柳中學、蘭池學校等一批學校提質創優,秦漢新城教育家底更為殷實,為推動人口集聚增添“砝碼”。

如果說教育是引力,那么商業則是活力。

社區商超、特色餐飲、美容美發、鮮花快遞、專業托管……文津觀瀾小區,近二十家不同業態的店面一字排開,隱隱透出商業日漸成熟之態。

一家新藥店,較為引人注目。店主馬磊和曹振金的選擇原因相似,但又不盡相同。他是土生土長的秦漢人,老家正陽街道楊家灣村,2024年搬到文津觀瀾,核心目的是“為了娃的教育前景”。馬磊夫婦也育有二子,今年秋季,老大將開始在秦漢中學讀初中。去年8月,加盟的連鎖品牌肉夾饃店、漢堡店相繼開業,這幾天藥店將開業。“隨著住戶增多,人口增加,鄰居有需求,咱也力所能及為新城發展貢獻一份力量。”談及開店原因,馬磊語氣誠懇。

城市功能完善,是秦漢新城全力打好“三場決勝戰”的重要內容。聚焦優質資源供給,秦漢新城加快布局完善商業、醫療、交通和服務配套。

王府井奧萊·西咸小鎮重裝升級、淳欣全球優品全新開業,2個區域商業中心規劃實施,鉑樾萬境中心、理想城鄰里商業配套中心等加快建設,中天誠品等社區商業加速推動。陜西省人民醫院西咸院區全面開診,空軍軍醫大學醫教研綜合體、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等有力推進。馬涇高速和多條市政道路正式通車,明光路跨渭河大橋、機場高速秦漢北立交、地鐵12號線一期等項目有序推動。

秦漢新城將通過五年時間,新建中小學全部實現“名校+”,全面建成15分鐘“就醫圈”“商業圈”,著力打造更加宜商宜業、宜居宜游的城市核心區。

創新+創業,一座新城的活力源泉

激發城市活力的策略有很多,人才是第一資源。產業的振興,離不開人才的集聚。

安娜,是一名來自俄羅斯的追夢者。2023年,她從西安交通大學碩士畢業后,最終,把“新家”安在秦漢新城秦創原·秦漢創新中心,成立了陜西俄瑟朋瑞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我們的公司,主要為有需要的各國朋友提供咨詢服務,涉及教育、商務、旅游三大方向。”安娜表示,公司成立一年多時間,已經取得不俗業績。“為了更好拓展業務,我們通過定期舉辦講座,為大家提供政策性信息、服務性資訊,以便更好融入當地社會生活。”安娜直言,“秦漢就是我的家,會一直住在這里,陪伴公司成長壯大。”

優質營商環境,是吸引、集聚并留住人才的重要驅動力。聚焦人才興城,秦漢新城發布《關于打造充滿活力的人才集群 進一步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的若干措施(試行)》,建成可拎包入住的“希望里·啟航”人才公寓,6185名秦創原創新創業人才在這里扎根發展。

2024年收官之際,作為陜西省“三項改革”首批成果轉化項目,西工大智能聽診器研發生產基地落地西咸新區·秦漢大健康產業園,由陜西省人民醫院聯合西北工業大學科研團隊共同推進,建成后主要研發生產基于人體聲學采集和分析技術的新型胃腸道健康監測類產品,預計每年可生產智能聽診器產品8萬套。

同樣作為科研成果產業化項目,10年前,西北工業大學教授、陜西迪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創始人介萬奇,帶領團隊在秦漢新城實現碲鋅鎘晶體材料國產化及產業化落地。10年間,迪泰克不斷提升技術,企業二期——新一代光子計數成像模塊產業化項目即將投產,總產能將提升6倍。

西安三航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由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張定華及其團隊創建,企業不斷在相關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新突破。2024年6月,總投資10.6億元的高性能航空發動機關鍵零件智能化生產線及工程研究中心動工開建,目前部分廠房主體結構已封頂。項目一期建成投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2.5億元、年稅收1600余萬元。

在秦漢新城,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由“書架”走上“貨架”。2024年,秦漢新城完成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1260家,累計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45家,完成技術合同交易額77.34億元,落地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9個,新增科技成果轉化企業103家,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正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秦漢新城加快構建優勢明顯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有了更多支撐和底氣。

產業立城,步履鏗鏘。產業立城,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