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西咸新區文教園城市健康公園鳥瞰圖)
(市民在空港新城城市綠道上跑步)
(游客在新渭沙濕地公園游園賞景)
本報記者 侯燕妮文/圖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一陣春風過后,城市披上了迷人的綠色外衣。走進西咸新區,仿佛走進了一座大花園:抬頭見綠,城市綠道、生態公園、立體綠雕隨處可見;推窗見綠,廣場綠地、口袋公園、屋頂花園早已融入市民生活。
2018年,西咸新區著力打造宜居、人民滿意城市,實施了西咸新區植樹增綠美化三年行動、西咸新區環境大提升大整治活動、花園之城和立體增綠美化建設行動,一系列“增綠、添花、加彩”的措施讓這座快速發展的城市更加生態、宜居。
截至2018年年底,西咸新區綠化面積共計約3802.3萬平方米,其中公園綠地面積約1610.6萬平方米,道路綠化面積約2191.7萬平方米。一座綠色之城、花園之城、生態之城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在此安家落戶。
水系治理
生態修復成共識
4月20日,記者漫步在灃東新城漢溪湖公園里,樹下連片盛開的小花明艷動人,讓人心情為之愉悅。打開微信小程序“識花君”一掃,得知它學名叫“針葉天藍繡球”,因開花時像粉色的地毯,被譽為“開花的草坪”“彩色地毯”。三季有花、四季有景,漢溪湖公園以其獨特的美成為城市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科技賦能,更是讓漢溪湖公園的風貌錦上添花。漢溪湖項目主管牛占濤說:“園內內湖引入生態系統構建技術,通過水生動物、水生植物及微生物功能群的結構組合,形成清水型生態系統,能夠在一定時間內對水體生態系統進行結構優化調控,使其功能群落結構完善合理,達到最優凈化能力,并且能夠長效運行,最終構建起生態景觀別致,水環境健康、宜居的景觀湖水生態系統。”
新技術的應用,為轄區水生態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參考,為后續柔性治水提供了寶貴經驗。漢溪湖公園項目于2018年榮獲聯合國第十二屆“可持續城市與人居環境獎”及全球人居環境論壇頒發的“全球人居環境規劃設計獎”。
生態修復理念不僅貫穿漢溪湖建設始終,更是成為西咸新區生態治理的共識。
“在新渭沙濕地公園的建設規劃中,我們注重水資源與城市空間、群眾生活可持續融合發展。”灃西新城水務辦項目主管劉文濤說,“雨污水進入人工濕地后,將通過潛流濕地、表流濕地、凈水池等多種類型的水工藝處理技術進行處理,出水水質能夠達到海綿城市水質標準。”
未來,新渭沙濕地公園將成為一個集河道生態修復治理、市民親水休閑、科普教育實驗、郊野自然觀光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城市生態濕地公園。目前,新渭沙濕地公園一期已基本建成,本月向社會免費開放。
綠道建設
鋪就城市綠色腰帶
綠道是一套慢行系統,像一條條城市綠腰帶,成為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生態廊道,可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提升人居生活品質。
為了給生活、工作在空港新城的群眾和企業提供良好的宜居環境和優美的生態環境,空港新城圍繞五路增綠和綠道建設大力實施城市園林綠化,近年來,累計實施城市增綠366萬平方米,打造了自貿大道、正平大街、宣平大街、周公大道、迎賓大道等一批綠化示范路,圍繞機場一周的城市綠環也基本成形。2018年以來,空港新城加大綠道建設力度,建成城市綠道20.1公里。“隨著城市快速發展,人們對就近賞綠健身的需求不斷增強,城市綠道能有效滿足市民生活需求,實現還綠于民,實現家門口賞綠健身。”空港園林綠化公司總經理高穎飛說。
新時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導新實踐。空港新城在規劃中明確“林環城、城抱綠、水穿綠”的城市綠化空間布局,力求形成網狀生態體系,營造碧水與藍天相映、古陵遺址與綠色相融的城市環境。近期,空港新城正在加快編制《空港新城綠道體系規劃》和《空港新城綠道建設三年實施方案》,一套新城綠道體系建設藍圖正在徐徐展開。
這樣的城市綠道,像一條條毛細血管,延伸在西咸新區的版圖上,為城市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
每天傍晚和老伴兒在涇河新城茯茶鎮旁邊的高涇大道散步,已經成為57歲的李阿姨的生活常態。“以前晚上就是在家看電視,后來路修好了,我們就經常出來走路。既能看風景,又能鍛煉身體。”李阿姨說,以前常感冒,現在身體很健康。
截至2018年年底,涇河新城規劃建設局已完成新增綠地面積67.8萬平方米,改造提升綠地面積51萬平方米,共計完成增綠面積118.8萬平方米。城市品質和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提升,區域增綠美化工作成效顯著。涇河新城的綠化面積總體達到289.5萬平方米。“南山北水·靈動涇河”的畫面更添新魅力。
口袋公園
拓展城市綠色空間
2018年5月,空港新城迎賓大道與周公大道交會處西北角,占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的街頭公園綠地建成。此處口袋公園的建設啟用,為附近居民提供了游玩、休閑的好去處。
灃東新城綠地新里城項目南側占地約7000平方米的綠地,還原古時“碧水繞長安”之境,同時融入日式禪意庭院風情,形成高品質街頭綠地。
秦漢新城秦文明廣場總規劃用地約103.48萬平方米。該項目所處位置是秦漢新城集中展示秦文明的核心景觀區域。整個廣場以水紋肌理和小篆文字的曲線為平面構成元素,暗喻“秦尚水德”的文化內涵。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公園星羅棋布,散落在西咸新區各處,豐富著人們的美好生活。
2月28日,西咸新區文教園區豐京苑小區韓麻村的回遷群眾,為西咸新區文旅集團送來“心系百姓 真情為民”的牌匾,表達他們回遷新居,過上新生活的感激之情。50歲的村民李西漢在韓麻村生活了大半輩子,他做夢都沒想到如今自己能住進寬敞明亮的新房子。“以前村外頭就是農田,村里環境臟亂差。現在小區東邊是灃河生態濕地公園,南邊是城市健康公園、沙河生態濕地,出門就是美景。”提到變化,李西漢喜氣洋洋,贊不絕口。
如今的西咸新區處處綠意盎然,生機勃勃。這是生態的綠色、發展的綠色,更是民生福祉的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