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精品久久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你懂的_一区二区日韩av_午夜久久一区

生態
首頁/ 新聞中心 / 專題專欄 / 宜居環境 / 生態 / 正文

“愛鳥周”:讓鳥兒叫醒這一整個春天

春天是屬于鳥兒的季節

每年的4月至5月初為“愛鳥周”

人們常說:“莫打三春鳥”

自古以來

我國勞動人民就有愛護鳥類的傳統

1981年,為保護遷徙于中日兩國間的候鳥,我國特設立“愛鳥周”,1992年國務院批準的《陸生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將“愛鳥周”以法規的形式確定下來。39年來,“愛鳥周”已成為傳承生態文化、提高全社會生態保護意識的節日。

鳥類是大自然的精靈,也是人類的朋友。一只慣于“報春”的杜鵑鳥,一年能吃掉 5 萬多條松毛蟲;一只貓頭鷹在一個炎熱的夏季,可以捕食 1000 多只田鼠;一對啄木鳥可以保護 500 畝林木不受害蟲的侵擾,是當之無愧的“森林衛士”……鳥類一直在勤勤懇懇地營造著花木蔥蘢的綠色世界,它們傳播花粉和植物種子, 對大自然生態平衡有著重要作用。

鳥類知識科普

微信圖片_20190418102713.jpg

家燕

“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自古以來,人們樂于燕子在自己的房屋中筑巢,生兒育女,并引以為吉祥的事。在我國,燕子是典型的夏候鳥,它們春天飛來,夏天在這里繁殖,秋天則飛到南方過冬。人們稱它“報春燕”。

微信圖片_20190418102738.jpg

杜鵑

杜鵑,又名“布谷鳥”。體形和鴿子相仿,呈暗灰色。芒種前后,幾乎晝夜都能聽到它那宏亮的叫聲“布谷布谷”,仿佛是提醒農人“快快播谷”。杜鵑高歌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故而詩人常將杜鵑鳥和杜鵑花一起吟誦,比如“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又見杜鵑花”。

微信圖片_20190418102754.jpg

喜鵲

喜鵲喜歡把巢筑在民宅旁的大樹上,喜鵲一年的食物中,80%以上都是危害農作物的昆蟲,所以喜鵲是農民名副其實的除蟲“好幫手”。

微信圖片_20190418102816.jpg

黃鸝

黃鸝羽色艷麗,鳴聲婉轉,是鳥兒中有名的“歌唱家”。它們喜歡在低山和平原地區的樹林中活動。黃鸝每年4-5月前來北方繁殖,9-10月南遷越冬,“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就是對它們的真實寫照。

鳥類不僅是地球大家庭的一員,也是生態文化的重要載體,保護動植物就是在維護生態平衡。西咸新區秦漢新城自成立以來,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堅持保護與發展并重,努力維護轄區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目前,一座“天藍、地綠、水清、景美”的田園之城已初具規模。

微信圖片_20190418102905.jpg

渭河生態景觀帶、帝陵風光帶是新城建設田園之城的重要成果,同時也是新城生態廊道核心區和亮麗風景線。渭河生態景觀帶樹木挺拔高大,深綠、淺綠、嫩綠,構成了一幅養眼的綠色畫卷,宛如一個巨大的天然氧吧。帝陵風光帶立足都市農業,以玫瑰、薰衣草為主要品種的花卉苗木種植基地,一年四季花香四溢。

微信圖片_20190418102925.jpg

微信圖片_20190418102937.jpg

圍繞渭河做足“水”文章也是新城生態建設的重點,歷時多年,渭河秦漢新城段實現了洪暢、堤固、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并成為陜西建設安瀾渭河、綠色渭河、美麗渭河的示范性節點工程。夏日傍晚,夕陽的余暉映射在平靜的水面上,鳥兒宛如翱翔在色彩斑斕的云端,在水邊著陸時,還會濺起漂亮的水花,亦動亦靜,美不勝收。

微信圖片_20190418102957.jpg

秦漢人以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保護生態的決心。今年三月,秦漢新城組織工作人員為1200余株樹苗在新城安了家,為春日增添一抹新綠,也為更多鳥類提供了棲息的家園。隨著新城生態環境的不斷提升以及人們愛鳥護鳥意識的逐步增強,會有越來越多的鳥兒翱翔在新城的藍天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