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精品久久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你懂的_一区二区日韩av_午夜久久一区

生態
首頁/ 新聞中心 / 專題專欄 / 宜居環境 / 生態 / 正文

新華社、法治日報點贊西咸新區!

7月26日,新華社刊發《西安治水重塑“八水繞長安”》,7月27日,法治日報刊發《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聚焦西咸新區積極推動灃河生態治理,再現河道清水長流,兩岸碧綠自然。

新華社內容節選如下:

新華社西安7月26日電(記者 劉詩平)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開卷第一首詩講述的,據說就是發生在灃河的故事。如今,得到治理的灃河兩岸,同樣吸引了眾多鳥類,同樣是青年男女喜歡光顧的地方。

在灃河金灣濕地,站在灃河大橋上眺望,河面寬闊,河水清澈,白鷺、黑鸛等鳥類或悠閑地在河洲散步、棲息,或不時掠過河面,好似一個有著郊野風貌和田園風光的濱水生態景觀長廊。

據西安市水務局總工程師黨占奎介紹,在灃河治理過程中,將河流治理與水污染防治緊密結合,同時堅持以自然河流和人工渠系為骨架,隨彎就彎,不截彎取直,讓河水自然奔流。在灘區治理上,保留河道原有高灘和深潭等地形風貌以及原有樹木,利用河流自然形態打造生態節點。

灃河全指標水質自動監測站位于西咸新區灃東新城河的南岸,用于監測灃河入渭斷面水質。記者來到這里采訪,工作人員提供的監測結果顯示,2019年、2020年灃河均為地表水Ⅱ類水質。

“灃河兩岸過去雜草叢生,挖沙把河床挖得坑坑洼洼,河岸邊則成了垃圾傾倒場,沿岸不少排污口常年向灃河排放生活污水。近年來,隨著灃河流域生態治理工程的展開,河水變清了,河兩岸修了景觀長廊,如今這里是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地方。”從小在灃河邊長大的陜西省環境保護公司總經理王團安說。

法治日報內容節選如下:

7月20日下午,《法治日報》記者隨中華環保世紀行宣傳活動采訪團一行來到陜西省西咸新區灃河入渭口,站在岸邊,碧波蕩漾,垂柳依依,盡管不是周末,但灃河岸邊修建的塑膠跑道上,依然有不少來此散步的民眾,他們告訴記者,現在這里已成為當地居民休閑健身的最佳場所。

很難想象,以前這里是另一番光景。

“我是陜西人,在灃河邊上長大,記得在20世紀80年代、90年代,灃河水質特別差,甚至不能稱之為河,就是一個排污溝。”陜西省環境保護公司總經理王團安回憶,以前灃河兩岸雜草叢生、垃圾遍地,簡直難以下腳。

黨的十八大之后,灃河生態治理工程啟動,灃河的生態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西咸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徐軍前回憶,2014年,經國務院正式批復,西咸新區成為我國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西咸新區建設全面啟動后,灃河綜合治理項目也提上日程,以“柔性治水、生態治河”為理念,灃河綜合治理保留河道內的自然形態和原有生態濕地景觀地貌,依據原有河道“隨彎就彎”,保留河道自然形成的水面、島嶼,增加灘面面積,減少人為干預,“柔性治水就是生態治水,保持了河道原有的形態”。

2020年,灃河南岸還建成了灃河全指標水質自動監測站,監測灃河入渭斷面水質情況。王團安邊打開站內儀器邊介紹,監測站每4小時自動監測一次水質情況,監測內容涵蓋PH值、溶解氧、水溫、電導率和濁度這5種參數,還包括高錳酸鹽指數、重金屬、流量、水位等11項內容,監測數據會實時上傳到國家相關平臺。自動監測站自2020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以后,灃河水質長期穩定達標,各項指標都滿足地表水二類要求,較2016年提高了兩個水質類別。

如今的灃河不時有白鷺從河面掠過,“一個地方生態好不好,不是靠嘴說,生物多樣性最有說服力。”徐軍前指著飛來的鳥類介紹道,2018年以來,灃河內鯉魚、鯽魚等魚類越來越多,日常可觀測到的鳥類也不下20余種,足以說明灃河水質的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