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斗門水庫生態水景
河道養護、垃圾清理、日常巡護、水質監測……無論嚴寒酷暑,灃東新城太平河河畔,總有這樣一群忙碌的身影。
“每年夏季,水草、浮萍等植物長勢旺盛且極易腐爛,不僅影響河岸美觀,對水質環境和行洪安全也會造成不利影響,必須及時進行河道清理。”灃東新城水務公司的蔡師傅一邊介紹,一邊和養護工人們進行水草打撈。入汛以來,灃東新城除了對太平河灃東新城段全段開展水草清理,對太平河涵洞段也進行了清淤疏浚,河段水質明顯改善。
太平河
太平河自南向北縱貫灃東新城,現狀河道全長24.92km。如今,經過系統提升改造,已然變身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景觀帶。
提升改造期間,灃東新城在河道兩岸鋪設截污管道收集沿線污水,統一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實現水質凈化達標排放;設計水生植物、動物及微生態系統功能群,形成健康的親水型水生態系統,實現生態修復對河水的高效凈化。
“早上年輕人在這里跑步,我們老年人就在旁邊跳跳廣場舞,晚上大家在河邊遛個彎聊聊天,環境宜人,空氣新鮮。”提到河湖治理帶來的變化,家住太平河畔的李阿姨深有感觸,河道寬了,綠化好了,水質改善了。自從家門前的這條小河變“漂亮”了,周邊群眾也多了一個休閑放松的好去處。
灃河畔,山清水秀,風景如畫
近年來,灃東新城以自然河流和人工渠系為骨架,以湖池、濕地為節點,通過渠系連通、水質凈化、景觀提升等多項措施,充分發揮生態水系的排澇防洪、災害應對、文化承載功能,轄區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昆明池畔,景色宜人
如今,風景宜人的斗門水庫生態水景,與灃東新城近年來水質治理的各項舉措密切相關。為遵循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圍繞保一池清水、改善一方生態的環境建設目標,斗門水庫的建設者們深入其中,通過前期調研、專家論證、基底改良、水生物種植、水生動物投放、水生態建設,推動并見證著斗門水庫的“煥然一新”。
斗門水庫生態水景
今年以來,灃東新城強化方案引領,明確責任目標,統籌推進水環境保護各項工作。通過人工監測+自動監測結合,持續關注河流水質變化,積極開展溯源排查,同時,加強入河排水口監管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確保“碧水保衛戰”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灃河(灃東新城段)
2022年上半年,灃河(灃東新城段)、太平河(灃東新城段)、斗門水庫水生態治理取得明顯成效。截至目前,灃東新城已常態化開展無人機和人工巡河,轄區灃河、皂河、太平河、灃惠渠流域內入河排水口“一本賬、一張圖”不斷完善,8座農村污水處理站、35座提升泵站和8處吸污車抽排點位均已保證專業化運行維護。
斗門水庫水域
當下,灃東新城全域治水已初步形成了“堤固、岸綠、水清、河暢、景美、管理長效”的水系保護治理新格局。
著眼未來,灃東新城還將全力以赴打造水城融合、人水和諧共生的現代生態新城,在改善人居環境的同時,統籌推進河流周邊環境治理,全力營造良好生態環境,建設宜居宜業的品質灃東,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多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