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時值端午佳節,6月11日晚,由陜西西咸新區秦漢新城影視發展有限公司出品,福建人民藝術劇院聯合出品并演出的大型傳奇歷史話劇《漢武大帝》,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驚艷亮相向廣大觀眾獻上了進京系列演出的揭幕之作。

中央戲劇學院原院長徐曉鐘,著名演員、中國劇作家協會主席濮存昕,著名導演王曉鷹,中國話劇研究會主席藺永鈞以及話劇《漢武大帝》編劇孟冰、導演陳大聯、舞美馬連慶等數十位戲劇界專家大腕親臨現場,為仲夏的京城帶來了一場戲劇盛會。

大型原創歷史話劇《漢武大帝》通過漢武帝的諸個夢境貫穿了他人生的重要節點,以竇太后、董仲舒、張騫、陳阿嬌、衛子夫等與漢武帝息息相關的人物為主線,再現了相關歷史人物的命運糾葛,將漢武帝對待歷史、對身邊親人和臣子的態度,以傳奇卻不失歷史真實的方式貫穿全劇,講述了一代雄主漢武大帝波瀾壯闊的一生及其治下漢王朝的興衰榮辱。對漢朝封建社會最高權力形態進行了深刻和獨到的展現,對漢武帝時期所發生的重大事件、歷史進程進行了全方位剖析和解讀,理性深刻地解析了特定歷史時期下的人性與社會,展現出一幅飽含滄桑、立意深刻的大漢王朝圖景。

《漢武大帝》籌備歷時三年,該劇由原總政話劇團團長、中國戲劇家協會原副主席、國家一級編劇孟冰執筆,國家一級導演陳大聯執導,特邀著名舞美設計師馬連慶擔綱舞美裝置設計,新銳人物造型設計師曹婷婷進行人物造型設計,著名視覺設計師朱麗創作多媒體視覺效果。強大的主創班底、震撼的視覺呈現、精妙的劇作結構以及演員們的精彩表演,共同構成了這部傳奇歷史大劇。

全劇沒有按照慣常的歷史劇寫作方式來再現史實,而是寫了人到暮年的漢武帝不斷驚嘆、不斷猛醒的心路歷程,分為暮帝驚魂、法事入夢、太后訓政、少帝尊儒、衛女懷春、太子患禍、母子泣別、眾魂抱屈、金屋藏嬌、老嫗葬兒、將士出征、桃源夢憶、少暮交心、別夢罪己、立子弒母、古玉似鏡16個小節,這些歷史的瞬間描繪出漢武帝人生的多重色彩。

獨特的寫作視角,給了導演和主創團隊廣闊的二度創作空間,因此在表演方式和舞美呈現上也令觀眾耳目一新。整個舞臺的呈現既是復古的又是當代的,既是詩化的又是生活的,將觀眾帶入虛實結合的空間,在兼具寫實與詩意的戲劇氛圍中,感受一代君王的一世崢嶸,力圖讓觀眾在話劇舞臺上看到一個有別于前人講述的、帶著新鮮感的“漢武大帝”的同時,也能用不同的視角思考回味這段歷史。

劇中有溫情的對白,有遲來的懺悔,有愛情的迷失,有親情的救贖,有帝王的自省,有人臣的忠義……既是一場虛構的夢境之旅,也是邀請觀眾重新品讀歷史的盛宴。關于夢境的描摹成為該劇一種標志性的修辭手段,并承擔著重要的敘述功能,進而推動劇情的發展。漢武帝的重重夢境,充斥著與自我、親人、臣子等的對話,似真似幻、半醒半夢,如入生命的彼岸,沉浸其中,消解心中郁結,一位帝王的悔與恨逐漸清晰浮現,又轉而找到歸屬。以歷史的脈絡再現漢武帝的言行舉止,巧妙地運用夢境中穿梭的形式不斷觸發漢武帝對于自身的思考。

“著我華夏漢家裳,夢回漢武度思量”,此次端午赴京演出,出品方還特別舉辦了“同袍福利”活動,凡是在《漢武大帝》6月11日至13日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演出期間身著漢服進場的觀眾,皆可額外獲贈獨家精美紀念冊一份。首演當天,眾多漢服愛好者身著漢服到場觀演,臺上臺下精美的漢服展示亦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本劇于4月份在上海掀開了全國首演的大幕,在上海戲劇谷演出季上演出2場,獲得廣泛好評;5月份,劇作者孟冰在北京舉辦了作品分享會,發表了題為《戲劇是時代的影像》的主題演講,三位資深戲劇演員還為觀眾朗讀了劇本片段;此番在京演出,主創團隊對作品進行了進一步打磨和提升,力爭不斷奉獻精品、精益求精。
端午假期,話劇《漢武大帝》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連續三天上演陪伴廣大觀眾度過一個激蕩著大漢風韻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