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在西咸新區一場覆蓋醫療全鏈條的智慧化變革正重塑居民就醫體驗,科技賦能打破醫療服務時空限制,一系列的智慧化服務讓家門口就醫更加方便。
處方“云上走”,購藥“零跑腿”
家住西咸新區上林街道的孔女士是一位高血壓患者,需要長期服用降壓藥。過去,她每個月都要專門到開通了醫保門診統籌報銷業務的藥店買藥,如今,通過區域處方審核流轉監管中心,只需在手機上操作,藥品就能直接送上門。“在家就能收到藥,還能醫保報銷,太方便了!”孔女士說。
西咸新區的區域處方審核流轉監管中心于2023年開始試點建設,通過信息化手段對全區處方進行審核和流轉。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就診時,醫生開具的處方會先經過系統自動審核,合規處方自動通過,存疑處方則轉至藥師進行人工審核。審核通過的處方可以流轉到患者選定的藥店,患者通過手機APP或小程序就能完成購藥和醫保結算,非常方便。
目前,西咸新區21家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00余家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診所和轄區大型連鎖藥店已全部接入該系統,累計審核處方73.2萬張,通過率從44.15%提升到95.15%。
首先進行試點的上林街道衛生院就與轄區10余家藥店開展了處方流轉。衛生院趙醫生說:“過去我們擔心患者自行購藥會出現用藥安全問題,現在有了這個系統,不僅方便了患者,也提高了醫療服務的效率和安全性,患者用藥更有保障了。”
西咸新區社會事業服務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系統運行順暢,智慧審方應用良好。新區社會事業服務局正在積極行動,讓更多醫療機構和藥店共同用好系統、做好服務,真正實現“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檢驗“一張網”,不用來回跑
“以前做檢查得跑大醫院,現在在社區醫院就能做,而且檢驗結果大醫院也認可。”灃西新城高橋街道居民張先生提到的方便體驗,源自西咸新區打造的全國的最大智能化檢驗網絡。
位于灃東新城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基地內的西安區域醫學檢驗中心(簡稱“西安醫檢”),是全國首個無人值守的智能實驗室。該中心通過“基層采血、基層檢驗、疑難標本送至中心檢驗”模式,讓群眾在社區就能完成采樣,50余個特色檢測項目,讓群眾無需轉診即可享受三甲醫院同等服務,檢驗報告24小時內可通過手機查詢,減少了跨院奔波煩惱。
西安區域醫學檢驗中心負責人李莉介紹,西安醫檢對西咸新區21家基層醫療機構檢驗科進行了標準化提升,開展百余場培訓,基層檢驗人員持證上崗率達100%;同時通過遠程平臺為基層醫生提供實時技術支持,基層醫療機構檢驗項目開展率由原來的40%提升至85%;中心還推行檢驗結果區域互認,累計減少重復檢測42.7萬例次。
“我們通過智能排班系統和設備共享機制,使基層醫療機構檢驗檢測設備分配更加合理,既方便群眾就醫,也避免了資源閑置。”李莉說。
報告看不懂,AI幫解讀
家住灃東新城三橋街道的張先生,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做完檢查,通過手機掃描檢驗報告單上的二維碼,隨即就獲得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個性化”檢驗報告解讀。“以前拿到報告單,看著一堆數據犯迷糊,現在不僅能看懂結果,還能根據建議調整生活習慣。”張先生對這種掃碼解讀功能直呼方便。
這個由西安醫檢最新推出的“檢驗結果智慧解讀系統”,已在全區24家基層醫療服務機構上線,系統運行一周即服務近萬人次。患者使用手機掃描報告二維碼、檢驗科采血窗口二維碼,或關注“西安醫檢”公眾號,通過其中的“報告解讀”功能,不僅能夠看到檢驗結果,還包括具體項目的詳細解釋、異常指標的精準解讀,以及人工智能提供的綜合診斷建議,相當于為每個患者配備了專屬“智能健康管家”。
通過智慧化手段提升醫療服務水平,不僅方便群眾就醫,還大大提升了醫療服務的效率和質量。今年,西咸新區中心醫院引入DeepSeek大模型,除了可以進行檢驗報告解讀,還實現了智能客服、智能導診等功能。患者在使用醫院小程序時,只需在對話框中輸入問題,智能客服就能迅速給出精準、詳細的解答。智能導診功能則能根據患者的癥狀和信息,快速推薦合適的科室和醫生,讓就醫流程更加清晰高效。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日益普及,西咸新區正在以智慧醫療實踐的“小切口”改革破解 “大民生”難題。未來,新區還將繼續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推動智慧醫療服務的不斷創新和升級,為群眾帶來更高品質的醫療服務,讓智慧醫療成為群眾健康生活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