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陜西省民政廳日前印發《關于推進全省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19—2020年)》,積極打造“孝潤三秦·安養陜西”養老服務品牌,破解城市養老服務供給不足難題,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發展短板,推動全省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人口在50萬以下、50萬至100萬的縣(市、區)打造1至2個、3至5個“15分鐘養老服務圈”,人口在100萬以上的縣(市、區)實現養老服務圈全覆蓋。
每年資助新建200個
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
《方案》提出要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加快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落實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標準配套建設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在城市街道建設一院(社區小型養老院)、在城市社區建設一中心(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在城市居民小區建設一站(養老服務站點)的養老服務網絡體系。省民政廳每年資助新建200個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各地要按照規劃完成建設任務。大力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力爭每個社區至少培育發展1個養老服務社會示范組織和1支志愿者隊伍。
2020年全省每個市
打造1個市級養老機構示范項目
加強公辦養老機構建設,省民政廳每年資助20個縣級福利中心(老年公寓)、1個市級老年養護機構項目建設。到2020年,全省每個市打造1個市級養老機構示范項目,每個縣(市、區)建設1所主要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康復護理服務的社會福利中心(老年公寓)。
持續加強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建設和設施改造,確保每個縣(市、區)至少建有1個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深度貧困地區護理型床位達到70%以上。鼓勵有條件的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在滿足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需求的前提下,為農村低保、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殘疾人提供低償或無償的集中托養服務。到2020年,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達到50%以上。
創新養老服務模式
打造關中綜合養老服務區
針對農村養老服務存在服務設施、服務供給不足和運營難問題,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推進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建設,開展社會化養老服務。持續加強農村互助幸福院建設和管理,省民政廳每年資助新建2000個農村互助幸福院,并開展農村互助幸福院績效考評,對作用發揮明顯的農村互助幸福院實施以獎代補。積極配合衛健部門加快推進醫療機構進養老機構。到2020年,90%的養老機構、60%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能夠開展醫療衛生服務。
探索創新養老服務模式,打造關中綜合養老服務區。構建便捷養老服務圈,2019年年底前,西安市、寶雞市形成可復制的“15分鐘養老服務圈”經驗,向全省推廣。發展陜南康養休閑區,建設康養服務綜合體。依托漢江、秦巴山區、秦嶺旅游景區優勢,漢中、安康、商洛每個市至少建成一個集休閑、養生、保健、療養和旅游功能為一體的健康養老綜合體。開發陜北紅色旅居養老區,支持老年人開展文體娛樂、精神慰藉、互幫互助等活動,不斷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每個市至少打造
3至5個四星級以上養老機構
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大力發展老年教育,鼓勵有條件的社會組織、單位、養老機構創辦老年大學或老年學校,為老年人提供學習場所。持續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專項行動,出臺《陜西省養老機構星級評定辦法和標準》,對全省養老機構開展星級評定,推動養老院服務質量整體提升。到2020年,每個市至少打造3至5個四星級以上養老機構。省民政廳持續實施“千人培訓計劃”,每年免費培訓1000名養老護理員。
放寬準入條件
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
放寬準入條件,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依法做好養老機構登記和備案管理。在民政部門登記的公益性養老機構,可以依法在其登記管理機關管轄范圍內設立多個不具備法人資格的服務網點。申請設立從事養老服務的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可以直接向縣級民政部門依法申請登記。
協調落實對在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助餐助行等服務的機構給予稅費減免、資金支持、水電氣熱價格優惠等扶持政策。有條件的公辦養老機構在明晰產權的基礎上,通過公開招投標,以承包、租賃、聯營、合資、合作等方式,實現市場化運行。2019年,每個市確定一個縣(區)開展公辦養老機構公建民營試點,到2020年,全省50%的公辦養老機構實現公建民營。記者關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