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隔10分鐘左右就有一趟公交車,地鐵更方便,上班基本都在半小時以內,雖然‘跨城上班’,但感覺還是很方便。”易女士在西咸新區灃西新城一家企業上班,每天上班需要在咸陽和灃西新城之間往返。去年11月,西咸新區開通了1162路公交線路無縫接駁,極大方便了沿線居民跨城出行。
“半小時交通圈”逐漸形成,公共交通逐漸“同城化”,是西安市近年來實施區域協同發展戰略、推動西安—咸陽一體化實質性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
隨著9月8日,西咸新區管委會與咸陽市政府簽署《咸陽市—西咸新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和系列合作協議,西咸一體化發展進一步提速。
政策先行
合力推動一體化發展
早在2017年《關于深入推進西咸一體化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西安市和咸陽市便開始積極推動西咸一體化發展。西咸新區劃歸西安托管以來,公共服務均等化、產業發展、綜合交通等規劃,不但與西安市區互聯互通,并與咸陽市相關規劃充分銜接,加快了一體建設。現如今,西安市、咸陽市政府更是以這項工作為抓手,來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今年3月,陜西省政府正式印發實施《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西安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提升,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5月17日,西安市和咸陽市召開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黨政聯席會議,總結西安—咸陽一體化工作推進情況,共商合作發展大計。
9月8日,西咸新區管委會與咸陽市政府舉辦加快推進西咸一體化發展簽約大會,雙方簽署了《咸陽市—西咸新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和《共建秦創原總窗口合作框架協議》《協同創新發展合作協議》《臨空經濟協同發展戰略合作協議》《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合作協議》《關于咸陽市替代熱源供熱管網建設的合作協議》系列合作協議,合力推進一體化發展進程。
據了解,根據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咸陽市和西咸新區將用好“兩市一區”黨政聯席會議機制和溝通交流機制,推進遺留問題解決,不斷強化雙方發展規劃兼容對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科技創新協同共建、產業發展協同聯動、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務資源共享、重大事項共商共舉,切實推進一體化發展進程,實現互利共贏,共同建設西安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先行示范區。
優勢互補
互贏推進一體化進程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以來,西咸新區是陜西省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的開發前沿,在西安市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大格局中的地位十分突出。
推進西安市、咸陽市和西咸新區的一體化進程,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加快推進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最終的結果就是增強大西安的競爭力,提升區域經濟實力。
9月8日的簽約現場,西咸新區主要負責人表示,西咸新區始終緊扣“一體化”“秦創原”“高質量”三個關鍵詞,在西安龍頭帶動下,與咸陽協同發力,既為全省發展大局共同貢獻更多力量,也在一體化進程中更好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
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方面,西咸新區區域性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增大了交通輻射范圍。今年年初開工的西安中心城區與西咸新區互聯互通道路陳之路-科技二路項目、昆明路—連霍高速輔道快速化改造項目、紅光路拓寬提升改造項目、阿房一路項目、西興高速改擴建項目5個項目目前正在全力推進建設,將于2024年底前全面建成。
同時,西咸新區作為國家級新區,是西安國家中心城市、西安都市圈、西安—咸陽一體化的核心承載區,是陜西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的總窗口。國家戰略疊加、龍頭企業聚集。日前西咸新區再次發布《秦創原總窗口特色產業園區布局總體方案》等政策,這是秦創原總窗口系列措施的再升級,西咸新區通過秦創原這張名片,為陜西省招攬海外投資、引進高新技術、落地科技成果、吸引高端海外人才拓展了全新途徑。同時也為“原”上的科技企業、技術走出去開辟了新通道,帶來創業創富的無限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