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在西柏坡希望小學,老黨員閆青海給孩子們講奮斗創業的故事(4月8日攝)。
開欄語
70年崢嶸歲月,70年風雨兼程,70年昂首奮進,中華民族用智慧和汗水在人類發展史上書寫了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的壯麗史詩。
為充分展示共和國以及三秦大地特別是古城西安70年來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展現十八大以來歷史性變革,挖掘普通百姓的奮斗故事,即日起,西安報業傳媒集團(西安日報社)啟動大型全媒體系列主題宣傳“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集團(報社)旗下《西安日報》《西安晚報》及西安發布、西安新聞網等新媒體平臺將結合自身定位及特點統一開設專欄,集中推出系列報道,透過鮮活的文字及生動的鏡頭,回望過去;通過一個個故事、一幅幅圖片,激活70年的記憶,還原70年的奮斗,反映70年的巨變。
暖風輕撫西柏坡,又是一個春天。
70年前的3月,黨中央從這個背靠太行山的小村落動身前往北平。毛澤東同志意味深長地說:“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
70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從未停下“趕考”腳步。神州大地上,一幅幅壯麗的發展畫卷在描繪,一部部感天動地的奮斗史詩在書寫。
奮斗,不負使命榮光
一份喜報,令人歡欣:2018年9月,西柏坡所在的平山縣脫貧出列,摘掉32年的“貧困帽”。
70年前,中共中央進城前夕,在西柏坡召開七屆二中全會,描繪了新中國的宏偉藍圖;“兩個務必”的號召,警示著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
“鞏固脫貧成果、加快轉型升級、治理生態污染等,都是擺在我們面前嚴峻的考題。我們要加快步伐,努力走在前面。”平山縣委書記李旭陽說。
李旭陽清晰記得,2013年7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柏坡,同干部和群眾座談時的場景——
“總書記要求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平山黨員干部,帶頭堅持‘兩個務必’,把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實事求是、一心為民的要求落實到履行職責的各個環節,以實際行動取信于民。”
在這片紅色土地上,從“兩個務必”的見證者到踐行者,老區的黨員干部用扎扎實實的行動,為偉大精神寫下生動鮮活的注腳。
今年51歲的陳國平,曾長期擔任西柏坡鎮梁家溝村黨支部書記。
1996年上任伊始,面對特大洪災,陳國平帶著班子成員和壯勞力組成“工程隊”,苦干100多天,修復了道路,新造耕地100畝。
2009年,梁家溝村啟動新民居建設,陳國平主動選了最差的一塊宅基地。建設旅游路、打造紅色旅游小鎮,需要拆遷,陳國平和3位村干部率先拆了自家房子。
有著51年黨齡的西柏坡村老支書閆文進,對記者清晰流利地背誦出“兩個務必”。“共產黨員就是干事創業的,就是為人民服務的,要牢記‘兩個務必’,把自己的考卷答好,西柏坡人更要如此。”
時代,日新月異。奮斗,永不停歇。
西柏坡鎮人均耕地少,又處在水源保護地范圍內,生態保護的壓力和責任重大,能有今天的發展,靠的就是黨員干部帶頭。
奮斗,為了美好生活
這是平山縣下槐鎮南文都村:平整的道路、漂亮的文化廣場、成方連片的魚塘……幾年前,這里還是垃圾圍村、污水橫流,就連村委會大門也被豬圈、廁所“堵”了起來。
改變,始自扶貧工作組的到來。
駐村第一書記張端樹調研后發現,南文都村距離西柏坡景區不到4公里,依山傍水,具有天然的地理優勢,大有潛力可挖。
整治村貌,治理河道,修建荷花池塘,栽植葡萄、櫻桃,打造農業生態觀光園……扶貧工作組和村民一起,扮靚著山村。
土地流轉、園區打工、辦“農家樂”……村民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駐村期滿,張端樹被村民留了下來。張端樹說,永遠忘不了村里最后一位脫貧戶說的那一句“共產黨好”。
西柏坡紀念館里,幾張黑白圖片記錄著歷史。
70多年前,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在西柏坡召開全國土地工作會議,通過了《中國土地法大綱》。“耕者有其田”,點燃了中國人民“翻身立家”的熱望。
上世紀50年代,由于崗南水庫的修建,西柏坡人從稻麥兩熟的“米糧川”搬遷到貧瘠的高崗旱嶺上,人均耕地銳減,生活一度變得艱難……
74歲的老黨員閆青海的身上,濃縮了西柏坡人的奮斗創業史:年輕時開運輸船、進城打工、開辦西柏坡第一家“農家樂”、成為村里首個“萬元戶”……閆青海一直相信,好日子是奮斗出來的。
“過去,黨帶領老區人民翻了身,如今又帶著老區人民脫了貧。艱苦奮斗的精神啥時候都不能丟。”閆青海說。
看準了西柏坡村的旅游業前景,“80后”大學生閆二鵬2005年回到家鄉,接過了家里的旅館生意。在經營旅館同時,他還開設旅游網站,開發導游講解等業務,每年利潤達四五十萬元。
作為新一代西柏坡人,閆二鵬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把紅色文化更好地宣介出去。“到西柏坡參觀旅游的人越來越多,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能讓參觀者更好地領悟西柏坡的歷史和精神。”
奮斗,書寫發展新篇
黨的十八大以來,平山縣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契機,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旅游興縣”戰略,推動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截至2018年,平山縣創建5A級景區1家,4A級10家。2018年全年接待游客1710萬人次,同比增長30%;旅游收入達129億元,同比增長35%。
新的起點,新的目標,新的挑戰。摘掉“貧困帽”的平山縣,有了更加宏大的愿景——打造市域次中心,建設生態富裕文明和諧中等城市。
“要圍繞高質量發展的中心任務,做到脫貧成效、環境質量、民生保障水平三個提升。”李旭陽概括平山的“答題思路”。
“幾千年以來的封建壓迫,一百年以來的帝國主義壓迫,將在我們的奮斗中徹底地推翻掉。”1949年新年之際,毛澤東同志為新華社撰寫題為《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新年獻詞,向世界莊嚴宣告。
“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把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2019年新年賀詞,激勵、鼓舞著億萬人民。
站在西柏坡,置身新中國出發的地方,感受歷史與現實的回響,心潮澎湃,豪情滿懷。
文/圖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