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作為一家科技企業,創新是我們必須完成的使命。作為一家醫療科技企業,創新不僅是使命更是命脈,圍繞醫學我們在不斷地創新,希望在我們的努力下,讓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融合到我們的醫療領域,展現在醫生和患者面前。”
能看得懂CT報告、認得出肝腎臟結剖面、了解最先進AR/MR虛擬現實技術、對3D打印有研究……這些看似不相關的行業構成周陽創業所必備知識。出生于1986年的他曾多次創業,文創、園林、新媒體行業都有涉足。在2016接觸到醫療科技這個概念后他便立即投身其中。“沒得過腫瘤的人不會明白先進的醫療技術對生命的重要性,先進的醫療技術是生命的剛需。”作為西安瑞迪姆醫療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瑞迪姆公司)的技術總監,周陽更深諳公司“讓醫療更精準、讓治療更輕松”為宗旨的意義。
瑞迪姆公司主要研究醫療科技領域內的人工智能技術開發、醫療健康管理咨詢、心理咨詢、數字化影像軟件研發、體可視化三維重建技術服務、3D打印技術服務、3D打印材料研發、3D數字化影像產品及軟件等。
經過三年的發展,公司已經擁有二十余項專利,加入中國3D打印和大數據聯盟,同時是國內唯一獲得ISO9002及ACM雙重認證的高科技型企業。它擁有大批中外頂尖醫療專家與計算機專家跨界合作,共同參與研究。目前,迪瑞姆公司研發的各類產品已陸續在多家醫院投入應用,為醫生和患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畫”病灶立體圖 帶醫生繞開手術“禁區”
進醫院做過CT的人對那張黑白影像圖再熟悉不過,醫生只能憑經驗來推薦體內腫塊大小、位置,對周圍是否有重要器官大血管全憑經驗判斷,患者自己的病情一概不知只能聽從醫生安排。而迪瑞姆公司的TDDR技術可實現三維立體呈現,對腫塊進行360°全息展示還可局部放大,將腫塊體積以及周圍血管布局將直觀地呈現在眼前。可以為手術計劃的制定、術中操作提供了極其重要的依據,如同一張精確清晰的地圖,帶領醫生走過危險的手術“禁區”。
除此之外,患者拿到的診斷單也與以往大不一樣,在3D數字可視化重建報告單上附有二維碼,患者只需下載迪瑞姆的相關軟件掃一掃之后就可以清楚腫塊情況,還能實現在線與醫生溝通,并對手術方案、主治醫生一清二楚。未來,患者通過APP可找到最擅長自己病癥的醫生與醫院,醫生通過這套系統能即時實現遠程會診,這只是迪瑞姆公司的研發的整套DVPV手術輔助系統其中的一個板塊。
將3D、MR與醫療融合 醫生提前演練做手術
利用世界最先進的裸眼3D和虛擬現實MR技術進行二次融合,醫生在手術前只需帶上hololens眼鏡,通過云端,連接觀影系統直接就可以通過眼鏡進行模擬手術操作,除了病灶周圍血管布局外,病人的血壓、包括麻醉情況等所有的數據都收集在眼鏡中,該眼鏡已實現語音操作。“簡單來說,就是在做手術前,讓醫生進入病人體內實際勘察一遍。”如遇到難度極大的手術,迪瑞姆的數字化醫療3D打印可1:1還原病灶及周圍神經、血管布局,3D打印可精細到5級血管,方便醫生術前研究刺穿方案,實際進行演練。“我們的醫療專用的3d打印機處于研發階段,希望研發一款價格實惠、達到醫生需求,打造一款醫院可以用得起,直接進入應用病體的3D打印機。”周陽說,他跟前擺放著正處于研發階段樣品。
德瑞姆投入的虛擬手術室用于教育方向比較多。“虛擬手術室可以讓臨床經驗少的醫生實際體驗遇到緊急情況應如何進行應對。例如,少見的產后大出血,醫生很難實際演練,現在通過虛擬手術室就可以提供這樣的平臺。”周陽提到,經過演練后,醫生如何和護士、麻醉師配合都會有一套完整的流程,真正發生這樣的情況時有經驗可循。
打造數字化醫院解決看病難看病貴
德瑞姆大的設想是從根本上可以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減少治療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對于公司下一步發展,周陽說最終想做組建一個大型醫生平臺,把各醫院各科室有先進經驗和醫生全部歸攏到平臺上做科研,最終形成數字化、精準醫療的醫院。目前陜西已有醫院成為試點,數字化手術室已投入使用,8間AR的精準診療科室也同步運行。“利用達芬奇機器人進行手術也是未來的方向,目前它處理突發情況能力比較差,還需完善。”周陽表示,距離數字化醫院還又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而當初之所以來灃東發展,周陽坦言不僅是看重它的營商環境,在它未來規劃中有很多醫院的項目。作為以創新為使命的開發區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必然強一些,“我們技術處在一個成長過程中,就跟著灃東一起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