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年幼稚嫩,他立下宏愿,如今50多年過去了,茯茶已經成為當地的特色產業,但他逐夢的腳步未曾停歇 一直向前,他就是以匠心做茯茶的涇河匠人賈根社。
昨日,“2019西安十佳工匠之星暨西安工匠表彰大會”在西安廣電大劇院隆重舉行,由涇河新城人社民政局推薦的賈根社榮獲“西安工匠”稱號。
“西安十佳工匠之星”暨“西安工匠”評選表彰活動從2017年開始,已連續舉辦三屆,是以西安市人民政府名義予以表彰全市高技能人才的最高獎項。
為大力弘揚大國工匠精神,培養造就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加快西安制造業強市建設,打造“技能之都”和“工匠之都”,經市委、市政府同意,本屆“西安十佳工匠之星”暨“西安工匠”評選由中共西安市委組織部、中共西安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西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西安市總工會聯合主辦。
從一名普通的茯茶制作師到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涇陽磚茶制作技藝傳承人,從傳承制茶祖業到開啟涇陽茯茶的產業興起,賈根社憑借拙樸的思想,憨厚的心態,鉆研的精神,在茯茶領域摸爬滾打,日夜兼程,幾十年如一日地邁步于這場生命的修行。
2003年前后,在拆除家中老宅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了以前制茶的模具和一張羊皮方子,經過認真比對,賈根社發現羊皮上書寫的是一種制茶的方法。制茶秘方的發現徹底激發起了賈根社做茶的念頭。從2005年開始,他四次前往湖南尋找秘方中記載的茶山,同時尋找兒時記憶里父親提到的做茶匠人,請教做茶的注意事項。
賈根社整理復原茯茶制作技藝,從南方運來的黑毛茶等原料入庫算起,要經過窩堆、開包去雜、原料拼配、熬茶釉、炒茶、灌封、捶茶、錐封、發花、干燥、陳化等二十多道工序,完成整個茯茶制作工序流程至少需要四年時間。經過不斷的嘗試和努力,他終于成功復原秘方中所記載的茯茶制作技藝。
任何行業都存在激烈的競爭,茶市場也不例外。涇陽茯茶因歷史的緣故,中斷了50余年,如今賈根社再次將茯茶帶入大家的視野,并不僅僅因為茯茶深厚的文化內涵,最重要的是賈根社始終秉持著將簡單做到極致的“工匠精神”。
“所有的物質都有生命,問題在于如何喚醒它們。”這句話并不是說物質可以通靈,而是說,當我們在一件物體上傾注了大量精力和心血,當你觸摸一件物品的質感時,你會感到輕微的、細膩的、不可言狀的生命力在悄然地張揚和生長。
在旁人眼里,制茶看起來并沒有什么難度,但在賈根社看來,茯茶的制作就好比養育自己的孩子一樣,事無巨細到各個方面,把控所有細節。比如,搗茶時須翻來覆去讓每一片茶葉都“舒活筋骨”,又如給茶通風、晾曬、翻炒等步驟都要精益求精。在賈根社親手制作的過程中,這份情感的融入便為茯茶賦予了生命力。
自年幼起,賈根社就幫父親做茯茶,時至今日,在茯茶廠依舊可以看到他親臨每個制茶環節的身影,幾十年如一日地重復著。被問及,做了這么多年的茶,你都不會覺得厭煩嗎?他淡然一笑,“在伏里天氣,天氣越熱茯茶發酵得越好,待完炒茶,整個房間都彌漫著茯茶的芳香,沉浸在茶香里,真是最大的享受!如此樂事,怎會覺得厭煩?”
人生又何嘗不是一種重復。但平庸和卓越的差別,就在于如何對待重復。將簡單做到極致,便是賈根社的態度。
工藝的磨煉就如同心性的修煉,都要歷經千百種艱辛。當它以一個成果的姿態去迎接眾人的贊譽時,我們不應忘記,那幕后的工匠精神。
傾盡全部力量做茯茶的賈根社,一開始并不被家人看好,多數人都認為,國內茶葉市場品種繁多,茯茶很難再有廣闊的市場,且能否被大眾所接受、喜愛也不能確定,要傾盡心血做茯茶,風險太高,要將茯茶做大更是難上加難,很多親朋甚至擔憂其茯茶事業會血本無歸來借錢,一度不敢接聽賈根社的來電。“別人不明白我為什么要一心執念做茯茶,他們覺得會虧本,但是我覺得老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堅持傳承手工的制茶工藝是我的責任,就算虧本也要做!”
在賈根社看來,將茯茶發揚光大并不是認定茯茶將為自己帶來多大的物質財富,更多的是先輩們留下來的制茶手藝能夠造福更多的人:血糖控制住了、血壓降了、血脂正常了、體重下來了、胃口好了、睡眠好了、臉上痘痘沒了等等,一人受益了、全家受益的案例不勝枚舉,有些受益者從一個茶客變成茶人茶商,走進茯茶行業,要讓更多的人獲益,健康人生,快樂生活。每每看到這些,賈根社都無比欣慰。
工匠精神,是創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要比好,做得更好。即使我們并不知道,好的極限在何處,但我們仍然要努力攀登,用執著的信念用來代替生命自身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