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保稅區是設立在國境內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它在關稅和部分監管措施上實行了特別安排,比如境外貨物入區免稅或保稅,區內生產交易免增值稅、營業稅等。一般來講,貨物運至保稅區后,可以在保稅狀態下進行加工、存儲、展覽、改裝、分類、混合等,并根據 需求完稅后運入關內或免稅運出境外。
我國的自貿試驗區,既包括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又包括非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其中,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實行“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 效管住”的通關監管制度;非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仍按現在全國通行的 模式實施監管。因此,自貿試驗區不是保稅區的升級版。 自貿試驗區與當年設立的深圳等經濟特區也有很大不同。
首先是選擇標準不同。經濟特區對接港澳臺,重點是引進外資和技術;自貿試驗區是全國布局,服務國家戰略。第二是使命不同。經濟特區著重開放開發;自貿試驗區是對接國際高標準的投資貿易規則體系。第三是著力點不同。經濟特區有政策優惠;自貿試驗區不是優惠政策的“洼 地”,而是爭做制度創新高地。 自貿試驗區與各類開發區也有著不同的側重點,具體表現在:一是定位不同。自貿試驗區體現的是國家意志,黨中央、國務院寄予厚 望。二是區劃不同。與開發區不同,自貿試驗區一般為 120 平方公里, 不超過3個片區,一般不可拆分。三是工作任務不同。自貿試驗區需要主動開展壓力測試,努力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經驗,當好“苗圃”、 不做“盆景”,為我國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積極探索突破口和新 路子。一般來說,自貿試驗區要承擔轉變政府職能、投資領域改革、 貿易轉型升級、金融開放創新等四方面的共性任務,以及本地發展所 需要開展的個性試驗任務。我省自貿試驗區還包括創新驅動發展、中 部地區和長江經濟帶產業轉型升級等兩方面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