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2020年6月,首爾—西安—洛杉磯第五航權航線開通。
陜西西咸空港綜合保稅區(一期)通過國家聯合驗收組驗收。
飛機正在東航新機庫接受維修。
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綜合服務大廳。
原標題:創新筑高地 開放綻活力 跑出開放發展“加速度”——西咸新區打造內陸開放高地成效顯著
撥快融入世界的時針,起舞內陸開放的“T臺”。“十三五”以來,西咸新區努力踐行國家戰略使命,搶抓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發展機遇,不斷提升開放發展水平,激發創新活力,為陜西乃至西北開放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典型示范。
作為全國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西咸新區在創新城市發展上多點發力,經濟持續高速運行,產業結構優化提升,發展勢能加速聚集,一座現代化生態城市正在崛起。
以“空中絲路”擴大發展空間
在大西安走向世界舞臺的進程中,臨空經濟重任在肩。西安臨空經濟示范區獲批以來,西咸新區把樞紐作為第一功能,立足區位優勢,不斷推動西安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把產業作為第一基礎,聚焦臨空特色,加速培育臨空經濟全產業鏈;把環境作為第一優勢,狠抓營商環境建設——航空樞紐建設步伐不斷加快,臨空高端產業加速聚集,對外開放水平持續提升,各項政策舉措積極完善,成為全省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源。
開放之路越走越寬。緊緊圍繞“空中絲綢之路”建設,全力構筑“臨空+自貿+保稅+跨境+口岸+航權”六大開放平臺,成功落地西北首條第五航權貨運航線、首批保稅航油業務,全省首單跨境電商保稅備貨業務、首例飛機進境維修業務。空港口岸進出口貨值約占全省75%以上,成為陜西對外開放的新窗口。
“空中絲路”熠熠生輝,對外開放持續深入。新區引入176家大型物流企業和貨代公司,支持郵政、西北貨航建設全國運營基地,帶動全貨運航線由 2016 年的 8條增長到33條,貨量排名由全國第 15 位躍升至第 10 位。疫情期間支持客改貨和防疫包機,上半年國際貨量同比增長53.2%,增幅位居全國十大機場第一。東航、深航、川航等14家航空公司總部等臨空企業項目先后落地。目前,西咸新區已初步形成了包括飛機維修、航材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物流運輸在內的臨空經濟全產業鏈,臨空經濟規模突破100億元。
“長安航空誕生于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關鍵時期,落戶西咸新區空港新城。西咸新區持續以政策優勢打造開放高地,主動作為、靠前服務,助力企業發展。在西咸新區空港新城有力支持下,長安航空開航四年多來,累計開通航線超過百條、通達近70座城市,累計運輸旅客約940萬人次,為西咸新區臨空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未來,長安航空將緊密圍繞陜西和西咸新區‘十四五’發展重點,以‘開放、合作、創新、共贏’理念,穩步擴大機隊規模,加強上下游產業合作,以西安為中心不斷優化加密干線和航班頻次,完善陜西航線網絡布局,協同空港新城配套航空產業共同發展,成為西安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和空港臨空經濟建設的重要支撐,持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企業經濟效益深度融合,實現發展共贏。”長安航空黨委書記、董事長張久華表示。
不沿邊、不靠海,一條跑道通藍天,繁忙的“空中絲綢之路”成為陜西擴大對外開放的戰略突破口。陜西西咸空港綜合保稅區(一期)12月25日正式通過國家驗收,總面積1.7212平方公里,一期建設面積約0.84平方公里,目前已聚集供應鏈管理、融資租賃、航空維修、跨境電商等各類注冊企業95家,累計進出口貨值達64.54億元。
一架架“芯片航班”“生鮮航班”沿著“空中絲路”擁抱世界,面向“十四五”發展,西咸新區將緊盯打造千億級臨空產業集群、建設國際一流臨空經濟示范區的目標,努力把臨空經濟示范區打造成陜西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引擎。
以創新驅動便利投資貿易
開放是臨空經濟的一個基本特征,開放需要更低的門檻、更高的效率、更優的服務來對接國際規則。
西咸新區作為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優化營商環境為抓手,積極搭建對外合作交流平臺,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提供機遇。優質的營商環境,已淬煉成為西咸新區的核心競爭力,正吸引著來自全球投資者的目光。
相繼開通三條第五航權客貨運航線,過境免簽時間延長至144小時,吸引更多國外旅客在西安中轉或過境,帶動旅游、商貿、會展等服務產業發展;灃東新城與德國中小企業聯合會共同建立中德國際創新中心,推動德國先進技術在中國落地應用;秦漢新城與瑞士亞洲商會、意大利工業協會、捷中教育協會等多家國際機構對接,加快為國家試制度,為區域謀發展的步伐,不斷吸引國內外服務貿易企業聚集,擴大對外開放力度。
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自設立以來,不斷優化體制機制,創新形成“三辦”協同創新機制,構建“一件事一方案一專班”的改革推進機制,深入推進專項改革事項落地。通過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投資貿易便利化、發揮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作用、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改革創新,搭建國際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企業走出去“一站式”境外投資服務平臺,為企業國際合作提供全方位精準服務。不斷推進國際離岸科技資源統籌中心、國家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平臺示范區建設。
三年來,西咸新區累計形成有效案例130個,形成“微信辦照”“全球云端零工服務模式”“機場協同運行模式”等9項改革創新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18項在陜西省復制推廣;“互聯網+文物教育”等12個改革創新案例被評為陜西省“最佳實踐案例”。
堅持高點站位,融入“大格局”;堅持先行先試,種好“試驗田”;堅持主動求變,做大“朋友圈”;堅持企業優先,當好“服務員”。依托區位和政策優勢,從對外開放頂層設計、搭建開放平臺、打通開放通道全方位拓展對外開放的新格局。新區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依托咸陽國際機場、口岸、保稅區等各項疊加優勢,西咸新區持續深化差異化改革,促使飛機進境維修、第五航權、保稅航油、保稅展示等相關業務陸續落地,創新開展西安咸陽機場協同運行模式,提升機場運行管理智能化水平,開展港港聯動海關異地委托、智慧旅檢、行郵稅移動支付等改革創新,提升投資貿易便利化,加快對外開放步伐。
以產業升級夯實發展基礎
強基興業平臺好,梧桐自引鳳凰來。產業是西咸新區的生命所在,產業實力決定著新區的競爭力。
創新驅動產業發展,形成以商湯科技、寒武紀、佰美基因、中譯語通等為龍頭,以交大創新港、翱翔小鎮等重大創新平臺為承載的創新驅動產業集群。創新驅動產業現有企業610家,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30億元左右,增長56.3%。
在西咸新區,創新合作與日俱增,“隨著西咸空港綜合保稅區(一期)通過國家驗收,作為最早一批入駐西咸的跨境電商企業,更多利好對企業來說是雪中送炭,我們的業務范圍更廣了,能給客戶提供的方案更多了,再加上政策的扶持,我們將能更好地開展業務,同時也會把更多的合作伙伴帶入西咸,共同發展。”陜西蜜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王亮表示。
提升投資貿易便利化,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吸引更多企業落戶西咸,以最好的要素配備保障新區運行,以最實的招商舉措集聚新區動能,以最活的體制機制鑄就新區“鐵軍”,以最優的環境服務壯大市場主體,讓企業、產業、城市建設跑起來。
創新發展,動力澎湃。新的理念,新的產業,新的服務,西咸新區將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在新時代的新浪潮中,展現新的作為,譜寫新的樂章。 (鄭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