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空港新城大型機場運行協調新機制案例獲全國推廣
日前下發的《國務院關于做好自由貿易試驗區第六批改革試點經驗復制推廣工作的通知》中陜西自貿區試驗區西咸新區空港新城的大型機場運行協調新機制案例獲全國推廣。
案例評估意見指出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協同運行模式是陜西自貿試驗區在提升航空運輸服務能力、打造國家航空運輸樞紐方面的重要舉措。本項舉措通過成立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運管委,基于A-CDM機場協同決策系統,打造了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的協同運行機制,切實提升了機場航班的正常率,帶動了社會和經濟效益的提高,是一條具有顯著可復制推廣性的改進型創新舉措。
據了解,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有60多家航空公司駐場運行,日均起降航班900多架次,飛越航班1700多架次,空域、時刻、機位等資源矛盾進一步凸顯。曾經有一段時間,每天約10%的航班不正常在這里成為常態。
2017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運管委正式掛牌成立,并吸納了東航、海航、地勤、油料等單位參加。新建的運管委通過構建起決策層、協調層、組織層、實施層四級協同管控框架,實際上將航空公司運行管理體系、機場保障管理體系、空管運行服務管理體系,以及政府監督管理體系融為一體。
作為全國首家融合CDM數據的ACDM系統,運管委全面整合了空管、機場、地勤等8個運行主體、20多個生產信息系統的實時數據,通過優化資源利用和提高時間節點可預測性,保證了各單位間信息暢通,提升了資源利用效率和機場整體運行效率。
與此同時,協同運行的機制創新也在穩步推進中。依托四級管控架構和運行管理平臺,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運管委實施了六大協同機制,即空地協同放行機制、航班分類處置機制、不利條件運行機制、關鍵資源統籌機制、地面運行督查機制、運行評估提升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