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2017年4月1日,中國(陜西)自貿試驗區獲批,空港新城功能區面積為13.8平方公里,是陜西省唯一的臨空型自貿功能區。
兩年來,空港新城功能區不斷創新發展,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梅里眾誠動物疫苗項目、東航—賽峰飛機起落架深度維修基地等一批世界500強項目落地,空港新城的外資引進額較獲批之前增長了5倍多,新登記企業數和個體工商戶較獲批之前分別增長84.5%和152.8%;2018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國際貨運航線運輸貨物4.4萬噸,其中國際快件增長超75%,空港新城設立陜西空港國際快件監管中心,實現報檢通關“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形成了十余項可供復制、推廣的新經驗和新案例。
……
作為陜西自貿試驗區的“空中門戶”,空港新城功能區自揭牌兩年以來,積極發揮“臨空+自貿+保稅+口岸+跨境”的疊加優勢,探索出一條內陸省份依托自貿區深化對外開放的新路徑,為助力陜西“三個經濟”建設和發展注入“空中”新動能。
買飛機、修飛機,拓展全球航空市場
修飛機,貴!買飛機,更貴!要壯大航空物流產業,就要解決好這兩大難題。自貿試驗區的獲批,給陜西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2018年8月,陜西本土唯一的民用航空公司長安航空從天津東疆引進1架全新波音737-800飛機。西安咸陽機場海關主動對接天津東疆海關,創新通關監管服務模式。通過港港聯動,海關互認,為飛機引進節約通關時間5天,節約企業運營成本40萬元。
根據“港港聯動,海關互認”模式,飛機進境前,承租飛機企業所在地海關與飛機實際進港海關建立異地監管關系,雙方密切配合,各司其職,查驗結果互認。由于政策利好,長安航空當年又連續引進兩架同型號飛機,機隊規模持續擴大。
據了解,中國民航機隊的飛機超六成是通過租賃方式引進。利用自貿試驗區政策先行先試的優勢,“港港聯動,海關互認”為開展飛機融資租賃業務,吸引上下游配套產業,形成產業聚集奠定堅實基礎。
在空港新城,企業的需求正成為制度創新的出發點。
3月14日,韓國快運航空公司一架EMB-145飛機在西咸新區空港新城開始定期檢修,這是陜西省首例飛機進境維修業務。為推動此項新業務順利開展,西安咸陽機場海關主動創新監管與服務,優化監管流程,讓企業切實體驗通關便利化。
“我們將全力構筑開放通道,積極融入全球航空產業鏈條,大力推進飛機部件維修、飛機拆解等項目落地,同時加快引進知名國際貨運航空公司,提升空中網絡通達性、輻射力。依托大西安科研資源和航空產業鏈優勢,探索軍民融合新模式,加快打造千億級臨空產業集群,打造自貿臨空經濟創新高地。”空港新城自貿辦專職副主任郭妍菲介紹。
海外倉、公共倉,搭建國際貿易新平臺
不少市民都曾經吐槽,跨境電商平臺雖然能買到心儀的產品,但電商平臺從海外倉發貨,有時需要等待近1個月時間才能收到貨物。
如何才能提升跨境電商的供貨速度?空港新城即將投入使用的跨境電商公共倉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為了集中監管,并提高通關時效,暢通物流通道,陜西自貿試驗區空港新城功能區正在建立跨境電商公共倉,方便跨境電商貨物的存放,便利海關監管。公共倉得到國家認證,更為安全可靠。作為發展跨境電商的重要功能平臺,公共倉與海外倉實現“倉倉聯動”,大大地減少了企業的運營風險,為企業節省了運營成本,也讓跨境商品等更快捷地送到消費者家中。
近年來,空港新城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充分發揮航空物流高時效性、高附加價值的特點,生鮮類、易腐類、電子類等高端消費品市場紛至沓來。2018年10月30日,空港新城獲批開展跨境電商相關業務,拿到跨境電商綜試區的“入場券”。
每天,數以萬計的包裹快件從這里進出國門,跨境集散。在陜西空港國際快件監管中心,國際快件能夠實現報檢通關“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2018年,陜西空港國際快件中心完成快件通關2800噸,今年將努力向4000噸發起沖擊。陜西空港世通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熊有琳表示,敢于有超過30%的增長計劃,是基于業務范圍的不斷擴展和業務量的穩定提升,她說:“在這里第一次見到來自迪拜的駱駝奶粉,十分新鮮,感覺世界與人們的距離更近了。”
在貿易領域,往來越來越頻繁的不僅僅是跨境電商。空港新城功能區利用臨空優勢,加強與迪拜、新加坡等臨空型自貿區合作,2018年8月成功加入世界自由區組織,探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產業園區合作。同時,空港新城不斷加快藝術品自由港推進建設,尤其是在深化教育培訓、人才引進、文化創意等領域的國際合作以及探索“一帶一路”人文交流合作新模式。
隨著航空運輸在陜西進出口貿易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買全球、賣全球”的豪言壯志正在兌現,“走出去,引進來”,空港新城自貿“空中絲路”也越走越寬。
降費用、提服務,聯動發揮協同效應
伴隨著貿易的繁榮,貨物越來越多,飛機越來越多,航線越來越密。如何讓人流、貨流在空港新城高效運轉起來?這成為空港新城功能區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環節。
空港新城功能區在進境食用水生動物、進境水果、進口冰鮮水產品、藥品、進口肉類5個指定口岸基礎上聯合海關推行“AEO”認證免檢、定制化通關服務、自報自繳、先出關、后匯總繳稅等一系列便利企業通關的舉措。通過通關流程再造,目前空港新城功能區進口通關時間約為7小時,出口時間平均為2.25小時,進出口通關時間比原來分別壓縮35.2%、33.8%。隨著一站式、智慧化貨物通關平臺的建成,進出口通關時間還可壓縮30%以上。
效率不僅僅體現在通關環節。兩年來,空港新城持續優化自貿試驗區政務服務和營商環境,針對自貿試驗區空港功能區的發展目標和業態,進行專項化的解讀和制定,形成具有空港特色的負面清單。在商改制度上,空港新城功能區率先啟動實施“3450”行政審批改革試點,對投資審批程序進一步壓縮,獲得企業一致好評。
空港新城所處區域歷史悠久、文物資源豐富。針對以往項目入區后文勘程序多、用時長,影響項目開工等問題,空港新城在全國率先探索項目用地文物勘探工作新模式。截至目前,空港新城共完成15820畝儲備及流轉用地的文物勘探工作,完成4720畝文物遺址考古發掘工作,為區內寶能、梅里亞等重點項目按期開工建設提供保障。目前,這個創新正在申請國家認定。
服務提升、費用降低,空港新城正攜手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海關等機構協同創新,努力打造便利的商貿環境,助推陜西追趕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