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2017年4月1日,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作為國家級新區與陜西自貿區核心片區,西咸新區承擔著開拓創新的重要角色。
兩年來,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片區,始終激蕩著一個主旋律,不辱使命,先行先試,探索示范,大膽闖,大膽試,在新時代改革大潮中勇立潮頭!
昂揚奮進中的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片區,在42.58平方公里“試驗田”上,重點發展、航空物流、航空維修、健康醫療、文化旅游、金融貿易、總部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著力建設“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及人文交流開放合作門戶區,自貿試驗區與國家級新區,逐漸形成“雙區”聯動發展新格局。
自掛牌以來,西咸新區自貿區在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統籌領導下,開墾改革開放“試驗田”,發揮體制優勢、圍繞制度創新、提升市場活力。截止2月底新增注冊市場主體4300家,較獲批之前增長119%。其中新增企業3182家(其中外資企業48戶),新增注冊資本1396.21億元(其中外資企業注冊資本5.22億美元)。過億元企業123戶。
兩年來,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片區深化自貿試驗區改革,培育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案例,4個案例在全國復制推廣,5個案例在全省復制推廣。
微信辦照
營業執照10分鐘辦結
西咸新區在全國率先開發工商登記注冊全程電子化系統,在統一平臺上建立并使用規范的登記文書格式和統一的數據標準,解決了企業登記注冊便利化問題。
跨語言大數據賦能
助力企業“走出去”
該項創新通過將政、產、學、研各方聯合在一起,依托行業領先的機器翻譯、大數據挖掘與分析、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助力打造“一帶一路”研究的高地,滿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克服語言障礙和獲取大數據信息方面的需求。目前,已與西北地區多家政府、企事業單位、高校等合作,與新疆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管委會簽署合作協議,將為阿拉山口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技術支持。2018年7月,陜西省“一帶一路”語言服務及大數據平臺入選國家服貿創新發展試點項目。
高端人才引得進留得住
工作生活都舒心
該項創新打破科室、單位行政界限,所有窗口業務統一整合為綜合服務窗口,按照“一口受理、專員服務、部門聯辦、限時辦結”方式,為海內外高層次人才提供出入境、海關、人才落戶、人才認定、人事關系及家屬隨遷等8大類26項專員服務。目前,“一站式”服務平臺已為來自美國、英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的高端人才提供上百人次服務。2018年7月,西咸新區國際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入選國家服貿創新發展試點項目,在全國推廣。
吸引企業聚集
探索特色文化產業合作新模式
“秦渲云”是陜西省西咸新區秦漢新城管委會聯袂中國惠普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國際領先的渲染服務云平臺。該項創新圍繞西咸新區秦漢新絲路數字文化創意(產業)基地的數字媒體產業云計算等7個中心,吸引影視、文化文物衍生產品等企業快速聚集,并為基地企業提供數字渲染、金融等服務。
“一站式”境外投資服務平臺
線上線下更專業更高效
該項創新從線上線下實現專業、高效、“一站式”境外投資服務機構集合,為企業境外投資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提高陜西自貿試驗區各類投資主體境外投資的便利化程度。
服務上“云端”
企業少跑腿
主要以服務小、微創企業為主,依托西咸云端自貿產業園,研究探索“集群注冊+遠程注冊”的創新登記模式,以及“一網通管理、一站式服務”的創新管理服務,創新構建在線綜合服務模式。目前,園區入駐企業630家。2018年3月,“云端+自貿+產業+園區”綜合服務體系被納入陜西省自貿區首批改革創新案例。
文物會說話
“一帶一路”文物數字化交流合作平臺
借助AR等新技術、新平臺,加強與博物館、文物數字化企業及數據庫專業機構的交流與合作,構建文物數字化要素模型,生成虛擬文物故事數據庫,量身定做符合遺址歷史文化背景的系列IP劇情和故事,強調觀眾的參與互動,讓文物“活起來”、讓博物館“走出去”,為“一帶一路”國家講好中國歷史故事。目前,該平臺已與多個文博機構簽署了開發建設數字博物館的合作協議。
回望“來時路”,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片區成績斐然,迎著春風再出發,它將繼續聚焦任務落實和創新發展,初心不改,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和西部大開發戰略深入實施發揮好試驗、先鋒的作用,為全省“三個經濟”建設貢獻西咸自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