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依托自貿試驗區建設,西咸新區煥發出勃勃生機。 資料照片

空港新城政務服務中心企業投資一站式服務大廳。 資料照片
本報記者 侯燕妮
舵穩當奮楫,風勁好揚帆。
2019年,在國家級新區西咸新區獲批5周年之際,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也迎來掛牌成立2周年的重要時刻。
兩年來,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以下簡稱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深化自貿試驗區改革,培育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案例,其中4個案例在全國復制推廣,5個案例在全省復制推廣,為建設“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及人文交流開放合作門戶區,形成自貿試驗區與國家級新區聯動發展新格局奠定了扎實基礎。
提升貿易便利化
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
空港新城功能區面積為13.8平方公里,是陜西省唯一臨空型自貿功能區。作為陜西自貿試驗區的“空中門戶”,空港新城功能區利用政策優勢先行先試,實施“港港聯動,海關互認”,大大提高了空港新城本土駐場飛機的通關效率,為本土航空公司的壯大提供了支撐。
近年來,隨著西安臨空經濟示范區獲批、“第五航權”獲準等政策優勢不斷疊加,空港新城大力發展“三個經濟”,進一步加速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為周邊企業量身定制直達終端市場的貨運航線,加快形成國內北上南下、東進西出,國際向西加密、洲際直達的全貨機網絡布局。目前,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已開通19條全貨運航線。同時,西北國際貨航獲批籌建,為我省發展航空貨運注入新鮮血液。
因為樞紐,而成門戶;因為流動,而更繁榮。
為了推動貿易便利化,西咸新區狠下內功,在自貿試驗區的框架內,搭建陜西“走出去”一站式服務平臺,定制了20余項特色綜合服務產品。該平臺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形式,整合各類專業服務力量,為境外項目投資提供多元化定制服務和精準有效的系統解決方案,提升了廣大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效率,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有力支撐。在西咸新區,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辦事項10分鐘內辦結率已經達到90%以上。
與此同時,西咸新區聯合海關推行“AEO認證免檢,定制化通關服務,自報自繳,先出關、后匯總繳稅”等舉措,通關無紙化率達98%,降低小微企業費率近60%,通關時間優于全國平均水平。
貿易便利化促使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迸發出發展的磅礴之力,助力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實現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
創新方式方法
搭建交流合作平臺
3月28日,在秦漢新城新絲路數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內,漢景帝陽陵博物館的著名文物——塑衣式粉彩拱手俑隨著音樂響起,在玻璃屏幕上翩翩起舞。
為了讓“沉睡”的文物“活”起來,讓文物所承載的歷史“活”起來,這家公司利用高科技手段,打造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字博物館項目作為陜西自貿試驗區首批改革創新成果被推廣。
“這些動畫素材來源于漢景帝陽陵博物館的文物。從2017年起,我們對漢陽陵、漢茂陵、秦咸陽宮等遺址出土的文物和陜西歷史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等館藏文物進行數據采集,目前已經形成由1萬余件文物數據組成的秦漢文物數據庫,為‘復活’文物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該公司負責人介紹。
為促進“一帶一路”上的交流合作,西咸新區內的企業千帆競發,為促進民心相通搭建橋梁。
在位于秦漢新城的中譯語通科技(陜西)有限公司內,陜西省“一帶一路”語言服務及大數據平臺上的全球數據信息正在實時滾動更新著。“兩年內要把全球呼叫中心陜西基地建設成為擁有超過2000個座席的全球多語言呼叫中心,從而拉動中譯語通在‘一帶一路’的上下游產業鏈,更好地為‘一帶一路’倡議做好語言服務。”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崇正說。2018年7月,陜西省“一帶一路”語言服務及大數據平臺被納入國家服貿創新發展試點項目,并在全國推廣復制。
在中俄絲路創新園內,俄羅斯企業在積極開拓中國市場的同時,積極融入中國社會,為西安的小朋友捐獻價值百萬元的嬰幼兒產品。自2018年中方園區和俄方園區分別開園后,中俄絲路創新園共引入雙方企業20余家互到對方國家投資發展。中俄絲路創新園的“一園兩地”模式趨于成熟并入選陜西“一帶一路”倡議5年來“十大成果”。
從有形的交通通道到無形的信息通道,互聯互通為合作打開了新的窗口,將吸引更多的國際國內友人來到西咸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行政效能改革
助力高質量發展
“過去,一座寫字樓可以容納300家公司,現在可進駐3萬家公司。”3月27日,西咸新區云端自貿產業園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建春說,他們通過“互聯網+云技術+大數據”技術,探索“集群注冊+遠程注冊”的創新登記模式及“一網通管理、一站式服務”的創新管理服務,構建云端平臺,成功搭建了中小企業融資、市場信息、項目合作等服務平臺。
所謂“集群注冊”,就是多家企業以一家企業的經營場所地址作為自己的住所登記,由平臺提供住所和財物托管、法務手續等基礎服務。“集群注冊”可有效釋放空間資源,解決企業辦公場所缺乏、距離成本高等問題,降低初創企業的創業門檻。
目前,西咸新區云端自貿產業園已引進企業630家。現在每天有20—30家企業申請入駐,預計2019年底入駐企業將達到5000家。
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的改革觸角繼續向“深水區”延伸。在行政效能改革方面,西咸新區陸續推出“證照分離”“創新稅務服務”“推進審批及監管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直擊發展癥結。
2018年,西咸新區全年辦理“證照分離”事項4461件,改革事項辦件量排名始終位列全省第一;率先在全省實現了“一窗通辦”“同城通辦”的辦稅服務,創新探索“一址多照”模式下稅務監管改革試點,通過商務秘書企業有效地控制企業虛開發票、偷稅漏稅等行為發生;西北唯一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審批改備案試點在秦漢新城落地,審批時限由3—5個月縮減至5個工作日。
這些改革創新舉措催生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市場主體穩定增長,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態勢。“西咸力量”已經成為陜西自貿區建設的重要生力軍。
鏈
西咸新區部分全國、全省推廣案例
案例1:微信辦照
西咸新區在全國率先開發工商登記注冊全程電子化系統,在統一平臺上建立并使用規范的登記文書格式和統一的數據標準,解決了企業登記注冊便利化問題。
案例2:“一帶一路”語言服務標準體系及大數據平臺
該項創新通過將政、產、學、研各方聯合在一起,助力打造“一帶一路”研究的高地,滿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克服語言障礙和獲取大數據信息方面的需求。
案例3:國際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
該項創新打破科室、單位行政界限,所有窗口業務統一整合為綜合服務窗口,為海內外高層次人才提供出入境、海關、人才落戶、人才認定、人事關系及家屬隨遷等8大類26項專員服務。
案例4:特色文化產業合作新模式
該項創新圍繞西咸新區秦漢新絲路數字文化創意(產業)基地的數字媒體產業云計算等7個中心,吸引影視、文化文物衍生產品等企業快速聚集,并為基地企業提供數字渲染、金融等服務。
案例5:“一站式”境外投資服務平臺
該項創新從線上線下實現專業、高效、“一站式”境外投資服務機構集合,為企業境外投資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提高陜西自貿試驗區各類投資主體境外投資的便利化程度。
案例6:探索打造“云端自貿區”新模式
依托西咸云端自貿產業園,研究探索“集群注冊+遠程注冊”的創新登記模式,以及“一網通管理、一站式服務”的創新管理服務,創新構建在線綜合服務模式。
案例7:“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物數字化交流合作平臺
借助AR等新技術、新平臺,加強與博物館、文物數字化企業及數據庫專業機構的交流與合作,構建文物數字化要素模型,生成虛擬文物故事數據庫,為“一帶一路”國家講好中國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