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去年8月,陜西出現在新一輪自貿區批復名單中,“自貿區”概念正式與陜西掛鉤。陜西打造“自貿區”時代,六大片區搭建起基本框架。
自貿區時代下,六大片區的布局定位都是什么?西咸片區的又將自貿區分為哪幾個版塊?西咸的自貿區都具備哪些特色?隨著自貿區掛牌進入“倒計時”,這些信息逐漸明朗。
自貿區時代下六大片區的“主題詞”
根據方案,此次陜西自貿區共分為6大片區:陜西西咸新區、楊凌示范區、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安國際港務區、西安浐灞生態區。六大片區按照不同的區位特點,確定了不同的功能定位。其中:
陜西西咸新區: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服務貿易創新試點、“雙創”示范基地和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為驅動,重點發展航空物流、航空維修、健康醫療、文化旅游、能源金融、總部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建設“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及人文交流開放合作門戶區,形成自貿試驗區與國家級新區(“雙區”)聯動發展新格局。
楊凌示范區:以農業科技創新、示范推廣為重點,通過全面擴大國際農業領域合作交流與貿易便利化,打造“一帶一路”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中心。
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通過對外開放,吸引全球高端創新要素和資源,促進國際國內科技、金融、貿易、產業的雙向融合,成為人才、資本、技術、知識全球配置的世界一流科技園區。
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方式,實現社會信用信息公示平臺覆蓋所有市場主體和各監管部門。對現有出口加工區服務大廳進行改造,同時積極爭取引進外匯服務職能。創新海關和檢驗檢疫監管模式,建立自貿區貨物狀態分類監管制度,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
西安國際港務區:探索實行跨境電商“大包過機”業務,全力構筑國際物流通道體系,加快國際貿易平臺、國際物流通道建設,通過陸路聯運、陸空聯運、陸海聯運,為省市和周邊地區提供了全新的物流解決方案。
西安浐灞生態區:以建設國際旅游文化交流示范區、絲路沿線國家金融創新試驗區為目標, 圍繞涉外服務,設立簽證服務中心,帶動一批外國駐華機構、代表處、跨國企業總部聚集,努力建成國際交流核心區。
功能布局下的西咸“自貿區”節奏
根據計劃,西咸新區片區規劃面積42.58平方公里,涵蓋了空港、灃東、秦漢及能源金貿區四個功能區。其中:
空港新城功能區:13.80平方公里,包括海關特殊監管區塊(重點發展國際貿易、保稅物流、保稅維修)、非海關特殊監管區塊(重點發展具有臨空特色現代服務型臨空產業、航空物流、航空維修和航空總部經濟)。
秦漢新城功能區:10.85平方公里,包括航空補充區塊(重點發展加工貿易、智能制造)和“一帶一路”人文交流區塊(重點發展文化旅游、國際醫療服務、現代高端養老服務、數字文化、動漫設計)。
灃東新城功能區:13.14平方公里,包括服務貿易創新示范園區塊(重點發展專業服務、汽車貿易產業)和文化商務區區塊(重點發展文化貿易、新興金融、科技資源統籌)。
能源金融貿易區功能區:4.79平方公里,重點發展能源金融貿易產業,打造現代化大西安新中心中央商務區。
建設自貿區,西咸都有哪些特色呢?除了在行政管理體制、金融領域創新、“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的“常規性動作”之外,西咸在航空產業、文化醫療,以及與西咸“國字頭”招牌的聯動融合方面頗具特色。
“中國孟菲斯”的西咸理想:當自貿區遇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嘗試,在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功能區里就變成了在國際航空物流、航空維修、航空租賃、飛行員培訓以及航總總部經濟等方面的創新突破。以西咸空港保稅物流中心為平臺,或將在臨空經濟跨境電子商務產業集群建設方面有所突破。
文化醫療的“2.0”生活方式:文化與自貿區的結合方式是怎樣?在西咸計劃里,是將有形的文化產品交易與無形的意識文化交流想結合。比如以灃東新城功能區為平臺的文化產品交易“口岸”,將在“一帶一路”文化產品交易方面進行制度政策等方面的突破。與此同時,依托西咸區域內豐富的歷史文化及人文教育資源,針對絲路沿線國家地區的旅游招商、人文交流等模式將為西咸打造未來國際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提供平臺基礎。
醫養結合,自貿區時代的到來為創新醫療管理模式方面或將有新的突破。一批外資專業健康醫療保險機構以及非公立醫療機構在未來自貿區西咸片區的區域內,或許會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及發展機會,帶給老百姓直接的體驗,是與國際接軌的一批醫療服務體驗的嘗試可能性。
“國字頭”招牌+自貿區的西咸嘗試:與西咸十幾個“國字頭”招牌相聯動,依托國家服務貿易試點、“雙創”示范基地、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等國家級“示范試點”招牌,西咸片區將通過“多試”聯動的模式開啟西咸自貿區模板。
其中,頗受關注的是與國家服務貿易試點相結合所創設的“走出去一站式服務平臺”,它的設立將通過關檢一體化為入區企業提供全國范圍的一攬子通關服務,有效推進企業的辦事效率,提升服務體驗。
更多的實施細則將隨著自貿區的掛牌與大家“見面”,而圍繞自貿區建設,西咸在基礎設施保障、投資環境優化、政務服務提升等方面還在進行著不斷地嘗試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