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已經治理好的灃河(灃西新城段),成為周邊群眾散步游玩的好去處。 本報記者 劉強攝
新渭沙濕地公園項目效果示意圖。 資料圖片
灃西新城釣臺街辦西張二村采用新型石墨烯光催化水處理膜治理澇池黑臭水體。(11月28日拍攝) 本報記者 劉強攝
11月17日,釣臺街辦河長和保潔員檢查河道。 資料照片
10月31日上午,渭河污水處理廠正式投運。 資料照片
本報記者 陳卓珂
2017年春天,河長制在陜西開始推行。
2018年春天,湖長制在陜西啟動實施。
根據陜西省實施湖長制的意見,2018年年底前,我省對常年水域面積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實施湖長制,并將全省所有人工湖、塘堰、澇池納入湖長制管理。
今年8月以來,灃西新城迅速推進河湖長制工作,夯實各級河湖長責任,明確河湖長制工作要求,由灃西新城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劉宇斌擔任灃西新城總河湖長,讓“最大河湖長”成為保障灃西新城所有河湖水清岸綠的關鍵。
在關中農村,澇池,就是最小的湖泊。11月26日8時,58歲的雷建鵬去村委會之前,先到村里的澇池走了一圈。他是西咸新區灃西新城釣臺街辦西張二村的村委會主任。今年9月起,他有了另外一個身份——村里的湖長,負責管護村里這片9500平方米的水塘。
這個基層的“最小河湖長”,正在努力讓村里的澇池變成村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地方。
給河湖上了“雙保險”
河湖長制,并不是一個人、一個村的獨角戲。像雷建鵬這樣的村級湖長,灃西新城有87位,還有同等數量的鎮級湖長。他們的職責是管護好村里正在修復或已經修復的澇池水體,保證其不被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讓農村這個基層單元,成為美麗灃西水生態、水安全的有力保障。更重要的是,推行河湖長制的強力保障正是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
今年9月,灃西新城將湖長制納入河長制管理,形成了河湖長制的管理體系。按照區域和流域相結合、湖長制與河長制相結合的原則,在灃西新城1000平方米以上的水面建立灃西新城、鎮(街辦)、村(社區)三級湖長制體系,轄區所有澇池納入管理范圍,設立鎮、村兩級湖長。
“推行河湖長制的目標就是全面加強河湖生態環境監管,維護河湖水體健康,確保新城所有河湖水清岸綠。灃西新城十分重視河湖水系治理和投入,落實水域岸線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水安全保障、水文化傳承等管理要求,在豐鎬二京的遺址上打造一個全新的公園之城、絲路之城和科創之城。”灃西新城管委會主任、總河湖長劉宇斌說。
讓每片水域的責任“實起來”。灃西新城建立了包含管護機構、經費渠道、管護標準、考核制度在內的長效管護機制,確保所有湖泊、澇池都有明確的管護責任主體。
讓每片水域的管理“嚴起來”。灃西新城在河湖水域空間管控中,嚴格控制“四亂”行為,最大程度保持河湖岸線自然形態,加強河湖岸線的水土保持工作。
讓每片水域的生態“靈起來”。灃西新城不斷強化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加大河湖綜合治理及水生態修復,嚴格入河排污口監管和沿河面源污染防治;建立健全聯合執法機制,嚴厲打擊涉河涉湖違法違規行為。
“制度保障、落實到人,是河湖長制迅速推進并取得有效成果的關鍵。這就如同給河流湖泊上了‘雙保險’,使我們在具體工作中,知道找誰做、怎么做。”灃西新城農林水利局副局長王磊說。
讓小澇池變“大生態”
澇池,曾是農村生產生活用水的主要來源,也是雨水綜合利用的基本途徑。
澇池,曾是農人春耕秋收的鄉愁所在,也是我省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
蓄水排澇,聯通水系,惠及民生是農村澇池的主要功能。因此,對其進行生態修復和持續安全管護,才能為農村聚集水、留住水、涵養水。但在一段時期內,由于城鄉污水不能得到有效處理,生活污水直排或雨污混流排入澇池,導致澇池水體被污染,有的澇池甚至成為垃圾堆放地。
農村澇池的修復,改善水體水質是關鍵。2017年8月,灃西新城啟動了農村澇池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經過調研和論證,去年10月,灃西新城在全省率先開展新型石墨烯光催化水處理膜新技術治理澇池黑臭水體的試點工作。試點地正是雷建鵬擔任村委會主任的西張二村。
一個多月的時間里,雷建鵬見證了施工人員打撈垃圾、藍藻,清理雜草,加固圍堰。“11月2日,我們一起鋪裝石墨烯膜。3天進行一次水質化驗,跟蹤試驗進程。我主要負責防止村民亂倒垃圾、亂排污水。”雷建鵬說。
據王磊回憶,修復進行6天后,西張二村的黑臭水體指標全面下降。經檢測分析,該坑塘黑臭水體治理水質達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水質指標要求。“11月15日,我們的技術人員再次取樣,發現污染指標COD、氨氮指標仍不斷下降,溶解氧穩定在每升4毫克左右,水質持續好轉,底泥也得到修復,效果很明顯。”未來,灃西新城的澇池修復,還要向打造“農村生態圈”推進。2019年,灃西新城將圍繞轄區內的20個澇池建設試點農村小微水景、生態公園,讓澇池成為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序曲。
參與了澇池修復的全過程,雷建鵬感慨良多。“沒想到臭了多年的水塘,還能變清澈。”說起這事,他的眼中淚水盈盈。承載“雷建鵬們”鄉愁的澇池如今正在成為他們詩意的棲居地。
打造以澇池為中心的“生態圈”,城鄉污水處理是基礎。
在農村,灃西新城以優化農村人居環境為己任,按照西安市及西咸新區的工作要求,扎實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截至目前,灃西新城共建設農村排污管網30公里,建設大王、馬王、兆倫、鑿東4個村鎮污水處理站。
在城區,灃西新城渭河污水處理廠在10月31日通水,這標志著全國首個雨污水綜合利用PPP項目在西咸新區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這將從根本上改善渭河灃西新城段城市水污染防治的狀況,尾水排入新渭沙濕地公園,實現污水資源利用化。
為城市打造“水名片”
河湖長,將為灃西新城帶來什么?灃河治理正在書寫答案。
按照西咸新區灃河綜合治理規劃和任務分工,灃西新城承擔了馬王街道河頭村至釣臺街道文家村段灃河左岸的治理任務,治理河道長約18.7公里。主要工作包括防洪工程、灘面治理及水生態修復工程、濱河景觀帶綠化工程。通過拓寬現有河道,新建堤防、整治河灘,水量調度,綠化美化等措施,形成“洪暢、堤固、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河道,還保留了灃河原生態的洲島、樹木等生物棲息地,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截至目前,灃河灘面治理及水生態修復工程一期——灃景路至統一路段(長1.5千米,面積550畝)已經完工,成為沿河群眾休閑、健身、游憩的好去處。市民河長何抗旱說:“沿著灃河休閑步道巡河,同時還能健身,一舉兩得。新城這兩年河道治理投入很大、效果很好。”
事實上,在灃西新城,實施河湖長制不僅讓灃河成為大西安最美的城中河,也讓濕地公園展示了灃西新城獨特的水文化和水生態。
新渭沙濕地公園位于灃西新城新、渭、沙三河交匯區域,東臨渭河污水處理廠、西工大“翱翔小鎮”無人機產業化基地,西依中國西部創新港,南接灃西新城南陽大道,北連渭河大堤。
“河湖長制的實施,讓新河的水生態自然修復、土壤及水生植物綠化修復、新河濕地景觀及人文生態建設融為一體。濕地恢復、岸坡防洪、河道疏浚、景觀綠化、科教展示、生態修復、親水步道等系統工程,為灃西新城打造了河流安瀾、水清岸綠的生態名片。”灃西新城水務辦項目主管劉文濤介紹說。對河流濕地的持續管護正是灃西新城6位新城級河長、12位鎮級河長、42位村級河長的共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