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秦漢新城渭河景觀帶鳥瞰圖)
記者龔艷妮通訊員王鵬
西咸新區作為大西安發展新特區,在經濟新常態下,如何破題發展,這是擺在決策者面前的重要問題。西咸新區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通過環境治理、水系建設、植樹增綠等途徑,向生態要發展生產力,推動區域價值不斷提升,社會各界持續看好。海航、寶能、華僑城、恒大等龍頭企業紛紛選擇落戶這里,進一步印證了問綠色生態要真金白銀發展思路正確性。
記者了解到,2017年,西咸新區按照中、省、市安排部署,緊盯“一三五”治水目標,按照柔性治水理念,以花木為媒,水系為韻,深入踐行河長制、湖長制要求,不斷擴大“綠色版圖”,努力打造“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湖美”的綠色家園,帶來的發展紅利顯著。
建設“無煤城市”,地方燃煤鍋爐全部清零
創新發展,綠色先行。據介紹,2017年西咸新區各項環保指標穩步提升,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176天,同比增加10天;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7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2%。
成績的取得依靠的是鐵腕措施。過去一年中,西咸新區強力實施鐵腕治霾1+1+10方案,協同打好治污降霾組合拳。特別是扎實推進“無煤城市”建設,在五個新城各建成一個潔凈煤配送中心,全面取締了區內散煤銷售點,拆除2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和小設施443臺,地方燃煤鍋爐全部清零,全年規上減煤40萬噸,散煤治理27萬噸。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西咸新區同樣毫不手軟。有關人員介紹,西咸新區轄區5條河流的250個排污口全部截流封堵,渭河出境斷面均達到Ш類水體標準,灃河接近Ш類標準,涇河、新河、太平河水質持續改善。目前,西咸新區共建成污水處理廠12座,處理能力達32.5萬噸/日。新建污水管網79.4公里,累計達到529公里。
系統柔性治水,河長制群眾滿意度全市第一
為做活新區發展“水文章”,2017年西咸新區編制完成《西咸新區城市水系規劃》,在新區渭河流域建設“九河十湖、藍脈綠網”城市水系,形成45處水景21個濕地,構建河湖塘渠共生水網,實施16項生態治水工程。目前5個項目全部開工,明年年底建成開放,為大西安新增濕地8000畝,水面2000畝。啟動實施“八水繞長安”水系項目4個,昆明池試驗段形成707畝水面,渭河、灃河等多個治理項目已建成。
河長制推進方面,西咸新區同樣措施有力。據了解,新區已經建立了新區、新城、街鎮、村(社區)四級“河長制”管理體系,設立河長324名,實現全覆蓋。實施水利工程項目16個,5個項目已建成。統計顯示,在2017年度西安市河長制群眾滿意度調查中,西咸新區以98.83%綜合滿意度,名列西安各區縣開發區第一名。
念好“綠色訣”,啟動建設花卉苗木種植面積近2萬畝
2017年,西咸新區以“五路兩側”綠化為重點,加快推進新區增綠美化三年行動計劃,全年共實施綠化項目110個,總面積5000畝的大西安城市中央公園項目啟動建設。
在植樹增綠方面,2017年新增或提升綠化面積1295.3萬平方米、累計完成投資44.69億元,其中已完工項目36個,正在施工項目64個,正在籌備中的秋冬季綠化項目99個。建成綠化示范路4條,綠地廣場主題公園8個。
值得注意的是,西咸新區將苗木花卉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在產業規劃布局上將苗木花卉產業與城市公園、濕地景觀和市政綠化等相互融合,讓苗木花卉產業真正成為新區發展的特色產業、美麗鄉村建設的示范產業、農民增收的致富產業。截至目前,全區累計啟動建設花卉苗木種植面積1.9851萬畝,完成建設面積10543畝,建成了北京花木、西部芳香園、義陵竹柳園等一大批具有示范性的苗木花卉基地。
以花木為媒,水系為韻,西咸新區正通過柔性治水,實施增綠美化工程,著力構建生態建設新格局,全面打造宜居環境生態文明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