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有媒體記者在多個省份的基層調研采訪中發現,不少基層干部面對提問時,常常出現欲言又止、閃爍其詞、轉彎抹角,不愿談、不愿多談、不愿真談等“難講真話”怪象。這種現象不利于摸清基層真實情況,不利于摸準問題的真正癥結,甚至導致調研內容失真、走形、不完整,結果可能是“藏了真話,壞了作風,堵了言路”。
基層干部“難講真話”背后,表面上看是一些地方“報喜不報憂”的心理,只愿宣傳成績,害怕問題暴露,因而對媒體有戒懼心理。但深層次原因是基層干部考核罰多獎少、動輒得咎的環境使然。
這種局面,與基層管理權力失衡分不開。基層要害部門的領導,往往決定著基層干部的仕途升遷。因此,基層干部發言被領導打斷、反映不正之風被轉移話題、結合遭遇談問題被插話說成“個別情況”就不足為奇了。
基層“難講真話”的根子在短視政績思維。基層選人用人長期罰多獎少,讓基層干部履職盡責如履薄冰,在新聞媒體的調查面前,誰敢拿命運當兒戲?事實上,個別上級領導以“為了你好”“為了本地好”的借口勸誡基層干部注意發言分寸,實際上是用權力掩蓋問題、堵塞忠言諍語。
對“講真話”的基層干部,一些領導拿講政治、講規矩、講紀律說事,實質上是著眼于領導的個人政績得失。現實生活中,以政治之名堵塞言路,正是少數能力不足、站位不高的人常用的套路,長此以往,容易讓基層滋生附庸風雅、溜須拍馬的“圈層”。
基層干部的憂慮,除了“說了不管用”的失望,歸根結底是現實考量后明哲保身的無奈之舉。改變這種局面,須讓“人治”沐浴法治陽光,賦予基層干部更多的“自由發言權”,并配上容錯糾錯機制。如此,敢講真話、創新實干才能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