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當前,如何防止基層減負陷入形式主義陷阱,切實讓基層減負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如何科學考核評價基層干部、激勵廣大基層干部敢擔當、善作為,這些問題關系到基層干部隊伍的發展與穩定,關系到黨風政風建設的實際成效,關系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更關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成,必須認真思考、嚴肅對待。
力戒形式主義,為基層干部松綁減負
基層干部苦、基層干部累。基層干部直接面對群眾,需要做的工作千頭萬緒,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黨建、生態等各個領域,涉及衛生、安保、社保、環保、扶貧、種植、水產、養殖、護林、防汛、抗旱等各個方面,真可謂“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上面千把錘、下面一根釘”。可以說,所有的政策都需要基層最后執行,所有的任務都需要層層分派到基層完成,所有的規劃都需要基層最后落實。壓力大、任務重、“5+2”“白加黑”“連軸轉”是基層干部的工作常態。即使工作壓力山大,大部分基層干部仍無怨無悔,他們認為,能做好政府與群眾之間的橋梁和紐帶,能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是他們的工作職責,也是他們人生價值的體現。在眾多基層工作崗位上,不用刻意尋找典型,就能發現一大批踏實肯干、肯作為能擔當的基層干部。
真正讓基層干部感到困擾和煩累的是那些形式主義的東西,形式主義使基層干部不心安,群眾不買賬,陷入所謂的“干部干、群眾看”的尷尬境地。基層干部吐槽較多的形式主義大體有這樣幾類:一是名目繁多的“責任狀”;二是文山會海;三是過頻過多的檢查督查考核。為了迎檢送檢基層干部手忙腳亂,應接不暇,甚至各種材料造假、各種人際公關應運而生。種種形式主義讓基層干部苦不堪言,不僅不利于基層工作的推進,反而耗盡了基層干部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挫傷了基層干部干事擔當的積極性。
警惕基層減負再現形式主義苗頭
形式主義是基層干部真正的“痛點”和“累點”。為減少基層迎檢送檢的壓力,2018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統籌規范督查檢查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要嚴格控制督查檢查考核的總量和頻次,提出合并同類事項,防止重復扎堆、層層加碼的檢查考核工作,不能影響地方和基層的正常工作。2019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又印發《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為基層松綁減負指明了方向、制定了舉措。
但是形式主義是黨風政風存在的頑瘴痼疾,有慣性、有積弊,常常以各種形式反彈回潮。在為基層減負松綁這項工作上,同樣要警惕種種形式主義,堅決杜絕“以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這一點,《通知》中特別強調,要“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認真汲取秦嶺北麓西安境內違建別墅問題的深刻教訓,堅決防止和糾正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不用心、不務實、不盡力,口號喊得震天響、行動起來輕飄飄的問題,真正把樹牢‘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的要求落到實處”。
反對形式主義之所以是一場持久戰,難以畢其功于一役,是因為形式主義具有頑固性,常常改頭換面、重復再現。盡管中央三令五申要解決形式主義對基層的困擾,但是在落實為基層減負這項工作時,形式主義依然暗潮涌動、花樣翻新。《通知》強調,要層層大幅度精簡文件和會議,發揚“短實新”文風,可結合實際制定務實管用的舉措,若無明確規定不再制定貫徹落實意見和實施細則。要合并開會、套開會議,不再層層開會、反復開會。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些地方和基層政府認為,既然中央要求減少發文數量和會議數量,那就采取電話通知、微信群通知、便簽通知,采取網絡視頻會議等方式安排布置任務。
形式主義不戒除,基層減負就免不了轟轟烈烈走過場、馬馬虎虎來收場的結局。形式主義不戒除,到總結基層減負的成果和經驗時,就免不了以數字、清單論成敗,一堆表格、一沓材料就是評價基層減負成效的最終依據,而對基層減負成效最有發言權的基層干部卻處于無語、失語的境地。
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制機制,切實為基層干部減負
解決形式主義對基層的困擾,防止基層減負再陷形式主義怪圈,關鍵在于建立科學合理的基層考核評價體制機制。所謂科學合理就是要在貫徹中央精神的前提下,符合基層工作的實際,既能對基層工作作出有效評價,又能增強基層干部干事擔當的積極主動性和創造性。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制機制具有導向作用、激勵作用,有利于基層干部從文山會海、迎評迎檢、材料報表中解脫出來,把精力用在為群眾辦實事、辦正事、辦好事上,避免出現 “一人干、三人看、五人查”的局面。
首先,考核評價基層工作誰最有發言權?基層工作直接面對群眾,主要解決的是關系群眾利益和生活的具體事情。基層干部是聯系上級政府和群眾的橋梁,是打通各項工作的“最后一公里”。考核評價基層工作不能只唯上,群眾作為基層工作的直接見證人和 “終端用戶”,最有權力考核評價基層工作的實際成效。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的基層干部,一定會受到群眾客觀公正的評價。其次,考核評價基層工作主要依據什么?考核評價基層工作,除了參考群眾的口碑,總要有些“可見”的東西作為依據。在這個問題上,評價導向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如果依據是否有領導批示、工作痕跡的多少、臺賬記錄是否全面、工作筆記是否豐富等,那么基層工作依然難逃“跑關系、做材料、留痕跡、補筆記”的形式主義工作模式。如果依據基層工作是否解決了實際問題、是否比較好地達到了預期目標,那么基層工作就會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以求實效、辦實事為目標指向。顯然,后者更符合基層工作的性質、更合理,也更有利于幫助基層干部從形式主義的事務中解脫出來。
再次,考核評價基層工作要不要給予一定靈活限度?就行政管理的角度而言,對于中央的決策當然要不折不扣地領會、貫徹、執行。但是中央決策大部分是宏觀指導性的,具體貫徹落實需要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所以,《通知》中提到,“地方各級、基層單位貫徹落實中央和上級文件,可結合實際制定務實管用的舉措”。既然是結合實際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那么在考核評價基層工作時也不能一個標準用到底,一個要求嚴到底,一個速度快到底。
關于最高標準問題。基層的事情頭緒多、瑣細又具體,但評價標準不能太具體,要相對宏觀,不然一項工作一個評價標準就失去了考核評價的意義。好的制度一定會為人的活動留有空間,這樣的制度才能對人的行為產生有效規約、引導作用。制度邊界過大或過小都會讓人的行為無所適從。有專家認為,公共管理中現存的“最全事項、最高標準、最嚴要求、最快速度”的“頂格管理”理念和模式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形式主義的屢禁不止。考核評價基層工作要根據實際情況,酌情裁量,不可一刀切,更不可機械地追求最高、最好、最快。
最后,要慎用“一票否決”。近年來,“一票否決”在基層出現濫用現象。事情不分巨細、不辨輕重、不問情況,只要沒完成年初簽訂的“責任狀”,只要沒按時按規完成預期目標,就采用“一票否決”。濫用“一票否決”,一是容易導致形式主義;二是“以偏概全”容易挫傷基層干事擔當的積極性;三是容易誘發基層干部的功利化行為。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