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王誠安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國在抗擊疫情斗爭中奇跡般的高效行動,令世人由衷感嘆“超大型國家的體制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堅定制度自信,應對新的危機和大考,是我們贏得這場抗擊疫情斗爭的強大動力。今后,要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就要按照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更加堅定制度自信,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下更大功夫。
中國制度的深厚基礎
古人曰:“自重者人恒重之,自輕者人恒輕之”。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或自我發展的信心和認同,從而自覺地堅守和捍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來源于實踐、來源于人民、來源于真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是好,要看事實,要看中國人民的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也是人類制度文明的偉大創造,具有深刻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中國制度是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的產物;是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是黨和人民長期奮斗、接力探索、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能夠持續推動擁有近十四億人口大國進步和發展、確保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而實現偉大復興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我們必須倍加珍惜,毫不動搖堅持、與時俱進發展。
中國制度的最大優勢
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制度穩則國家穩。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系統總結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所具有的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系統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重大問題,是我們堅定“四個自信”的基本依據。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并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這是我國國家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的關鍵和根本,是“中國之治”的“第一經驗”和成功法寶。黨的領導優勢,體現在黨的科學理論和正確路線方針政策、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黨的嚴密組織體系和強大組織能力等方面,也體現在促進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上。新中國成立以來,黨領導人民依靠制度優勢,“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在我們國家,“黨領導”和“辦大事”是統一的。堅持黨的領導,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前提和保證;集中力量辦大事,是堅持黨的領導的體現和結果。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召開會議,成立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分類指導各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充分體現了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根本要求。全黨上下堅決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權威,堅決服從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做到令行禁止。全國地方和軍隊的4萬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19個省份對口支援迅速到位,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火速建成并交付使用……舉國上下同心協力,譜寫了一曲共克時艱的戰“疫”之歌,彰顯了中國制度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這是建立在客觀事實基礎上的毋庸置疑的重要結論。1月28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在北京表示:“在疫情面前,中國政府展現出堅定的政治決心,采取了及時有力的舉措,令世人敬佩。”“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展現出中國速度、中國規模、中國效率,我們對此高度贊賞。”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斯蒂芬·佩里認為,中國之所以能用較短時間就遏制住疫情擴散,“關鍵在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
中國制度的完善發展
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制度,都是在不斷改革完善中存在和變化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歷史在不斷前進,時代在不斷變化,實踐在不斷深入,人民需求在不斷提升,我國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完善發展。堅定制度自信,就要做到自信不自卑、自豪不自滿,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深化改革的實踐中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新時代,我們黨領導人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為中國發展和進步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仍有許多艱巨復雜的改革任務等待我們去完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路要一步步走,飯要一口口吃。為了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規劃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頂層設計,并提出總體目標:到我們黨成立100年時,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顯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這是對推進我國的國家制度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安排,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美好發展前景。
我們黨誕生于國家內憂外患、民族危難之時,一出生就銘刻著斗爭的烙印,一路走來就是在斗爭中求得生存、獲得發展、贏得勝利。越是接近民族復興越不會一帆風順,越充滿風險挑戰乃至驚濤駭浪。經歷這次疫情大考,我們將更加堅信: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無比廣闊的時代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