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4月16日上午,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三周年改革創新成果”系列發布會第二場,介紹陜西自貿試驗區區域改革創新發展情況。
西安市商務局黨組成員、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西安管委會專職副主任李群剛,楊凌示范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杜鵬,西咸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姚海軍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有關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內容實錄如下:
西咸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姚海軍: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下面由我介紹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三年以來的建設情況。
三年來,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作為陜西自貿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穩步推進各項建設工作,創新活力得到了明顯提升,形成了一系列改革創新成果,進一步增強了區域吸引力,為全省對外開放注入了新動力。
一、制度創新展現新活力
西咸新區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統籌推進多項國家級試點,持續深化改革創新。一是在“試點”上做文章。高效推進并持續深化69項改革試點任務,在探索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模式、設立保稅展示交易平臺、完善集疏運體系、構建立體化開放大通道、創新文化交流、旅游合作以及推進“雙創”示范基地等試點任務方面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涌現出了多項全省“首創”及“首例”。二是創新成果實現“質、量”雙提升。累計形成改革創新案例90個,2019年新增49個,同比增長133%。累計形成7項改革創新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18項全省復制推廣;“互聯網+文物教育”等8個改革創新案例被評為全省“最佳實踐案例”。另外5項服務貿易改革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2個案例被商務部評為最新一批“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最佳實踐案例”。三是創新平臺發展活力足。依托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優勢,著力發揮“雙創”示范作用,培育并支持各類自貿創新發展平臺13個,有效整合了優勢資源,激發區內各類主體創新活力。
二、差異化改革為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增添動力
西咸新區持續深化差異化改革,促使飛機進境維修、第五航權、保稅航油、保稅展示等相關業務陸續落地,助力全省“三個經濟”建設,加快對外開放步伐。一是創新通關監管模式助力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創新開展西安咸陽機場協同運行模式,提升機場運行管理智能化水平,通過開展港港聯動海關異地委托、智慧旅檢、行郵稅移動支付、快件進出口通關智能化等通關監管模式的改革創新,有效提升了通關效率。目前,已實現海關企業注冊及電子口岸路網全程無紙化和定制化通關服務,口岸通關作業無紙化覆蓋率達到98%,2019年空運進出口額占西安海關進出口總額的71%。不斷完善集疏運體系,加密航線航班,陜西空中門戶效應不斷凸顯。2019年先后開通第五航權貨運、客運航線,全年新開至莫斯科、曼谷、德里、河內等9條全貨運航線,累計開通全貨運航線27條。截至目前,第五航權貨運航線穩定運行30班、貨量達到2649噸。二是提升投資貿易便利化助力貿易轉型升級。充分發揮走出去“一站式”境外投資服務平臺、“易物流”外貿綜合服務平臺、能源類特色供應鏈合作平臺等平臺的綜合服務功能,為區內企業走出去提供專業、高效、快捷的全程化集成服務。開展跨境電商保稅備貨出口聯通改革,促使跨境電商業務量集聚提升。三是創新互聯互通合作機制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合作。不斷深化“一園兩地”國際合作模式,加快建設國際離岸科技資源統籌中心、國家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平臺示范區。依托國際漢唐學院、灃東國藝館、中國書法學院,培育語言服務、互聯網文物教育、文物數字化及渲染服務平臺等載體,持續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三、營商環境提升不斷增強區域吸引力
一是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新區在全省率先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通過“八辦”改革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實施“三服四化”改革推動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在全國首創微信辦照,探索開展商事集成注冊審批改革,不斷優化企業開辦手續。在自貿區全面推行“證照分離”改革,解決企業“準入不準營”問題。深入推進“一套流程管項目”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促進重大項目落地。二是充分發揮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作用。搭建了“一建一推”金融服務新模式,破解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開發了“長安E貸”“政采貸”等金融產品,破解企業“融資貴”的問題;推出了企業“異地注冊”銀行開戶新模式,破解企業“注冊煩”的問題。在疫情期間,創新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擔保,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近年來,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通過改革創新實現了營商環境的再提升再突破,區域吸引力得到明顯增強,市場活力顯著提升。截至2019年年底,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累計新增市場主體10269家,其中新增注冊企業6450家,新增外資企業99家,新增注冊資本億元以上企業148家。2019年,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新增外資企業58家,同比增長107.14%,新增外商投資項目44個,同比增長69.23%。外資利用情況持續向好。
下一步,我們將集中精力優化營商環境、深化制度創新、突破產業集聚,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在更多領域開展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改革探索,形成更多集成性、系統性改革創新經驗,為推動我省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作出西咸貢獻。
歡迎大家繼續關注和支持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建設。謝謝大家!
記者提問環節
1.國際在線:您好,我是國際在線記者。請問姚主任,可否著重介紹一下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圍繞醫療健康領域的改革創新舉措以及下一步的推進方向?
西咸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姚海軍:謝謝您的提問。西咸新區依托自貿試驗區,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在新形勢下,我們還將進一步創新推進,發揮更大的作用。主要在三個方面:在醫藥領域,依托區內藥云醫藥研發共享實驗室,建立了以原料藥研發、制劑藥物研發、藥物分析測試、藥品臨床試驗、新藥上市注冊申請、藥品成果產業化等為核心的醫藥研發共享平臺。在檢驗檢測方面,借鑒上海自貿區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及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在新區試行醫學檢測實驗室持有人制度。目前,秦漢新城已建成一家可共享的標準實驗室,并即將完成第三方機構入駐審批。在灃東新城統籌科技資源示范基地內,這個模式也在推進。診療領域,率先搭建了“中英聯合診療”平臺,探索出了跨國醫生資質、診療方案、醫囑互認與3D成像遠程會診的新模式,為患者提供了更為高效、便利、經濟的醫療服務。
今年,我們將深化這方面的改革,按照“一個事項一個專班一個方案”的模式,持續推進第三方機構持牌互聯網醫院、區域醫學檢驗中心兩項改革。
一是設立陜西省首家第三方機構持牌互聯網醫院。支持以誠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依托、聯合區內符合條件的實體醫療機構,在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設立第三方機構持牌運營的互聯網醫院。這一改革將探索在全省開展第三方機構持牌互聯網醫院審批和設立,創新探索出西咸新區“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路徑。
二是設立陜西首家區域醫學檢驗中心。支持以陜西佰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為依托,試點建立西咸新區區域醫學檢驗中心,破除財政投入、人事管理、醫療數據、醫保結算等方面的壁壘,創新探索優化醫療資源結構布局路徑,從而有效提升西咸新區醫療服務體系整體效能,推動優質醫學檢驗資源下沉基層,提高區域內檢驗質量和診療水平。
2.華商報:您好,我是華商報記者。請問姚主任,您能詳細介紹自貿試驗區臨空產業的集聚情況嗎?下一步圍繞臨空型自貿試驗區如何先行先試?
西咸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姚海軍: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就在西咸新區轄區內,作為陜西省西安市對外國際交流溝通最便捷最快速的通道,作為空港臨空產業發展和空港自貿區建設,在促進對外開放交流,促進投資和貿易便利化方面無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做好空港片區建設和臨空產業發展我們責無旁貸。我們進行了一些有力的探索。
一是積極開通“第五航權”客貨運航線。2019年先后開通“首爾-西安-河內”第五航權全貨運航線和“葉卡捷琳堡-西安-普吉”客運航線。截至目前,累計開通全貨運航線29條,其中國際航線14條,開通國際客運航線75條,機場國際(地區)通航點總量達到67個,聯通全球36個國家、74個主要樞紐和旅游城市。
二是推進臨空產業集聚。在空港落地了陜西首例干線飛機進境維修業務,建成東航技術西北分公司維修基地、海航技術西北維修基地,逐步形成以整機維修為龍頭,起落架、APU等部件維修集聚的一站式維修基地。引入13家航空公司區域總部、144家國內外物流企業落戶空港新城。此外,正式啟動了保稅航油業務。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立足空港區域特色,積極探索自貿試驗區與臨空經濟示范區協同發展的新模式、新路徑。
一是圍繞打造國際航空樞紐先行先試。通過深度發揮第五航權優勢,爭取“一帶一路”國家航權自由化試點。積極探索空-地物流不同主體之間的設施聯通、功能聯合,探索空-陸港物流協同示范中心。
二是圍繞臨空經濟新業態先行先試。加快建設國際產能合作園、航空眾創空間。重點發展跨境電商保稅備貨、直郵進出口業務,創建“云絲路”跨境電商孵化示范基地,打造進口商品展示交易分撥中心,形成跨境電商產業聚集。
三是圍繞開展國際商貿交流先行先試。依托區內綜保區獲批,積極探索文化藝術品保稅展示、交易拍賣、文化IP等新業態。積極對接國外免稅店運營集團,爭取引入外資免稅新業態,激活區內商貿文化交流市場活力。
通過這些探索,在促進對外開放,促進投資和貿易便利化等方面做出不可替代的新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