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3月3日上午,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舉行“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全力推動西安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
會上,雁塔區、西咸新區、高新區分別介紹有關情況。西咸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艾晨介紹了新區2022年的工作成效及著力抓好2023年八個方面重點工作,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思路舉措,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環節
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好!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西咸新區的關注和支持!
開年至今,相信大家和我們一樣,最強烈的感受就是,成就鼓舞人心,發展催人奮進。西咸新區作為國家級新區和秦創原總窗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扎實落實國家戰略任務和省市部署要求,招商引資連創佳績、項目建設只爭朝夕、改革創新活力澎湃,不斷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在介紹今年工作前,我想先和大家一起回顧新區2022年的耕耘與收獲,可以概括為“五個新”。
一、經濟增長跑出新速度
我們始終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直面挑戰、攻堅克難,堅決打好經濟主動仗。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占全市的30%,在19個國家級新區居“第一方陣”;市場主體突破57萬戶、新增“五上”企業259家,位于全市前列;引進內資總額、外貿增速均位列全市開發區第一,多項改革首次入選年度全國改革典型案例,展現了勇立潮頭、爭當時代弄潮兒的志向和氣魄。
二、秦創原總窗口建設彰顯新勢頭
我們始終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把秦創原總窗口建設作為最大的機遇。積極打造“三器”示范樣板,累計建成投用科創載體934萬平方米;總窗口基金規模已達20支110億元,發行的科技金融產品已達89款。秦創原科創系列基金已為250余個項目投資20.41億元。特別是新增科技成果轉化企業、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實現技術合同交易額較2021年,分別增長2.5倍、2.4倍、2.2倍和1.3倍,充分展現出秦創原建設帶來的蓬勃生機和發展活力。
三、產業發展邁出新步伐
我們始終堅持產業是第一支撐,規劃建設了“一帶十園區”,明確了“3+7+N”的主導產業布局。引進落戶了三一智能制造、西部超導等213個產業項目,總投資2412億元。今年省兩會剛剛閉幕,在省市主要領導見證下,隆基綠能與西咸新區簽署項目協議,在已有328億元投資的基礎上追加452億元投資,打造全球產能最大的光伏產業基地。春節剛過,我們在“百家千億”招商活動中又簽約167個項目,“攬金”1082億元,其中先進制造業類項目占比60%。在周二召開的高質量項目推介大會上,我們又精心謀劃、認真準備了項目手冊,總投資1.29萬億元,涉及718個重點項目。西咸新區已成為全市乃至全省現代產業聚集的新高地。
四、深化改革開放激發新活力
我們始終堅持開放不停步,以全國最一流營商環境標準把改革進行到底。平穩有序完成體制機制改革任務。新增2個國家級試點,2項改革榮獲全國典型和全省優秀案例,目前已累計形成創新案例230項。聚力打造國際航空樞紐,新開西安至大阪、阿拉木圖、圣彼得堡、塔什干4條全貨運航線,累計開通全貨運航線達42條,其中國際航線23條,第五航權航線4條。機場三期、西安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加快建設,全國首個臨空會展中心開館運營,內陸開放不斷邁上新臺階。
五、城市發展環境實現新提升
我們深入推進“品質西咸”建設,讓城市有“顏值”更有“內涵”。以新軸線建設引領城市未來,區內第四條地鐵16號線試運行,西北首條智軌線路即將開通,210個軸線貫通項目加快建設。以綠色生態繪就最美底色,入選全國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新增城市綠地357萬平方米,綠色建筑在城鎮新建民用建筑占比達97%。昆明池北池完成蓄水,一派煙波浩渺、碧波蕩漾景象。深入推進“名校+”,高新一中、交大附中、師大附中、清華附中、西工大附小等名校齊聚西咸,上周又與鐵一中簽訂了合作辦學協議。去年共建成“15分鐘便民圈”18個、省人民醫院西咸院區投用。與西安中心城區互聯互通道路加快建設,其中科技二路快速路當年開工、當年通車。以上舉措不斷收獲群眾“點贊”,這成為我們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底氣。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2023年,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全省“三個年”活動,聚力全市八個方面重點工作。特別是緊抓“北跨”“西融”發展機遇,緊扣建好秦創原總窗口、打造都市圈極核區的總體定位,堅決打贏五場“硬仗”,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新突破。
一、堅決打贏總窗口建設主動仗
緊抓西安獲批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區域科創中心機遇,繼續舉全區之力建設秦創原總窗口,特別是以更大力度深化“三項改革”,以更大格局做強總窗口“總”的功能,為加快全省、全市高質量發展增添更強動力。
二、堅決打贏產業發展攻堅仗
聚焦“3+7+N”主導產業,下更大力氣做優秦創原總窗口十大園區,下更大功夫狠抓項目建設,特別是積極踐行“投行思維”,切實加強招商引資,精準引進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努力形成現代產業聚集發展的局面。
三、堅決打贏城市能級整體仗
牢記總書記囑托,以推進西咸一體化、建設西安都市圈極核區為抓手,不斷加強對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的探索實踐,持續提升城市的建設品質、生態質量、文化內涵、民生福祉,切實增強城市綜合能級。
四、堅決打贏營商環境突破仗
圍繞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構建針對個人、企業、項目、科技成果、進出口貿易的“五棵生命樹”服務模式,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五、堅決打贏作風建設持久仗
持續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狠抓正風肅紀反腐,強力解決突出作風問題,特別是不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持續激發干事創業活力,為譜寫新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筑牢堅強保障。
記者提問環節
Q:“著力強化秦創原‘一總兩帶’發展引領”是全市八個方面重點工作之一。請問西咸新區作為總窗口,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的目標是什么?
A:2021年以來,在省市堅強領導下,我們舉全區之力建設秦創原總窗口,初步探索形成了秦創原模式、營造了秦創原生態、創造了秦創原現象、打造了秦創原板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持續深化“三項改革”。制定實施新區推進“三項改革”若干措施,去年新增高校科轉平臺17個,帶動新區新增科技成果轉化企業305家,瞪羚企業31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4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9家。
二是加快聚集科創產業。堅持大力招引聚集各類科創項目,總投資1500億元的180個科創項目落地,隆基中央研究院一期等12個重大科創項目建成投用,帶動新區全年工業投資增長82%、高技術產業產值增長30%。
三是全力建設“三大市場”。推進秦創原人才、資本、科技三個大市場建設,加速資源共享、協同創新。去年新區新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同比分別增長134%、78%。秦創原資本大市場本周剛剛揭牌,秦創原科技大市場正加快籌建。
四是持續優化創新生態。選編了包含138條內容的總窗口政策包,已兌現政策資金6.3億元。發布了全省首個科創服務標準,新增省級眾創空間5家、專業服務機構32家、孵化器和加速器15家、小試中試基地11個,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等機構掛牌成立,總窗口服務質效正在成為發展核心優勢。
五是大力推進協同創新。加強秦創原“一中心一平臺一公司”的協同,秦創原綜合服務平臺與e站實現功能聯通。加快打破“數據壁壘”,推進資源共享,與全市20個區縣開發區實現信息互通,已有17家省屬國企在總窗口落地項目,咸陽等6個地市飛地孵化器落地,聯合上海張江等10個園區發起成立了中國園區科創聯盟,秦創原輻射力不斷增強。
下一步,我們將始終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繼續舉全區之力建設秦創原總窗口,全力推動“三器”示范區、三個大市場和“三池一機制”等的建設,特別是以更大力度深化“三項改革”,以投行思維大力招引聚集各類創新資源,以更大格局做強總窗口的總統籌、總牽引、總服務、總示范等功能,努力為全省全市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增添更強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