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現將西咸新區2019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20年財政預算安排意見報告如下,請予以審議。
一、2019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財政工作主要特點
2019年,在黨工委、管委會的正確領導下,新區財政工作緊緊圍繞“12350”目標體系,創新發展理念,聚焦產業發展,著力提升生態、宜居、營商三個環境,持續發揮工作職能,加大收入組織力度,全力保障重點支出,較好完成了收支任務,保證了黨工委、管委會重大決策的資金需求,實現了當年收支平衡,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良好。
(一)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1.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1)西咸新區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根據快報數,2019年西咸新區完成財政總收入154.7億元,較上年增長41%。其中:上劃中央收入63.2億元,上劃省級收入19.7億元。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1.9億元,完成年初市人大批準預算62.4億元的115.2%,超收9.5億元,較上年增長38.3%。其中:稅收收入62.3億元,增長40.7%,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86.8%。非稅收入9.5億元,增長24.4%,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13.2%,較上年下降1.5個百分點,收入質量持續提升。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26.1億元,增長44.5%。按照現行財政體制計算,2019年西咸新區一般公共預算財力總計156.8億元,總支出151.6億元,結轉下年5.2億元,當年實現收支平衡。
(2)新區本級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根據快報數,2019年新區本級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0.8億元。新區本級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7.7億元,增長15.8%。2019年新區本級一般公共預算財力總計71.5億元,總支出69億元,結轉下年2.5億元,當年實現收支平衡。
2.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1)西咸新區政府性基金執行情況
根據快報數,2019年西咸新區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342.8億元,增長47.6%。其中:國有土地收益基金10.5億元,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309.8億元,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21.7億元。加上上級各項補助收入及新增債券收入總計411.9億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338.4億元,增長62.6%,加上債券還本及調出到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總計359.7億元。收支相抵,結余52.2億元,全部結轉下年使用。
(2)新區本級政府性基金執行情況
根據快報數,2019年,新區本級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40.5億元,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38.3億元。加上上級各項補助收入及債券收入總計124.3億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67.8億元,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相關支出65.3億元,支出合計116.1億元。收支相抵,結余8.2億元,全部結轉下年使用。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
2019年西咸新區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3.4億元,均為企業上繳利潤。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0.4億元,主要用于國有企業資本金注入。
新區本級未編制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也無相應收支。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根據快報數,2019年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完成12.2億元,較上年增加0.9億元,增長7.96%;社會保險基金支出完成11.15億元,較上年增加0.79億元,增長7.6%;本年收支結余1.05億元,年末滾存結余3.94億元。
5.政府債務情況
2019年西咸新區地方政府債務限額716.43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199.99億元,專項債務限額516.44億元。截止2019年底,新區地方政府債務余額614.74億元,其中:一般債務余額126.71億元,專項債務余額488.03元,符合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管理的規定,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二)2019年財政工作主要特點
1.積極創新推改革,不斷提升財政管理水平
一是完善預算管理制度體系,制定《西咸新區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辦法》,加強和規范新區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增強政府宏觀調控能力。二是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制定《陜西省西咸新區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指導意見》《陜西省西咸新區財政預算支出績效評價暫行辦法》《西咸新區管委會財政投資評審管理暫行辦法》,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率與新區公共服務質量。三是強化政府采購管理,制定《政府采購管理辦法》《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實施意見》《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規范政府采購行為。四是推動新區基金產業群發展。通過西咸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基金投資設立陜西新材料基金、陜西技改基金、西咸新區文創雙創基金、陜西光電先導集成電路基金。最大限度的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已完成對外投資2.5億元,促進了以資本促招商工作的開展。
2.進一步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
一是加大涉企收費清理力度, 2019年全口徑減稅降費約17億元。二是打造“智慧稅源”管控機制,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綜合治稅體系。
3.發揮財政資金作用,全力保障打好“三大攻堅戰”
一是規范管控政府債務,全年取得地方政府債券105.56億元。二是高效落實精準扶貧,2019年本級財政安排扶貧專項資金200萬元,支出達到100%。三是污染防治攻堅,全年投入2.9億元保障鐵腕治霾工作開展,持續改善新區生態環境。四是全力落實和保障民生,累計民生支出52.79億元,同比增長37.05%,重點保障教育、醫療、社會保障類,支持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4.加強基層業務指導,探索街鎮綜合改革
一是按照黨工委、管委會《西咸新區街鎮綜合管理改革試點方案》,起草《西咸新區街鎮綜合改革財政管理辦法(暫行)》。對改革后街鎮預算編制和下達、資金的撥付和使用管理上均進行優化創新,提高街鎮統籌使用財政資金的自主權,給予街鎮管理財政資金更大的空間。二是強化街鎮在加強財政支出管理、防控風險方面的責任,凸顯權責對等原則。三是加強對街鎮財政的日常業務培訓和指導,督促街鎮建立健全核心財政、財務制度,為后續街鎮綜合改革的全面推開奠定基礎。
5.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持續深化金融服務
一是制定《西咸新區政府采購支持中小企業信貸融資實施辦法》,為新區內6家政府采購供應商解決融資需求5130萬元。二是與人民銀行簽署合作備忘錄,探索金融信用信息服務新模式。三是開展融資擔保公司清理整頓工作,及時糾正違法違規行為,切實治理金融亂象,完成對180余家涉金融業務機構的風險排查。
二、2020年預算安排意見和財政主要工作任務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年,也是新區落實黨的十九大和省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奮力建設大西安新中心的關鍵一年和全面完成創新城市發展方式三年行動計劃要求的收官之年。新區財政局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新區“12350”目標任務、“三個環境”建設和十項重點工作的要求,創新工作思路,充分發揮財政職能,強化資金的籌集和保障措施,加快現代財政體系建設,進一步優化提升服務水平,全力助推新區快速發展。
2020年的財政支出預算安排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勤儉辦事厲行節約堅決防止年底突擊花錢的通知》要求,將進一步強化“過緊日子”的理念,以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著力壓減一般性支出,保障黨工委、管委會重大政策、重大項目落實到位為原則,完善預算管理機制,調整支出結構。在公用經費方面,牢固樹立精打細算,勤儉辦事的理念,將各新城和本級部門辦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預算分別壓減15%和18%。在專項經費方面,重點保障新區各項產業政策的兌現落實,重點保障“三個環境”建設和十項重點工作各項支出。2020年財政預算審議通過后,部門的一般性工作支出原則上不予追加。
2020年預算安排建議如下:
(一)一般公共預算安排意見
1.西咸新區一般公共預算安排意見
2020年,新區報市人大審議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按20%增長率安排,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安排86.42億元,按照現行財政體制,加上中省轉移支付收入、提前預下專款、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和調入資金后,減去上解支出,可安排的一般公共預算財力約為150.05億元。根據“收支平衡”的原則,2020年西咸新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150.05億元,
支出安排中:“三公”經費安排2717萬元,同比增長8.81%。包含:因公出國(境)經費預算781萬元,同比下降1.51%,公務用車經費預算1507萬元,同比增長20.08%,主要是因管理層級調整,新增了市場監管局預算,公務接待經費預算429萬元,同比下降4.45%。
2.新區本級一般公共預算安排意見
按照收入增長20%計算,2020年新區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安排0.94億元,按照現行財政體制,加上中省轉移支付收入、提前預下專款,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和調入資金后,減去本級上解支出和補助新城支出,新區本級可安排的一般公共預算財力共計65.39億元。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則,2020年新區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65.39億元。按功能科目分類:
——一般公共服務支出7.4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下同)11.3%,較上年年初預算(下同)增長67.5%;
——公共安全支出1.34億元,占比2%,增長97%;
——教育支出2.95億元,占比4.5%,增長391.9%;
——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0.05億元,占比0.1%,下降75.6%;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26億元,占比9.6%,下降5.7%;
——衛生健康支出4.12億元,占比6.3%,增長1529.9%;
——節能環保支出3.28億元,占比5%。增長838.4%;
——城鄉社區支出1.46億元,占比2.2%,下降7.7%;
——農林水支出0.56億元,占比0.9%,下降35.5%;
——交通運輸支出1.12億元,占比1.7%,增長43%;
——資源勘探工業信息等支出2.01億元,占比3.1%,增長67.4%;
——商業服務業等支出5.01億元,占比7.7%,增長6161.4%;
——金融支出0.01億元;
——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支出0.07億元,占比0.1%,下降48.8%;
——住房保障支出4.24億元,占比6.5%,增長583.6%;
——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0.69億元,占比1.1%,增長45.6%;
——預備費1億元,占比1.5%,增長114.5%;
——債務付息支出1億元,占比1.5%,增長25%;
——債務發行費用支出0.01億元,下降52.8%。
在本級支出安排中,財政對重點項目以及重大政策的保障情況是:對加快“三個經濟”發展安排5億元,對智慧城市建設安排2億元,對招商引資及產業獎補等安排10億元;對支持教育創新發展及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等安排3.8億元,對環境治理安排3.7億元,對“平安西咸”有關建設安排0.5億元;對產業扶貧安排0.15億元。
另外,“三公”經費安排751萬元,同比增長12.76%。其中:因公出國(境)經費360萬元,同比下降10%,公務用車經費268萬元,同比增加74.03%,主要是管理層級調整,新增了市場監管局預算,公務接待經費123萬元,同比增加9.8%,主要是加強招商引資工作。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安排意見
1.西咸新區政府性基金預算安排意見
2020年,西咸新區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安排330億元。加上中、省預下專款,減去調出到一般預算的資金后可安排財力294.46億元。遵循“專款專用、收支平衡”的原則,2020年西咸新區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安排294.46億元。
2.新區本級政府性基金預算安排意見
2020年,新區本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安排31.88億元。加上中、省預下專款、新城上解收入,可安排財力69.05億元。遵循“專款專用、收支平衡”的原則,2020年新區本級(園辦)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安排69.05億元。主要用于園辦征地拆遷補償、基礎設施建設、地鐵建設和償還本級政府債券利息等。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安排意見
2020年,新區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0.5億元,其中本級收入0.12億元,主要為企業上繳利潤。根據“收支平衡”的原則,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擬安排0.5億元,其中本級擬安排0.12億元,用于企業資本金注入。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安排意見
2020年,新區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12.89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收入3.9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收入5.86億元,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3.13億元。社保基金支出擬安排11.58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支出3.01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支出5.45億元,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3.12億元。新區社會保障基金收支全部在新區本級統籌管理,新城不反映社保基金收支情況,故本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與全區一致。
(五)2020年財政主要工作任務
財政將繼續發揮職能作用,緊緊圍繞“12350”目標任務,堅定不移支持“三個環境”建設和十項重點工作,切實找準發揮作用的主攻方向,以落實體制機制為抓手,深化財政各領域改革,推動財政工作再上新臺階。
1.聚財增收,雙輪驅動,做大財力
(1)打造“智慧稅源”管控機制,“開源挖潛”保增收
一是繼續加大與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力度,加快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智慧稅源”管控,建立稅源信息數據庫,提高稅源動態監控精準度和稅收分析研判能力。二是密切關注招商引資、項目開工投產等情況,及時掌握新興稅源。三是配合稅務部門加大稅務稽查力度,保證應收盡收、顆粒歸倉。
(2)強化爭取上級資金舉措,“引資聚財”保支持
一是切實加強制度保障,研究制定《西咸新區爭取上級專項資金考核管理辦法》,以目標考核為抓手,進一步明確爭取上級資金工作中各環節的責任,切實加大爭取上級資金的力度。二是督促、指導新城和本級部門加強對上級政策動態、資金投向的關注,按照省市項目庫申報要求,超前謀劃儲備項目,在確保申報項目“應進必進”的同時提高項目申報的成功率。三是用足用好新區體制優勢,更多的策劃爭取特殊政策支持,積極“跑部進省”,努力使新區更多工作和項目納入全國、全省、全市發展“大盤子”。
2.調整結構,有的放矢,保障重點支出
一是支持打造新區高品質公共服務配套設施。二是支持生態環境治理和節能減排工作。三是支持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證民生政策兜底,加快鄉村振興。四是繼續支持產業發展,特別是加大對打造6大千億產業集群及兌現落實重大項目支持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3.創新管理,提升財政支出效能
一是全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推動公共財政支出重點領域監督管理機制改革。二是開展“財政管理規范化水平提升年”活動,圍繞政府采購、政府購買服務、投資評審等重點支出環節加強管理。三是圍繞打造節約型政府的要求,進一步強化對包括行政運行經費在內的“一般性支出”的管理力度。四是加強財會人員基礎建設,組建新區會計人員人才庫,提升新區會計人員專業化水平。五是加強財政信息化建設,全面推進“財政云”的實施。
4.強化服務指導,助力街鎮改革全面推開
一是進一步加強街鎮內控管理,加快“三重一大”資金管理等制度的落地,加大培訓力度,提高街鎮風險防控意識,增強街鎮實際操作的能力,確保資金支出安全。二是指導新城根據自身財力,在新城范圍內建立統一的街鎮運行經費的標準體系。三是指導新城建立街鎮資金統籌使用機制,進一步增強街鎮民生服務和社會管理的保障能力。四是會同紀檢監察機關和審計部門加強對街鎮資金分配、使用、管理和效益情況的審計和監督檢查。
5.加強風控,創新融資,提升國企實力
一是廣開“前門”,拓寬融資渠道。加大地方政府債券爭取力度,特別是加強對鄉村振興、軌道交通、教育衛生等領域的探索。同時,立足資本市場,深化推進銀行間協會產品融資業務,拓展永續類融資產品,構建多元化的城市建設發展投融資體制實施方案。二是嚴堵“后門”,加強債務管理,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三是發揮財政“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加大戰略性產業基金的杠桿作用,引導、吸引外部機構在資金和項目方面與新區軍民融合、雙創、文創、教育等領域建立合作關系,切實發揮基金的投資帶動作用。四是加強負債管控,優化資本結構,盤活國有企業存量資產,增強國有企業資本實力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