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精品久久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你懂的_一区二区日韩av_午夜久久一区

陜西省西咸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0年部門綜合預算



 

 第一部分   部門概況

一、部門主要職責及機構設置

二、2020年年度部門工作任務

三、部門預算單位構成

四、部門人員情況說明

 第二部分   收支情況

五、2020年部門預算收支說明

     第三部分   其他說明情況

六、部門預算“三公”經費等情況說明

七、部門國有資產占有使用及資產購置情況說明

八、部門政府采購情況說明

九、部門預算績效目標說明

十、機關運行經費安排說明

十一、專業名詞解釋

第四部分   公開報表

(具體部門預算公開報表)

 

第一部分  部門概況

一、部門主要職責及機構設置

按照中省市關于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的要求,根據《關于促進西咸進一步加快發展的要求》(陜發2017年3號)、《關于組建西咸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批復》(市編辦【2019】3號)及《關于調整西咸新區黨工委管委會部分機構和職能的通知》,組建陜西省西咸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級建制,加掛西咸新區知識產權局牌子。
    市場監管局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新區黨工委關于市場監管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履行職責的過程中堅持和加強黨對市場監管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一、主要職責:
    1)負責市場綜合監督管理。負責有關物價、鹽務市場監管職能,履行按照新區管委會職權事項清單涉及旅游、商務、文化、煙草、水利、農業、林業、知識產權等行政許可和部分市場監管職能,制定有關政策和標準,實施質量強區戰略、食品安全戰略和標準化戰略,擬訂并實施有關規劃,規范和維護市場秩序,營造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2)負責市場主體統一登記注冊和相對集中許可權改革確定的生產經營許可和審批。組織指導各類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從事經營活動的單位、個體工商戶以及外國(地區)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等市場主體的登記注冊工作。依法發布市場主體登記注冊信息,建立市場主體信息公示和共享機制,依法公示和共享有關涉企信息,強化信用監管,推動市場主體信用體系建設。
    3)負責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工作。開展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隊伍整合和建設,推動實行統一的市場監管,查處和督辦重大違法案件,規范市場監管行政執法行為。
    4)負責反壟斷統一執法。推進競爭政策施行,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依據授權負責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和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等反壟斷執法工作。依法對經營者集中行為進行監督,并依據委托開展調查。
    5)負責監督管理市場秩序。依法監督管理市場交易、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的行為。查處價格收費違法違規、不正當競爭、違規直銷、非法傳銷、侵犯商標專利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行為。監督管理直銷企業、直銷員及直銷活動。促進廣告業發展,監督管理廣告活動。依法查處無照生產經營和相關無證生產經營行為。承擔消費者權益保護及其網絡體系建設工作,指導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開展消費維權工作。依法實施合同行政監督管理,依法查處合同欺詐等違法行為。管理動產抵押登記,監督管理拍賣行為。
    6)負責物價工作。擬訂和調整實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的商品價格和收費標準。承擔國家機關收費、公益事業收費、公用事業收費、中介服務收費和重要經營收費的標準擬訂和執行監督。負責物價變化監測分析,為實施宏觀調控提供決策依據。依法組織商品和服務價格(收費)的監督檢查工作,查處違法行為,依法查處價格壟斷行為;受理對價格(收費)違法行為的舉報;對價格(收費)申訴案件進行復議和裁決。負責重要產品成本調查和監審工作,審核匯總重要產品成本和收益,提出相應對策與建議。負責價格鑒證和復核裁定工作,指導價格評估、價格咨詢中介機構的工作。
    7)負責宏觀質量管理。擬訂并實施質量發展的措施辦法。統籌質量基礎設施建設與應用,按規定權限組織重大質量事故調查,貫徹落實缺陷產品召回制度,負責產品防偽的相關工作。
    8)負責產品商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管理產品商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控和監督抽查工作。建立并實施質量分級制度、質量安全追溯制度。負責纖維質量監督工作。
    9)負責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綜合管理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監督工作。監督檢查高耗能特種設備節能標準和鍋爐環境保護標準的執行情況。
    10)負責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綜合協調。制定有關食品安全的措施辦法并組織實施。負責食品安全應急體系建設,開展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應急處置和調查處理工作,監督事故查處落實情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重要信息直報制度并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推動健全食品安全跨區域跨部門協調聯動機制。
    11)負責食品、保健品安全監督管理。推動落實食品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的機制,健全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立覆蓋食品生產、流通、消費全過程的監督檢查制度和隱患排查治理機制并組織實施,防范區域性、系統性食品安全風險。組織開展食品安全監督抽檢、風險監測、核查處置和風險預警、風險交流工作。依法組織實施保健品、特殊食品安全管理。負責組織、監督、指導重大活動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負責食鹽市場安全監督管理,指導、監督、協調食鹽行政執法工作。
    12)負責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經營和使用環節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監督實施藥品、醫療器械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和使用質量管理辦法。負責進口藥品通關備案工作。負責建立藥品、化妝品不良反應及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體系,并開展監測和處置工作。監督實施問題產品召回和處置制度。貫徹執行國家執業藥師相關制度。
    13)負責統一管理計量工作。推行法定計量單位,統籌規劃量值傳遞溯源體系建設。依法管理商品計量、市場計量行為、計量仲裁檢定、計量器具和計量技術機構及人員。規范計量數據使用。
    14)負責統一管理標準化工作。組織實施國家標準,負責地方標準管理工作,依法指導和監督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相關工作。組織對標準的實施情況開展評估和信息反饋。組織制定并實施標準化激勵政策,規范標準化活動。承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商品條碼和標識管理工作。
    15)負責統一管理認證認可與檢驗檢測工作。依法監督管理認證認可與檢驗檢測工作。指導認證認可與檢驗檢測行業發展。
    16)負責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負責知識產權保護、促進知識產權運用工作,推進知識產權強區建設。
    二、內設機構
    按照“從嚴控制,逐步完善"的原則,市場局先行設置內設10個內設機構(正處級)和一個管理服務機構(正處級),分別是辦公室、組織人事處、政策法規處(知識產權保護處)、行政審批處、物價與反壟斷處、市場信用監督管理處(消費者權益保護處)、質量發展監督管理處(計量標準檢驗認證處)、食品餐飲監督管理處、藥械化妝品監督管理處、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處和市場服務綜合事務中心。
    三、市場監管分局
    西咸新區市場監管分局共5個,分別是西咸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空港新城分局、西咸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灃東新城分局、西咸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秦漢新城分局、西咸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灃西新城分局、西咸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涇河新城分局,加掛西咸新區知識產權局**分局的牌子,為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派出機構,處級建制,獨立預算單位,內設5個科室,分別為綜合科、行政審批科、質量監督管理科、市場監督管理科、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科。
    四、基層市場監管所
    西咸新區市場監督管理所共24個,分別是空港新城分局北社、底張、天平、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市場監督管理所;灃東新城分局三橋、天臺路、建章路、斗門、王寺、灃東市場監督管理所;秦漢新城分局渭城、正陽、雙照、周陵、窯店、南位市場監督管理所;灃西新城分局釣臺、高橋、馬王、大王市場監督管理所;涇河新城分局涇干、崇文、永樂、高莊市場監督管理所,均為科級建制,非獨立預算單位。
    
    

二、2020年度部門工作任務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也是西咸新區實施追趕超越、創新城市發展方式三年行動計劃的最后一年,做好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今年新區市場監管工作總體思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圍繞省委十三屆六次全會、全省市場監管工作會議和新區黨工委管委會要求,緊扣創新城市發展方式主線,緊盯追趕超越主題,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繼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和質量強區戰略,夯實市場安全工作基礎,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扎實推進市場監管體系標準化建設,高質量服務新區“三個環境”建設和“三個經濟”發展。
    主要預期目標:新區新登記市場主體達到76838戶,同比增長30%以上,新登記企業達到15920戶,同比增長高于24%,全年自貿區內新注冊企業達到4548戶,同比增長高于40%。組建“西咸新區平臺經濟產業發展聯盟”,促進平臺企業健康發展。2019年度年報企業(含外資)年報率不低于95%,農民專業合作社年報率不低于98%,個體工商戶年報率不低于58.37%。開展“雙隨機、一公開”部門抽查、聯合抽查各4次。產品質量抽樣檢驗1800批次,食品安全抽樣檢驗(含食用農產品)4500批次,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含食用農產品)5760批次,嚴格落實省市下達的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抽樣檢驗任務,確保年內不發生Ⅲ級以上食品藥械安全突發事件。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便捷高效準入服務
    1.完成商事集成注冊改革。集成執照登記、經營許可、公章刻制、稅票申領、銀行開戶、社保登記企業開辦全流程各環節,集成營業執照和經營性許可審批,申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試改革試點,確保年內完成改革,微信平臺上線運行,實現企業開辦全流程不見面審批。(責任部門:行政審批處、信息管理中心辦公室)
    2.優化證照辦理程序。繼續壓縮企業開辦時間,除銀行開戶外,新區企業開辦全面實現1.625個工作日辦結,同步4個工作日辦結經營許可。優化許可準入,實現餐館、書店、超市、農藥經營、獸藥經營、藥店、網吧、旅行社、普貨運輸、人力資源服務等10個高頻辦件事項證照同發。將特種設備使用登記和各類告知事項下放至各新城分局審批。(責任部門:行政審批處)
    3.深化“證照分離”改革。按照中省新區安排部署,在陜西省自貿試驗區西咸片區內,試點“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全面清理新區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清單管理,分類推進審批制度改革。完善改革配套政策,規范企業登記經營范圍與申辦經營許可的銜接,強化涉企經營信息歸集共享,持續提升審批服務質量和效率,創新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進一步解決“準入不準營”瓶頸問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責任部門:行政審批處)
    4.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檢查。市場監管部門完成雙隨機抽查全流程整合,保持日常監管雙隨機全覆蓋,全年抽查企業比例不低于3%。實現新區各有關部門“雙隨機、一公開”聯合抽查常態化。(責任部門:市場信用監督管理處牽頭,有關處室配合)
    5.加快市場主體信用監管。依托現有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整合西咸新區各部門市場主體信用信息資源,建立“互聯網+信用監管”新模式,形成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下市場主體的誠信全景多維畫像,實施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解決新區市場主體誠信意識不強,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等問題。(責任部門:信息管理中心辦公室、市場信用監督管理處牽頭,有關處室配合)
    6.探索市場主體智慧監管。探索轉變傳統市場監管方式,開發信用大數據市場綜合監管智慧平臺實現“及時發現、智能分析、精準定位、快速處置”,創新構建“事前可查、事中可視、事后可控、誠信可立”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提高市場監管智能化水平,解決傳統監管模式人員力量不足,監管效率不高,發現問題不及時不充分等問題。(責任部門:信息管理中心辦公室、市場信用監督管理處牽頭,有關處室配合)
    二、強化安全風險管控,系統構建四大安全監管體系
    7.強化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強化市場主體責任,推行企業公開承諾、自查報告、“黑名單”制度。建立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進行食品抽樣檢驗檢測,落實全年食品安全抽樣檢驗量不低于每千人4批次目標任務,其中食用農產品抽樣檢驗量不低于每千人2批次。提高“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有序推進新區各類學校“陽光食堂+智慧監管”,實現新區各類學校食堂場景監管全覆蓋。嚴格落實保健食品標簽標注警示用語規定,遏制虛假宣傳、非法營銷行為。實現監管信息公開,做到陜西食品安全監管二維碼公示全覆蓋、監管檢查信息錄入全覆蓋。(責任部門:食品餐飲監督管理處)
    8.強化藥品安全監管體系。健全藥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完善藥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持續開展“兩圖兩檔一承諾”建設,加強日常監督檢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做好企業信用等級評定工作。持續開展藥械化各類專項整治,扎實推進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不良反應(事件)監測、評價和處置工作,組織開展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監督抽檢及核查處置工作,全面推進藥品零售企業電子遠程開方、審方服務系統建設。(責任部門:藥械化妝品監督管理處)
    9.強化特種設備安全監管體系。明確各層級監管職責,暢通監管機制。指導監督企業建立安全管理制度,落實安全主體責任。建立特種設備基礎臺賬和監管檔案,收集分析數據信息。實施監督檢查和專項治理,排查隱患,有效預防重特大事故發生。規范投訴舉報處理程序,開展應急救援演練,提高特種設備突發事件應對處置能力。持續提升電梯責任保險覆蓋率。加強教育培訓,提升基層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人員監察能力。加強特種設備安全知識宣傳,提升社會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責任部門: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處)
    10.強化工業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制定產品商品質量監督管理制度和重點監督的產品計劃并組織實施。承擔質量監督抽查、風險監控和分類監督管理工作,組織查處質量相關違法行為。承擔棉花等纖維質量監督工作。進行產品質量抽驗檢驗,完成省市下達抽樣任務。聚焦兒童學生用品、裝修裝飾材料等重要商品開展專項檢查,確保不發生行業性質量問題。強化培訓,加強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暢通社會監督渠道,確保新區工業產品質量安全。(責任部門:質量發展監督管理處)
    三、知識產權工作破題開新局
    11.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建立健全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指導工作機制,加大知識產權執法保護力度,依法依規開展知識產權領域嚴重失信聯合懲戒工作。加強知識產權服務行業監管,引導知識產權服務業開展行業自律,加強誠信建設,探索建立知識產權服務行業社會監督機制。(責任部門:政策法規處)
    12.優化知識產權服務。整合商標受理窗口職能,拓展服務范圍。支持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做好服務。加強知識產權培訓宣傳。組織開展世界知識產權日宣傳活動,推進知識產權普法工作。加強知識產權業務培訓,提高知識產權保護能力。(責任部門:政策法規處)
    四、突出維護市場公平競爭
    13.規范市場秩序。開展公平競爭審查。組織指導價格執法、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網絡和廣告執法,指導開展打假治劣持續凈化商品市場活動,加大對違法生產經營行為打擊力度。查處無照經營行為。嚴厲打擊傳銷違法行為,做好規范直銷工作,持續開展農村市場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責任部門:市場信用監督管理處、物價與反壟斷處、食品餐飲監督管理處)
    14.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陜西省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為重點內容,積極推進消費維權宣傳教育活動。以優化改善消費環境、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保障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繼續深入開展放心消費創建工作。加強12315消費維權網絡建設,認真處理投訴舉報,積極調處消費糾紛,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探索完善“訴轉案”工作機制,加強消費糾紛調解與行政執法的銜接,依法查處各類侵害消費權益案件。(責任部門:市場信用監督管理處)
    15.深化“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堅持把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作為“一把手工程 ”,擺到全局工作突出位置,建立和強化工作機制,常態化研究督導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繼續高度重視線索排查工作,繼續深化行業亂象大排查、大整治,不斷提高斗爭質效。突出汽車銷售、商品房買賣等重點領域,聚焦“12+2專項行動”及人民群眾反映強烈、問題多、亂象集中的重點行業,深入開展專項治理,堅決鏟除黑惡勢力滋生土壤。著眼長效常治,總結專項斗爭好找經驗做法,固化成制度機制,圓滿完成專項斗爭一年治標、兩年治本、三年建立長效機制目標任務。(責任部門:市場信用監督管理處牽頭,區局掃黑除惡領導小組各成員處室按分工責任落實)
    五、大力提升質量強區水平
    16.打造檢驗認證產業聚集區。依托灃東新城國家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示范區,整合區域檢驗檢測科技軟硬件資源,為區內企業提供檢驗鑒定、認證、食品檢測、化工品測試業務、計量校對、環境檢測、機動車檢測等服務。研究出臺檢驗檢測行業扶持政策,推動檢驗檢測和認證產業與區內產業的深度融合,打造集設備研發、檢測認證、配套服務全產業鏈布局為一體的一流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責任部門:質量發展監督管理處)
    17.做好質量提升行動。充分運用計量、標準、品牌、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手段,扎實開展質量提升行動,認真實施《西咸新區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扎實推進質量強區戰略。加強質量管理,提高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嚴格執行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加大對標準化示范項目資金扶持力度,確保項目建設配套資金落實到位。加大對在建示范項目建設進展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大對計量器具雙隨機監督檢查力度。(責任部門:質量發展監督管理處)
    18.加強質量基礎設施建設。配合開展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工作,開展檢驗檢測機構雙隨機檢查。進行檢驗檢測課題調研,積極引進、集聚國際國內具有優勢的質量、計量、衛生、環境、特種設備安全等方面的檢驗檢測技術機構,指導建設發展新區檢驗檢測認證產業。完善質量認證制度體系,推進檢驗檢測機構市場化改革。聚焦產業發展和消費升級,加大高端品質認證推行力度,推進多層次的國際合作互認。(責任部門:質量發展監督管理處)
    六、加強市場監管法治建設
    19.健全法治體系建設。全面梳理市場監管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完善市場監管行政執法權力清單。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落實行政執法主體資格,盡快申領更換市場監管執法證,確保執法資格合法、程序合法。完善法律顧問制度,提升行政執法水平。(責任部門:政策法規處)
    20.完善執法監督機制。規范行政執法活動,完善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規范自由裁量權行使。加強案件審核,開展行政處罰案件評查。推進行政訴訟、行政復議規范化建設。建立行政執法違規違法行為監督舉報渠道,制定涉嫌違規案件及辦案人員審查處理辦法,打擊行政執法失職瀆職或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等違規違法行為。(責任部門:政策法規處、紀檢監察室)
    21.提高隊伍執法能力。組織市場監管法律法規培訓,分領域舉辦市場監管法治大講堂,編印法律法規合集或常用法律依據隨身手冊,更新執法人員法律知識結構。組織領導干部學法,提高依法決策能力和水平。加強宣傳引導,落實普法責任,開展12?4國家憲法日、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等宣傳活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責任部門:政策法規處)

三、部門預算單位

從預算單位構成看,本部門的部門預算包括部門本級(機關)單位預算和所屬各新城分局單位預算。
    納入本部門2020年部門預算編制范圍的二級預算單位共有6個,包括(見單位明細表):

序號

單位名稱

擬變動情況

1

陜西省西咸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2

陜西省西咸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空港分局


3

陜西省西咸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灃東分局


4

陜西省西咸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秦漢分局


5

陜西省西咸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灃西分局


6

陜西省西咸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涇河分局


四、部門人員情況說明

截止2019年底,本部門人員編制632人,其中行政編制299人、事業編制176人,管委會聘任制12人,勞務派遣145人;2020年實有人員713人,其中行政299人、行政工勤14人,事業176人,其他人員224人。單位管理的離退休人員0人。

 

第二部分  收支情況

五、2020年部門預算收支說明

(一)收支預算總體情況。

       按照綜合預算的原則,本部門所有收入和支出均納入部門預算管理。2020年本部門預算收入10310.98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撥款收入10310.98萬元,政府性基金撥款收入0萬元,國有資本經營性收入0萬元,事業收入0萬元,事業單位經營性收入0萬元,其它收入0萬元,上年實戶資金313.31萬元,上年結轉300.11萬元。2020年部門預算收入較上年減少了536.09萬元,主要原因嚴格貫徹過“緊日子”的要求,壓縮支出,加上受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影響,財政隸屬關系變更,許多原來交替疊加的業務重組,省級保障專項業務有所減少。;2020年本部門預算支出10310.98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撥款支出10310.98萬元,政府性基金支出0萬元,事業支出0萬元,安排上年實戶資金支出313.31萬元,上年結轉支出300.11萬元。較上年減少了536.09萬元,主要原因嚴格貫徹過“緊日子”的要求,壓縮支出,加上受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影響,財政隸屬關系變更,許多原來交替疊加的業務重組,省級保障專項業務有所減少。

(二)財政撥款收支情況。

      2020年本部門財政撥款收入10310.98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撥款收入10310.98萬元,政府性基金撥款收入0萬元,國有資本經營性收入0萬元,事業收入0萬元,事業單位經營性收入0萬元,其它收入0萬元。2020年部門財政收入較上年減少了350.00萬元,主要原因嚴格貫徹過“緊日子”的要求,壓縮支出;2020年本部門預算支出10310.98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撥款支出10310.98萬元,政府性基金支出0萬元,事業支出0萬元。2020財政撥款支出較上年減少了350.00萬元,主要原因嚴格貫徹過“緊日子”的要求,壓縮支出。

(三)一般公共預算撥款支出明細情況。

1、一般公共預算當年撥款規模變化情況。
    2020年本部門當年一般公共預算撥款支出10310.98萬元,較上年減少536.09萬元,主要原因嚴格貫徹過“緊日子”的要求,壓縮支出,加上受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影響,財政隸屬關系變更,許多原來交替疊加的業務重組,省級保障專項業
    2、支出按功能科目分類的明細情況。
本部門2020年當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310.98萬元,其中:
    1)行政運行(2013801)4715.92萬元,較上年減少156.26萬元,減少2.74%,主要原因嚴格貫徹過“緊日子”的要求,壓縮支出.;
    2)一般行政管理事務(2013802)135.00萬元,較上年減少85萬元,減少40.47%,主要是2020年受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影響,財政隸屬關系變更,許多原來交替疊加的業務重組,省級保障專項業務有所減少;
    3)機關服務(2013803)50.00萬元,較上年無變化;
    4)市場監督管理專項(2013804)890.00萬元,較上年120萬元,減少11.88%,,主要是2020年受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影響,財政隸屬關系變更,許多原來交替疊加的業務重組,省級保障專項業務有所減少;
    5)市場監管執法(2013805)360.00萬元,較上年減少30萬元,減少7.92%,,主要是2020年受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影響,財政隸屬關系變更,許多原來交替疊加的業務重組,省級保障專項業務有所減少;
    6)信息化建設(2013808)1215.00萬元,較上年減少57萬元,減少了4.92%,,減少的原因部分信息化建設項目納入國家、省局的信息化建設項目,;
    7)質量安全監管(2013815)990.25萬元,較上年增加200萬元,增加25.31%,增加的原因2019年因藍天保衛戰產生的未結算的煤炭抽檢經費,列入2020年部門預算;
    8)食品安全監管(2013816)730萬元,較上年增加80萬元,主要因常住人口的增加,按照國家食品千人四分的抽檢要求,抽檢經費增加;
    9)培訓支出(2050803)85.40萬元,較上年減少1.4萬元,減少1.5萬元,減少1.72%,主要原因嚴格貫徹過“緊日子”的要求,壓縮支出.;
    (10)行政事業單位醫療支出(2101101)198.62萬元,因上年數據納入人員經費填報口徑,無法比較。
    11)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繳費支出(2080505)395.33萬元,因上年數據納入人員經費填報口徑,無法比較。
    12)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繳費支出(2080506)192.66萬元,因上年數據納入人員經費填報口徑,無法比較。
    13)住房公積金支出(2210201)352.8萬元,較上年增加97.02萬元,增加了37.93%,主要是因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調整所增加的住房公積金支出增加;
    3、支出按經濟科目分類的明細情況。
1)按照部門預算支出經濟分類的類級科目說明。
2020年本部門當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310.98萬元,其中:
工資福利支出(301)4607.05萬元,較上年增加165.00萬元,增加主要的原因因工資基數調整,養老、醫療、住房等相關人員經費的增加;
    商品和服務支出(302)5703.93萬元,較上年減少了701.09萬元,減少了14.01%,主要原因嚴格貫徹過“緊日子”的要求,壓縮支出,加上受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影響,財政隸屬關系變更,許多原來交替疊加的業務重組,省級保障專項業務有所減少。
2)按照政府預算支出經濟分類的類級科目說明。
2020年本部門當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310.98萬元,其中:
機關工資福利支出(501)4607.05萬元,較上年增加165.00萬元,增加主要的原因因工資基數調整,養老、醫療、住房等相關人員經費的增加。
機關商品和服務支出(502)5703.93萬元,較上年減少了701.09萬元,減少了14.01%,主要原因嚴格貫徹過“緊日子”的要求,壓縮支出,加上受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影響,財政隸屬關系變更,許多原來交替疊加的業務重組,省級保障專項業務有所減少。
    4、2019年結轉財政資金一般公共預算撥款支出情況。
    本部門無2019年結轉的一般公共預算撥款資金支出。

(四)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情況。

本部門無當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并已公開空表。
    本部門無2019年結轉的政府性基金預算撥款支出。

(五)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撥款收支情況。

2020年本部門當年無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撥款收支。
    本部門無2019年結轉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撥款支出。

 

第三部分  其他說明情況

六、部門預算“三公”經費等預算情況說明

2020年本部門當年一般公共預算“三公”經費預算支出186.00萬元,較上年減少了19.85萬元,減少了9.64%,減少主要原因嚴格執行八項規定,控制三公支出。其中: 2020年,本部門無因公出國(境)經費預算;公務接待費25萬元,較上年減少6.01萬元,減少了23.11%,主要原因嚴格執行八項規定,控制三公支出;公務用車運行費161.00萬元,減少13.84萬元,減少了7.74%。減少主要原因是健全用車制度,嚴格規范公務用車,控制支出;公務用車購置費0元。
    2020年本部門當年一般公共預算安排會議費支出17..59萬元,較上年減少了19.48萬元,減少了52.54%,減少的主要原因嚴格執行八項規定,壓減會議,控制支出。
    2020年本部門當年一般公共預算安排培訓支出85..40萬元,較上年增加了8.4萬元,增加了10..9%,增加的原因主要原因受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影響,在職在崗人員是原來的近三倍,人員業務培訓增加所致。

本部門無2019年結轉的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
    本部門無2019年結轉的財政撥款會議費支出,本部門無2019年結轉的財政撥款培訓費支出。

七、部門國有資產占有使用及資產購置情況說明

截止2019年底,本部門所屬預算單位共有車輛40輛,單價20萬元以上的設備2臺(套)。

本部門無2019年結轉的財政撥款支出資產購置。

八、部門政府采購情況說明

2020年當年本部門政府采購預算共3001.00萬元,其中政府采購貨物類預算210.00萬元、政府采購服務類預算2791.00萬元(詳見公開報表中的政府采購表)。

本部門無2019年結轉的政府采購資金支出。

九、部門預算績效目標說明

2020年本部門績效目標管理全覆蓋,涉及當年一般公共預算撥款10310.98萬元。詳見公開報表中的績效目標表)。

2020年,本部門2019年結轉的財政撥款支出繼續實施績效目標管理。

十、機關運行經費安排說明

本部門當年機關運行經費預算安排1032.00萬元,較上年減少55.26萬元,減少了5.08%,主要原因嚴格貫徹過“緊日子”的要求,壓縮支出。

本部門無2019年結轉的財政撥款機關運行經費支出。

十一、專業名詞解釋

1.機關運行經費:指各部門的公用經費,包括辦公及印刷費、郵電費、差旅費、會議費、福利費、日常維修費、專用材料及一般設備購置費、辦公用房水電費、辦公用房取暖費、辦公用房物業管理費、公務用車運行費以及其他費用。

  第四部分  公開報表

2020年部門綜合預算公開報表.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