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2019年9月27日上午11:32,底張村村民老楊辦理完自家房屋交房手續。至此,底張村508戶群眾全部完成征遷協議簽訂并搬家交房,實現了“第一獎勵期”整村清零,標志著空港新城2019年村莊征遷任務全面完成。
“建設西安臨空經濟示范區,承載著無數群眾騰飛的夢想,為此,政府把責任給了空港,百姓把土地給了空港,我們一定不負重托!”空港新城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賀鍵的話語,給了所有空港百姓一個承諾。
空港新城征遷團隊自2013年成立以來,共完成土地征收3.7萬畝,土地流轉2.9萬畝,征遷7800余戶,完成企業征遷80余家,回遷了16個村2200余戶回遷戶,覆蓋人口9000余人,做到了無搶建加蓋、無補償糾紛、無赴省進京上訪“三個無”,用愛心、關心和耐心解決了征遷任務中遇上的各種難題,讓“陽光”“和諧”成為征遷的代言詞,為空港新城的開發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
撒下辛苦汗,結出豐碩果。2016年,空港新城征遷團隊在第四屆“陜西好青年”評比中榮獲“好青年集體”的榮譽,還獲得空港新城2016年度優秀部門、空港新城2016年度征地征遷規范管理先進單位、空港新城2017年度單項工作突出貢獻團隊、空港新城2018年度單項工作突出貢獻團隊等榮譽。
陶鑫:
專解“困難戶” 暖心化干戈
征遷五科的陶鑫,因為長得帥,經常被稱為“陶帥”,但跟他接觸的群眾們卻親切地稱呼他為“陶老弟”。和群眾稱兄道弟,這是因為在面對很多難解決的糾紛時,他總能化干戈為玉帛,完美解決問題。
2019年6月,征遷工作組開始對靳里村進行征遷,其他戶的征遷戶工作都很好做,但有一戶空巢老人對征遷工作存在抵觸情緒,讓大家犯了難。“這戶愛抬杠,無論我們說啥,他都懟回去,拒絕和我們交流。”跟他交流過的工作人員說。
陶鑫覺得,要順利完成征遷工作,一定要先和群眾交心。考慮到老人常年一人在家,陶鑫便天天往他家里跑,陪他聊天解悶,幫他打掃衛生,力所能及地幫助老人。
一次大雨天,陶鑫發現老人的車壞了,老人獨自在雨里推車,他先派人把老人送回家,自己冒著大雨去鎮上修車。
看到渾身濕透的陶鑫把修好的車子送回家中,老人終于感動了:“陶老弟,以后咱倆就是朋友了。等我搬進陽光里的新家,你過來喝茶嘮嗑。”
何磊:
夢里也征遷 心愿終成真
“征遷工作最緊張的那幾天,他晚上說夢話,都在說一定要完成任務。”征遷三科何磊的妻子說。“你問何磊今天周幾?基本等于白問,他只知道白天黑夜。”何磊的同事說。
生活上迷糊,但聊起工作,何磊比誰都清楚:自己是在2013年進入空港,今年是在征遷崗位的第六個年頭,這些年他一共順利征遷15個村,成功搬離千余戶群眾,最難的一次征遷工作,持續了100天,完成了所有清零工作后大家才休假。
2017年,在朱家寨村征地征遷任務中,何磊因連續工作數天,左眼球患上了后視神經炎,醫生要求他立即停止工作,領導和同事也勸他趕緊休息,但何磊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他說:“目前正處于朱家寨村完成清零工作的關鍵時期,我不能走。”
白天工作,晚上才有時間打點滴,何磊就這樣堅持了一個月,終于順利完成了朱家寨村40戶居民清零工作,成為10個征遷組里第二個完成任務的小組。
郭聰 :
沖在第一線 快速解難題
群眾有事辦不了手續怎么辦?他來辦;群眾來不了大廳辦手續怎么辦?他去群眾家里辦……這是征遷一科郭聰的工作常態。
“干啥事人家都給你想的好好的,有啥困難他總是沖在前面,真的很感動。有他在,我們放心多了。”朱家寨回遷戶回憶道,自己在選房大廳簽合同時卻發現帶的錢不夠。郭聰在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開著自己的車帶著群眾跑了一下午滿大街取錢,取完錢后他還幫我辦完了所有的手續。
不僅帶著有需要的群眾跑,郭聰還經常往群眾家里跑。布里村村民李長印雙腿殘疾,郭聰主動跑上門,親自幫他辦理征遷手續,這讓李長印很是感激。在整個征遷過程中,李長印積極配合征遷隊的工作,還自發向鄰里廣泛宣傳,動員大家都支持征遷工作。
李凱:
家中“無情漢” 工作“有心人”
征遷三科的李凱在同事眼里責任心極強,只要工作上有需要,李凱總能第一時間到,是個非常靠譜的人。但在李凱家人的心里,他成天不著家,一回家倒頭就睡,是個極其“不靠譜”的人。
今年7月,李凱接到底張村駐村征遷的任務,在他負責的47個征遷戶中,有幾戶工作十分難做。在緊張的工作收尾期,李凱家人因身體原因需要做手術,他不能離開工作崗位,兩相抉擇下,他先通過電話確認家人情況穩定后,選擇堅守工作崗位。待工作安排妥當,他又第一時間趕去醫院。
因為工作原因很少顧及家里,工作空余之際,他常打電話向家里表達自己的愧疚和歉意。“盡管有時候會埋怨,但看到他這么辛苦地工作,又不由得理解和心疼。”李凱的妻子說。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李凱覺得再辛苦也值了。
劉潺:
側擊顯妙招 微笑暖人心
村民有抵觸情緒,歸根到底還是利益問題。面對這個問題,征遷二科的劉潺有自己的妙招:側面出擊。
在瓦劉村征遷過程中,有一家是出了名的暴脾氣,同事去發資料,連門都進不了,但劉潺只去了兩次就打開了門。“一開始,我就跟他聊生活上的困難和村里發生的新鮮事,跟他交朋友。后來帶著村干部和家里人去勸說。村民不相信我們,但他們相信村干部,相信自己家里人。這樣,他也就配合我們了。”劉潺說。
劉潺愛笑,見誰都是笑呵呵的。他常說的一句話是:“和和氣氣好好說,用笑容溫暖群眾。”無論任何情況,他總是面帶微笑沒有任何抱怨,他說征遷工作涉及群眾的利益,群眾有抵觸情緒很正常,但我們必須保持微笑,堅持做到“和諧征遷”。
5位征遷隊員只是空港新城征遷隊的小小縮影,他們的故事也只是征遷隊里無數個故事中的一個,但正是因為有這群敢拼敢想的年輕人,創造了空港新城征遷工作的無數個“奇跡”。
“不但搬了新房,現在拿的錢也多了咧,生活根本就不愁!”
“以前做夢夢到過各種好日子,就是沒夢到會像現在這么好!”
“現在日子過得美著咧!”
從“要我拆”,到“我要拆”,空港新城征遷風氣已經發生了轉變。生活美了,日子好了,群眾笑了,住進了“幸福里”,空港新城的“新市民”享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