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精品久久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你懂的_一区二区日韩av_午夜久久一区

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西安市“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西安市“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執行。


  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9年1月12日

  

西安市“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中發〔2018〕16號)和《陜西省易地扶貧搬遷三年行動實施方案》(陜政辦發〔2018〕65號)精神,持續推動“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有序開展,結合我市工作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中省關于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堅持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堅持大扶貧工作格局,縱深推進“精準搬遷、精確施策、精細管理”模式,聚焦周至縣脫貧退出,突出問題導向,持續改進作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切實提高搬遷群眾幸福感,確保搬遷一戶脫貧一戶,堅決打贏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攻堅戰,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好基礎。

  二、基本原則

  (一)精準識別對象。

  納入易地扶貧搬遷范圍的對象必須在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中精準錄入和標識,做到扶貧臺賬登記信息數據與易地扶貧搬遷數據統一。嚴格鎖定搬遷對象,穩定全市“十三五”1966戶7092人的總體搬遷規模。

  (二)嚴守面積紅線和自籌底線。

  建檔立卡貧困戶搬遷建房人均住房面積不超過25平方米,最大不超過120平方米。貧困戶自籌資金嚴格執行人均不超過2500元、戶均不超過1萬元的標準。

  (三)堅持補助標準。

  采取集中安置方式的,建房人均補助2.5萬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人均補助2萬元;采取分散安置方式的,建房人均補助1.5萬元。舊宅基地騰退復墾人均獎勵性補助1萬元,由各區縣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到戶到人獎補標準并納入建房補助一并兌付。

  (四)嚴格落實舊宅基地騰退復墾。

  嚴格落實“一戶一宅,搬新騰舊”政策,全面實施舊宅基地騰退復墾。凡是落實了安置房的搬遷群眾原有房屋都要拆舊騰退,但有一定歷史文物保護價值的村莊和特色民居等除外。

  三、目標任務

  2018年底,“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原則上100%實際入住,并全面啟動舊宅基地騰退工作。2019年底,“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舊宅騰退100%完成,所有搬遷戶因戶因人精準脫貧疊加政策全部落實,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的易地扶貧搬遷家庭至少有一名主要勞動力實現就業。2020年底,所有“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穩定脫貧,符合條件的增減掛鉤項目有效推進。

  四、工作重點

  (一)全面完成建設任務。

  一是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房屋和“小配套”建設,經竣工驗收后向群眾交鑰匙,100%達到國家規定入住標準;二是加快推進安置社區教育、衛生、文化、體育,以及商業網點、便民超市、集貿市場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確保搬遷群眾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三是適時開展安置工程質量“回頭看”,由住建部門牽頭,發改、國土等相關部門配合,建立協同聯動機制,確保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無縫對接”,讓搬遷群眾住上“安全房”“放心房”;四是加強對房屋裝修的指導和管控,易地扶貧搬遷房屋裝修成本以每平方米200元為宜,嚴格控制在每平方米300元以內。在脫貧攻堅期內,搬遷戶不得自行改建擴建房屋,更不能大額舉債搞豪華裝修。鼓勵區縣統一標準、統一設計、統一進行簡單裝修,促使搬遷群眾“拎包入住”,確保搬家不舉債。(完成時限:2018年12月底前,牽頭單位:市國土局,配合單位:各區縣政府、市發改委、市建委、市交通局、市水務局、市體育局、市教育局、市衛計委)

  (二)確保實現搬遷入住100%。

  區縣政府要結合工作實際,充分調動各方資源,創新方法、多措并舉,通過完善配套、提升服務、出臺優惠政策,扎實開展“搬遷住新房·脫貧奔小康”主題活動,做好思想動員和政策宣傳,全力以赴促進群眾實際入住工作。到2018年底,確保實際入住率達到100%。(完成時限:2018年12月底前,牽頭單位:市國土局,配合單位:各區縣政府)

  (三)主動融入大扶貧格局。

  各區縣要主動與市級相關部門溝通協調,推動產業就業脫貧項目優先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布局,資金和幫扶措施優先向搬遷群眾傾斜,切實提升脫貧幫扶的統籌能力。建檔立卡貧困群眾搬遷后,其他脫貧措施持續跟進,直至穩定脫貧。精準制定發展產業、生態補償、創業就業、教育扶持、醫療救助、兜底保障、資產收益等幫扶舉措,確保搬遷貧困群眾后續幫扶無盲點、全覆蓋。(完成時限:長期,牽頭單位:各區縣政府,配合單位:“八辦兩組”成員單位)

  (四)加快推進人崗無縫對接。

  充分發揮安置社區靠近工業園區、旅游景區的地理優勢,以“三單一卡”(就業崗位菜單、就業狀態清單、勞動力資源賬單和搬遷對象脫貧明白卡)為核心,與周邊企業簽訂用工協議,實現就近就業,及時掌握群眾意向變化、崗位增減等動態情況,全面實現群眾就業動態管理。不斷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確保有就業創業意愿和需求的貧困勞動力全員培訓,進一步促使以打零工為主向穩定就業為主的模式轉變。針對打零工的搬遷戶,要做好安全教育培訓。堅持主要勞力就業與輔助勞力就業相結合,確保每戶至少參與一項脫貧產業、有一人穩定就業、有一人掌握一至兩項脫貧發展技能,進一步增強脫貧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完成時限:2018年12月底前,牽頭單位:各區縣政府,配合單位:市人社局、市國土局、市農林委)

  (五)夯實產業幫扶基礎。

  堅持“政府推動、市場運作、政策扶持、資源整合、加快發展”的原則,把發展區域特色主導產業與搬遷戶增收致富有機結合起來,加大產業培育扶持和就業幫扶力度,因地制宜發展搬遷群眾參與度高的特色產業,引導經濟組織與搬遷群眾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積極培育搬遷安置點“社區經濟”,不斷增強搬遷群眾增收致富能力。要統籌謀劃,既要解決當前就業難題,又要堅持產業發展長短結合、種養結合,確保搬遷群眾收入不斷檔,不斷增強脫貧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完成時限:2019年6月底前,牽頭單位:各區縣政府,配合單位:市農林委、市扶貧辦、市國土局、市國資委)

  (六)科學實施同步搬遷。

  在確保具備搬遷安置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應搬盡搬的基礎上,對于自然條件和發展環境惡劣、地方病嚴重、地質災害頻發、基礎設施配套難度大的地區,結合行政村規劃布局調整,統籌運用現有生態搬遷和避災搬遷政策,探索整村整組搬遷試點。對目前不具備搬遷安置條件的貧困人口,優先解決其“兩不愁、三保障”問題,今后可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壓茬推進,通過實施生態宜居搬遷和有助于穩定脫貧、逐步致富的其他形式搬遷,繼續穩步推進。(完成時限:長期,牽頭單位:市國土局,配合單位:各區縣政府、市扶貧辦)

  (七)強化社區管理服務。

  統籌整合脫貧攻堅及易地扶貧搬遷,通過在基礎設施配套上提前配建社區服務中心,采取政府購買服務(公益性崗位)、配備管理設備(系統)解決管理的基礎問題,奠定社區服務管理基礎。較大規模的社區有專門物業管理公司,負責社區物業管理,鼓勵物業公司在社區內開發商業功能增加就業崗位,鎮村兩級履行社區行政管理職責,負責綠化、公設、大修等立項申請專項資金;規模較小的社區,由當地村委管理,建立管理制度,明確責任人、服務體系和服務職能,解決有人、有錢、有場地辦事的問題。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創新開展扶貧、扶智主題活動,在社區公共服務區域設置黨員責任區和黨員示范崗,探索實行社區服務“樓道化”管理、“樓長”負責制,做到“家庭情況清、服務需求清、隱患矛盾清”,實現服務管理的有效性、動態性、長效性。(完成時限:2019年6月底前,牽頭單位:各區縣政府,配合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國土局、市民政局、市房管局)

  (八)全面完成舊宅騰退工作。

  耐心細致做好群眾思想工作和政策宣傳,堅持分類施策、先易后難、點面結合,確保2018年12月底前拆舊騰退要達到目標任務的60%以上,到2019年6月底,所有舊宅都要堅決拆舊騰退,對有一定歷史文物保護價值的村莊和特色民居等可以騰退,但不能直接拆除,需經當地區縣政府、市規劃局和市文物局共同認定后實施下一步工作。不拆除的房屋產權一律收歸村(社區)集體所有,用于經營或予以保護。對居住在災害隱患點和住房不安全的貧困戶,要切實做到即搬家即拆除舊宅,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其他搬遷戶從交鑰匙到拆舊騰退,過渡期最長不超過12個月。對已完成舊宅騰退的,及時做好獎勵資金兌付工作。(完成時限:2019年6月底前,牽頭單位:市國土局,配合單位:各區縣政府、市規劃局、市文物局)

  (九)依法保障搬遷群眾的合法權益。

  要堅持“社區管理房和人,原籍管理地和林”的原則,解決好原籍與現籍管理銜接問題。一是要對搬遷群眾在遷出地的宅基地、承包地、承包林等進行確權。二是搬遷后轉為城鎮居民的,要確保與當地城鎮居民享有同等的教育、醫療衛生、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慈善等社會保障政策;仍保留農村戶籍的,要銜接好安置地與遷出地的相關政策,建立完備的搬遷群眾權益保護機制,確保搬遷群眾公平參與社區公共服務事項管理,行使參與權、知情權、表決權,實現搬遷群眾在安置社區的身份認同。三是加快明確房地權屬關系,進一步探索安置社區房屋登記辦證具體化解辦法,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完成時限:長期,牽頭單位:各區縣政府,配合單位: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衛計委、市國土局)。

  (十)持續強化資金管理。

  按照“渠道調整、標準不變、規范操作、嚴控風險”的原則,嚴格做到“專戶存儲、專賬核算、物理隔離、封閉運行”;規范資金使用審批撥付流程,強化資金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確保資金安全。對移民搬遷各安置項目及資金進行第三方審計,推動移民搬遷安置項目規范運行。搬遷建設任務完成后,易地扶貧搬遷建房補助資金如有剩余,可用于安置房簡單裝修和添置適當家具;其它易地扶貧搬遷剩余資金可用于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后續扶持。由區縣政府具體制訂剩余資金統籌使用計劃,報市級政府批準后實施。(完成時限:長期,牽頭單位:市國土局,配合單位:各區縣政府、市財政局、市審計局)

  (十一)打造宜居和諧社區。

  引導搬遷群眾由扶貧到扶智、扶志,實現自我脫貧、自我服務、自我管理,打造宜居和諧社區。通過整合基礎設施配套資金,根據社區實際情況進行配建“誠、孝、儉、勤、和”新民風文化墻。以創建“五星社區”為抓手,適時開展鄰里守望、文明創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等活動,送文化進社區,發現培養典型,用身邊人、身邊事引導搬遷群眾崇德向善,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大力宣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好家風新民風,激發搬遷群眾內生動力,樹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光榮脫貧”意識,弘揚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傳統美德,堅定脫貧致富的信心。(完成時限:長期,牽頭單位:各區縣政府,配合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市統籌辦)

  (十二)大力推進增減掛鉤指標交易。

  按照“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草則草”的原則,加快推進舊宅基地復墾復綠,符合條件的優先納入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跨區域交易,增值收益在優先保障償還易地扶貧搬遷貸款和扶持搬遷群眾后續發展的基礎上,可用于支持脫貧攻堅。(完成時限:2020年12月底前,牽頭單位:市國土局,配合單位:各區縣政府、市扶貧辦)

  (十三)深入推進“三問三解三促進”活動。

  2018年底前制訂“三問三解三促進”(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解民憂、解民怨、解民困,促人崗對接、促服務跟進、促實際入住)工作具體方案,2019年全面推進,2020年總結提升。(完成時限:2020年12月底前,牽頭單位:各區縣政府)

  五、督導考核

  (一)考核內容。

  按照年度工作計劃,突出搬遷群眾實際入住率、拆舊復墾率、穩定脫貧率、群眾融入度等關鍵指標,對2018年度實際入住沒有達到100%、2019年度沒有按時按要求完成拆舊復墾、2020年度穩定脫貧率沒有達到100%的區縣政府實施一票否決制,取消年度評優資格。

  (二)考核方法。

  堅持日常督導、定期督查、年度考核相結合,定量考核與定性考核相結合,上級考核與社會評價相結合的辦法,實行分級負責。區縣負責對移民搬遷安置點進行督查,市級負責對區縣考核,采取隨機抽查方式核實縣級對安置點考核情況,確認各項考核指標得分,結合日常督導、定期督查、社會評價情況綜合確定各區縣移民搬遷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結果,綜合評判各區縣的移民搬遷工作實績。

  (三)考核步驟。

  1.區縣自評。各區縣對照市級審定下達的年度工作計劃,就工作進展情況和取得成效開展自評,形成自評報告,報送市國土局。

  2.市級核查。由市政府督查室牽頭,組織市扶貧辦、市國土局對區縣自評進行實地核查。

  3.通報反饋。市政府督查室通報核查結果,并向各區縣提出改進工作意見。

  4.結果運用。對年度考核沒有達到市上要求的,對區縣黨政主要領導進行誡勉談話。

  六、保障措施

  (一)夯實區縣政府的主體責任。

  各級黨政主要領導要親自負責,按照市級統籌、部門協同、區縣抓落實的領導體制和區縣委書記擔責、區縣長負責、常務副區縣長主抓、分管領導一線推進的責任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夯實工作責任,做好搬遷群眾后續脫貧、戶籍管理、上學就醫、社會保障、社會管理及遷出區生態修復和土地復墾等相關工作。要著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后續脫貧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統籌推進易地扶貧搬遷與“五個美麗”建設、大西安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共同促進,協調發展。

  (二)整合各方力量合力攻堅。

  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一項重要任務,由扶貧部門負責牽頭,國土部門主管,其他相關部門配合,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按照《西安市“十三五”移民(脫貧)搬遷工作實施方案》(市辦字〔2017〕24號)和本實施方案規定的職責分工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多個脫貧措施的落實,推進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與其他幾個一批深度融合,形成政策疊加效應。各相關部門和幫扶干部要對已搬遷入住的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繼續做好幫扶工作。

  (三)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

  以作風建設為抓手,不斷錘煉易地扶貧搬遷干部隊伍。牢固樹立大局意識,進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增強工作主動性和科學性,將搬遷群眾擺在首要位置,全力保障群眾合法利益,激發群眾內生動力,鞏固提高脫貧質量。

  (四)進一步加強宣傳和輿情處置。

  注重收集反映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過程中的感人事跡和生動實踐,加大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和工作成效宣傳力度,采用多種方式擴大宣傳范圍,提高受眾面。在有條件的地方設置展覽館,集中展示圖文、音像、實物等工作資料和社會活動載體,全面再現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全過程。建立移民搬遷輿情快速反應機制,專人負責、快速反應,確保第一時間妥善處置。

  (五)培養開拓創新精神。

  允許基層開展探索性、創新性工作,鼓勵引導廣大干部在推動工作落實中主動化解矛盾、勇于承擔責任,在易地扶貧搬遷這一急難險重任務面前敢于迎難而上。綜合運用“三項機制”,對于符合容錯糾錯情形的要注重保護,為敢擔當、敢創新的干部消除顧慮,引導他們積極履職、主動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