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秦漢新城認真落實“雙減”政策,通過多措并舉,不僅為學生減輕負擔,更為其成長鋪設多元跑道,讓每個孩子的潛力在減負中激活,于廣闊的天地間綻放異彩。今天給大家帶來秦漢新城三所學校“雙減”工作的實踐。
西咸新區秦漢馬家堡小學
綠茵場上、“筋”彩無限——為普及傳統體育運動項目,豐富學生課余生活,讓更多的孩子從中獲得快樂,馬家堡小學開展皮筋操比賽活動,不僅展現出學生的個性,點燃了學生的激情,還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勞動礪心智、實踐促成長——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馬家堡小學開辟“勞動基地”,組織學生開展多項實踐活動。勞動實踐陣地,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勞動、體驗、學習的平臺,在校園中營造了濃厚的愛勞動、勤勞動、樂勞動的氛圍。
打造悅享課堂、落實核心素養——為貫徹新課標理念,探索新課標落實的有效路徑,馬家堡小學開展“微型課”教學診斷活動。“雙減”下的悅享課堂,學生交流探討不亦樂乎,師生評價反饋恰到好處......在探討課堂教學有效策略的同時,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西咸新區秦漢陵召中心小學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受皮影魅力——一窗砂紙,演繹古今傳奇!在皮影社團里,老師指導學生通過看、說、畫、玩等環節,學習皮影相關知識,學習制作、操演等,沉浸式感受皮影藝術的魅力。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播撒在每一個孩子的心中,讓傳統藝術的花朵在校園中綻放光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剪紙藝術沁心靈——“一剪之巧奪神功,美在人間永不朽”。剪紙,作為傳統的民間藝術,不僅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而且富有濃郁的生活情趣,因此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喜愛。在剪紙社團課上,老師帶領孩子們走進了中國的傳統藝術——剪紙,在剪紙的世界里旅行,一起體驗剪紙的樂趣。課堂上一張張可愛的笑臉,一雙雙小手,一張張彩紙,一把把剪刀,托起了孩子們對剪紙的熱愛,讓孩子們感受到剪紙文化的魅力!
戲韻芬芳、傳承經典——秦腔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也是中國最古老的戲劇之一,在三秦大地更是深受喜愛和傳承。為傳承弘揚戲曲文化精髓,培養學生戲曲素養,營造校園戲曲文化氛圍,推進戲曲藝術振興發展,陵召中心小學在課后服務活動中成立了“小梅花”秦腔社團。“手眼身步傳神韻,唱念做打皆功夫。”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已學習并基本掌握了戲曲的“手、眼、身、法、步”等基本功。秦腔藝術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學習戲曲已成為一種新時尚,在校園里蔚然成風。
絲竹雅韻、悅人心弦——“飄逸云煙曼妙聲,空蒙山水籟天音”。葫蘆絲是我國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音色優美、音樂表現能力極強的民族樂器。陵召中心小學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課后服務中開設了葫蘆絲社團。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認識了葫蘆絲,了解了葫蘆絲的起源,掌握了演奏的正確手型和良好的氣息運用。如今學校已組建了百人葫蘆絲演奏團,《月光下的鳳尾竹》《萬疆》《龍的傳人》等優美的樂曲蕩漾在校園上空。
鼓韻飛揚、助力成長——“腰鼓聲威撼谷坡,恢弘氣勢大風歌。”腰鼓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是一種流傳于民間的傳統群體藝術,是我國民間藝術中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形式。學校開設的“鼓韻飛揚”腰鼓社團,極大地調動了師生的興趣,孩子們在老師的口令指揮下,舞動紅綢,旋轉跳躍,個個神采飛揚,敲出了自信,舞出了歡樂。
西咸新區秦漢北舍小學
走近科學、放飛夢想——為進一步了解科學、熱愛科學,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北舍小學舉辦第三屆校園科技節系列活動,學生踴躍參加,家長廣泛支持,營造出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
特色作業、寓學于樂——北舍小學各任課教師結合學科特點,尊重孩子個體差異,切實改變以知識再現、概念記憶、機械訓練、模仿重復為主的單一的傳統作業形式,逐步實現作業形式的多樣化和個性化,設計出符合本校實際的個性化作業,給孩子提供學生特色作業的展示平臺。
親子共讀、引領未來——春光美如斯,正是讀書時,閱讀,能給孩子帶來無限的樂趣。熱愛閱讀可以改變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終身。學校邀請全體家長與孩子同閱、與孩子共讀,共赴一場書香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