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精品久久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你懂的_一区二区日韩av_午夜久久一区

讓每個學生都能做自己的“冠軍”——西咸新區特色教育點燃創新火種

近日

陜西日報客戶端群眾新聞

對西咸新區特色教育進行報道

原文如下

在這里,每一所學校都是創新的“試驗田”,每一堂課都是思維的碰撞場,每一次課間都是活力的迸發點。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西咸新區以特色教育厚植育人根基、以科技教育點亮智慧星火、以“課間15分鐘”激活成長動能,正以一步一個腳印的實踐,勾勒出“教育強區”的清晰輪廓。

“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多元包容的生態中,成長為心中有夢、腳下有路、眼中有光的時代新人。”西咸新區教育體育局負責人說。

足球女將 在風雨中綻放

4月19日上午,在西安灃東足球公園,西安市第十七屆運動會(青少年組)足球項目比賽(女子丁組)正在進行。只見西咸新區代表隊的2號球員徐梓嫣靈活移動,一記精彩射門,踢進本賽季第25個球,穩居射手榜榜首。最終,西咸新區代表隊以7:0的絕對優勢完勝蓮湖區代表隊,贏得冠軍。

“這是意料之中的結果。”教練秦新秦自信地說。她有足夠的底氣,這支來自西咸新區灃東阿房路一校的女足隊,可謂“獎杯收割機”。僅過去一年,該學校共參加國家、省、市、區級比賽12項,獲獎28個,曾連續7年蟬聯西安市校園足球聯賽女子組冠軍。

西咸新區灃東阿房路一校創辦于1958年,66年間校園足球文化代代傳承,不曾斷絕。

秦新秦已經在這里當了25年教練了,在言傳身教中影響了很多女孩的命運。大學畢業后,翁高璐參加了招教考試又回到童年這個熟悉的校園。

“我記得當時秦老師教我的時候,蹲下身子抓著我的腳弓矯正腳型,那個畫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在我也成為了一名教練員,在面對我的隊員的時候,我也用這種潛移默化的方式教她們。這種默默的影響我覺得是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翁高璐說。

雖然皮膚曬得黝黑,但是競技體育塑造了陽光堅韌的身心,也拓寬了這些女孩人生的可能。

“看到很多從這里走出去的大姐姐們能代表國家隊比賽,我覺得特別帥,以后我也成為一名職業運動員。”六年級6班李雨涵說。也許是命運的安排,二年級轉學來到這里開始接觸足球后,便一發不可收拾。眼下,她正在準備升學考試,足球訓練成為她踐行體教融合理念、實現全面發展的成長階梯。

當然,能成為冠軍的人只是少數。“通過體育運動培養學生拼搏奮斗的精神,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為自己的‘冠軍’,這是更有意義的事情。”秦新秦說。

課間15分鐘 讓成長與陽光同行

4月28日8時50分,鈴聲拉開陽光大課堂的序幕,西咸新區灃東第五小學里瞬間沸騰起來。二年級學生侯景熙和王鈺涵默契地打過招呼之后,就開始練習剛編排好的啦啦操動作。節奏動感的音樂,青春洋溢的舞步,吸引著大家陸續加入。

體育老師古建文認為,啦啦操項目在校園里普及得非常快,因為它普適性強,對場地、器材和學生的身體條件要求不高。他們也面向全體學生在大課間開展或者在校園活動中表演,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

“這套新操我從這學期開學就開始琢磨了,學習了很多視頻,又多次調整,要難度適宜,也要跟音樂節奏相符。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專業的指導,我還考取了陜西省體操協會大眾蹦床的裁判員資格證書。”古建文說。

校長蔣亞紅介紹,為響應西安市教育局的要求,今年春季開學后,學校將課間休息時間延長至15分鐘,每天開設一節40分鐘的陽光大課堂,為學生提供更多體育鍛煉和放松身心的機會。“只有動起來才能身上有汗、眼里有光、心中有愛。”她說。

放眼操場,各色運動項目百花齊放。有抖空竹、洪拳武術類的非遺項目,也有AI體感游戲類的智慧設備。為了讓2200多個孩子都能動起來、樂起來、強起來,西咸新區灃東第五小學構建了“體能訓練+興趣拓展+文化浸潤”三維體系,因地制宜開發六大活動板塊:傳統運動區、現代競技角、創意工坊、智慧運動站、心靈放松圈、跨學科樂園。同時,學校成立“課間活動資源庫”,每周更新活動菜單,學生可通過教室智能屏自主預約熱門項目,確保“日日有新意,人人有選擇”。

變化正在悄然發生。家長們紛紛點贊:“孩子更陽光活潑了,回家后愿意交流校園趣事,還主動帶領全家做運動。”教師們也反饋:“課間充分活動后,課堂專注度提升近40%,真正實現了‘勞逸結合’。”

科技教育 探索科學之美

“我們要在電腦上用圖形化編程方式編寫,機器人會按照指令完成指令行動。這是一套動力彈射裝置,這輛工程小車要盡快投20個球,完成打點得分。為了不斷優化裝置,我們需要形成一套比賽策略,并記錄在工程筆記里。”西咸新區秦漢中學VEX社團初一年級學生康睿軒給記者講解,他從小學就接觸編程,上初中后對機器的興趣更加濃厚,就參加了學校的社團。

這所學校是陜西省內唯一推行全學段人工智能通識教育實踐的學校,以清華大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課程為基礎,融合特色活動實踐、跨學科融合教學等多種路徑,構建起“基礎+拓展+創新”三級科技教育體系。

“學校希望搭建平臺,進一步激發孩子們學習人工智能以及編程的興趣,培養孩子們的創新思維,推動小學、初中、高中十二年貫通式培養工作的開展。同時,也是為了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教學,搭建成果展示和交流平臺,在發現和培養一批優秀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技創新人才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西咸新區秦漢中學科創中心主任李劉浩說。

一套完整的人工智能教學體系不斷完善。學校與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等35所北京名校共享課程體系;與陜西省大數據集團建立校企合作,直接指導學生進行科研創作學習實踐;共享長安大學公路交通實驗室資源,為更多學生創造接觸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包括李劉浩在內的八位教師取得清華大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講師認定。

會議室里大大小小的獎杯記錄著一路輝煌的戰績。2024-2025賽季VEX機器人亞洲公開賽國際簽名賽一等獎、建造獎,第二屆全國青少年通信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僅國家級以上獎項就有三十余個。

談及收獲,秦漢中學七年級六班學生康睿軒表示:“這個課程鍛煉了我的搭建拼裝空間想象能力、設計能力,以及從工程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能力。比賽中還鍛煉了我的協作能力,大家一起克服困難,很有成就感。”

為了助力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需求,西咸新區已累計創建西安市級科技教育特色學校13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