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張寶霞 本報記者 董永軍
社會基層綜合治理是助推營商環境提升的關鍵因素。近些年,隨著經濟發展轉型升級和城市建設容量增大,由征地拆遷引發的各類基層矛盾和鄰里糾紛成為影響區域發展的瓶頸。針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底張街道辦審時度勢、大膽探索實踐,根據轄區實際及時設立了社情民意理事會,在基層社會矛盾化解中實現了新突破,探索一條維護社會穩定、保障經濟發展的新路子。底張街道辦社情民意理事會成立6年里,成功化解轄區各類基層社會矛盾和群眾難題共計120起,群眾滿意率達95%以上。
匯聚思路“定盤子”
有發展就有矛盾。近年來,底張街道辦面對轄區在征地拆遷中存在的爭多論少所引發的問題,面對群眾在轉型發展中的不適應所引發的社會矛盾等,通過充分調研、論證,確立了“找準癥結,對癥下藥,直擊要害,推進和諧”的思路,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不失時機召開“諸葛亮會”,鼓勵大家出點子、亮招子,經過幾番實踐,最終決定在全街辦成立社情民意理事會。
社情民意理事會主要目的是將各村的能人、德高望重者、社會賢達等力量充分組織起來,作用發揮出來,讓他們以較高的威信給身邊群眾講政策,幫助群眾化解矛盾困難。底張街道辦聘請底張籍“群眾基礎好、社會威望高、工作能力強”的黨代表、政協委員、社會能人、居民代表、公益人員,自愿組成服務群眾的社情民意理事會,架起了干群之間的“連心橋”,形成了底張特色的鄉賢文化。“盤子穩定了,干起工作來才使得上勁兒。”底張街道辦黨工委書記祁紅衛說。
創新管理“找路子”
眾所周知,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底張街道辦在探索社會治理新點子的過程中,圍繞社會治理主體,從廣泛的社會群體中尋找出了這樣一群人,他們有的是立足于干事創業的商界巨子,有的是德高望重退休賦閑者,有的是某個家族里掌舵人,有的是熱心社會事業社會賢達,也有在群眾中威信高的村干部。他們熟悉了解基層群眾的家長里短,在工作中才會找準群眾存在問題的癥結,能摸清群眾的所思所想,摸準群眾脈象,這樣一來,化解群眾矛盾就如庖丁解牛,順理成章。
社情民意理事會不僅要會“理事”,還要會“管事”,利用理事具有的影響力、善于做老百姓工作的優勢,代表底張街道辦去做群眾工作,談心引導,消化社會基層矛盾,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局面。底張街道辦充分組織發揮民間群眾力量,樹立起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旗幟。
社情民意理事會建立民情日記制度,由會員每天認真記錄責任區內存在的問題、群眾意見建議以及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等情況,會員所在村(社區)分會長每月檢查一次民情日記記錄情況。建立定期走訪制度,會員每天入戶走訪,全面收集社情民意,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辦理情況及時記錄,確保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反饋。
社情民意理事會近50名理事會成員,責無旁貸地擔起了維護社會穩定的大任,成為化解矛盾糾紛的中堅力量。他們游走于征地拆遷的主戰場,他們奔走于問題存在的社會群體,他們置身于難解難分的糾紛之中,一次次苦口婆心,一次次耐心講解,有力地維護了基層社會大局穩定。社情民意理事會在幾年的成長中,成為維護基層群眾利益,協助政府參與基層社會事務治理的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