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精品久久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你懂的_一区二区日韩av_午夜久久一区

關于印發《2021年西咸新區促進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新城管委會,新區相關部門,園辦:

《2021年西咸新區促進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方案》已經新區管委會同意,現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陜西省西咸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

2021年7月21日


2021年西咸新區促進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落實省委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2021年促進全省城鄉居民增收十條措施>的通知》要求,確保新區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按照管委會安排,結合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主要目標

堅持優化收入分配結構,夯實居民收入基礎,拓寬居民增收渠道,不斷縮小收入差距。2021年,實現新區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的年度目標,并力爭超額完成1-2個百分點,切實提升新區城鄉居民收入,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二、任務分工

(一)完善居民增收工作機制。將促進居民增收納入新區“六保”任務,多渠道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不斷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和精準性,健全工資增長機制。做好城鄉居民收入調研和分析研判,按季度做好城鄉居民收入數據發布解讀。依托新區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專班工作機制,推動各項措施落地。扎實做好居民收支與生活狀況調查,穩妥推進電子記賬在新一輪住戶調查中的應用。

(二)促進城鄉居民就業創業。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吸納就業的主力軍作用,出臺新區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政策措施,做好新區產業政策兌現。加大“秦云就業”小程序應用,積極推廣“西咸易就業”平臺使用,加強線上就業失業登記,不斷推進就業管理與服務全程信息化,全年新增城鎮就業1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鼓勵區內用工企業優先聘用新區農業轉移人口,支持企業擴大就業崗位、加強技能培訓、提供社會保障,強化聯農帶農機制。加大農民工就業幫扶力度,推廣使用西咸新區工薪支付保障監控預警平臺,確保農民工工資按月足額支付。按照省市統一安排,及時調整新區最低工資標準,保障低收入者獲得合理的勞動報酬。推進新區創業孵化基地建設,拓展創業融資貸款、人力資源、企業管理咨詢等增值服務內容,為城鄉居民創業提供多種孵化服務。將創業擔保貸款個貸最高額度提高至20萬元,全年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500萬元以上。進一步提升市場活力,增加城鄉居民就業機會,全年新登記市場主體74602戶,同比增長30%以上。

(三)推動產業平臺和載體建設。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做優做精生產性服務業,培育打造一批特色產業載體,推動產業增值收益更多惠及城鄉居民。依托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加快科技成果在新區轉化。加快推進現代工業園、中小企業園的建設,積極引入各類農業雙創平臺,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強化冷鏈物流和配套加工設施建設,創建市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2家。打造都市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將村集體和農民納入現代農業產業鏈,創建市級農業產業化示范聯合體2家。

(四)發展高質高效特色現代農業。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計劃任務1.5萬畝。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48.2萬畝左右,產量在14萬噸以上。加快推進設施農業發展,2021年新建設施蔬菜300畝、提升改造200畝,蔬菜生產面積23萬畝,產量92萬噸。新建設施果業60畝,果業面積9.08萬畝,產量10.8萬噸,花卉苗木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以上,生豬存欄達到2萬頭。全年一產增加值增幅達到1.5%。建立將土地出讓收入優先用于高標準農田和“3+X”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機制。落實質量興農和品牌強農戰略,全年完成特質農產品認證1個,完成綠色農產品認證2個。加強特色農產品品牌企業和產品培育,做大做強“茯茶”公用品牌,壯大“葡小淘”“太平紅杏”“馬王草莓”等區域農業品牌,全年注冊農產品企業品牌(商標) 2個,創建市級及以上品牌1個。

(五)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加快打造集農業種植、加工、消費、體驗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三產融合示范園區。依托張裕瑞納酒莊、茯茶小鎮及綠航綠蘿等苗木花卉基地,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創建1個市級鄉村旅游示范村,因地制宜打造2條特色鄉村旅游線路。開展農戶信用等級評價,持續推廣“助農保”,組織至少3次融資對接活動,不斷優化農村金融服務。

(六)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和農產品出村進城,積極發揮新區電商示范村的帶動作用,打造西安市示范電商服務站點。全年組織各類電商培訓活動不少于3場,培訓人數不低于200人次。組織農產品銷售企業參加對外推廣會不少于3場。支持新區農村電商平臺“超拼網”發展,打造農業垂直領域和醫藥領域的創新型社交直播電商平臺,2021年實現5億平臺商品總交易額。完善農產品冷鏈物流和配套加工設施建設,不斷拓寬農產品網絡銷售渠道,提升網絡銷售規模,全區農村電商銷售額突破800萬元。

(七)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加快推進農村“三變”改革,激活農村各類生產要素,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工商資本合作,建設設施農業、標準化養殖場和田園綜合體等新興業態。積極發展家政、勞務等盈利性服務企業,提升集體和農民收益,推動具備條件的集體經濟向入股成員分紅。優化土地經營權流轉服務,持續抓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工作。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和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擴大農業農村貸款抵押物范圍,積極推廣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提高土地承包經營權融資能力。大力推進土地托管和土地流轉,農村土地流轉備案面積達2000畝以上。推進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盤活利用試點示范工程,在新區3個村開展試點工作。

(八)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實施《西咸新區壯大集體經濟發展計劃》,持續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強農村“三資”管理,通過加強指導培訓,開展調研巡檢等方式,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全年新增5個集體經濟收益50萬以上的村,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0家,培育農業龍頭企業5家。引進培育農業職業經理人(新型經營主體)和村集體經濟組織董事長等不少于800人。強化帶農益農導向,在財政扶持和工商資本下鄉等方面優先支持帶農益農效果好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新型經營主體,推動財政支出項目資金折股量化到村集體。

(九)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持續開展企業職工培訓,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政府補貼性培訓向急需緊缺和新職業新業態工種傾斜,全年完成農民工和企業職工技能培訓5500人次以上。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有針對性培養一批技術骨干型人才,統籌新建1所公辦職業技術學校,構建服務新區產業發展、具有新區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框架。積極做好“三秦工匠”推薦申報工作。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等涉農高校和涉農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結合“3+X”產業需求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依托省內培訓名校、培訓機構、田間學校等培訓現代農民,依據培訓就業率實行階梯式培訓補貼標準,培訓就業率達到30%以上。

(十)保障基層工資待遇。落實省級關于鄉鎮工作補貼標準的要求,對鄉鎮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落實基礎補貼標準基礎上,從今年起,將年限補助標準從在鄉鎮工作每滿一年10元調整到每滿一年30元。建立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不低于公務員聯動增長機制。制定實施西咸新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薪酬制度改革實施意見,落實基層醫療機構在崗人員經費,允許基層醫療機構在扣除成本并提取各項基金后,以不低于60%的結余資金作為績效工資的增量,優先向全科醫生等一線崗位傾斜。

(十一)提高國有企業職工收入。根據省市相關文件精神,推動國有企業結合行業特點及發展現狀,聘請專業機構,研究制定與崗位價值相匹配和績效相結合的薪酬管理方案,加大對關鍵崗位、技術崗位薪酬待遇的傾斜力度,激勵企業員工干事創業積極性,主動性。組織開展企業薪酬調查活動,做好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加強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導,引導企業建立多層級的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推動企業完善體現技能價值激勵導向的工資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工資待遇。

(十二)培育民宿和住房租賃市場。拓寬旅行社與民宿的合作渠道,大力發展劉家溝、孫家堡等特色鄉村旅游,重點打造詩經里、大石頭民俗村特色民宿集群。對接知名在線旅行社開通民宿“直通車”,加強民宿宣傳推廣力度,開展民宿產業發展、營銷和運營管理培訓,全面提升民宿服務能力和經營水平,全年開展5家鄉村民宿等級評定。支持短租公寓、房車營地、帳篷露營等住宿新業態發展,鼓勵企業和個人依托旅游、教育資源,通過購買、租賃的方式收集私人持有的空置住房、寫字樓等發展酒店式公寓、度假租賃特色旅游等住宿業態。允許租賃企業將商業用房、工業用房等按規定改建為租賃住房,享受居民用水電氣暖價格標準。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依托新區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專班工作機制,加強工作調度,統籌推進相關工作。按照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原則,新區相關部門根據任務清單,逐條推進,各新城、園辦配合做好相關工作。

(二)強化推進落實。新區相關部門要嚴格按照任務清單做好推進落實,每月月末將任務進展情況報新區發改局。對工作落實不力、任務推進緩慢的單位將予以通報,確保各項工作落地落實。

(三)做好工作銜接。新區管委會相關部門應對照《2021年西咸新區促進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方案》,加強與市級相關部門溝通對接,落實行業部門工作任務,積極爭取上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