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經審議,我局擬對下列4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作出批復決定,現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1年11月18日至2021年11月24日(五個工作日),公眾可以以信函、傳真等方式提交書面意見。
公示單位:陜西省西咸新區生態環境局
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對以下擬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批復決定要求聽證。
聯系電話:33585982傳真:33585981
通訊地址:陜西省西咸新區灃涇大道西一路1號西咸大廈
序號 | 項目名稱 | 建設 地點 | 建設 單位 | 環境影響評價單位 | 項目概況 | 主要環境影響及對策措施 | 公眾參與情況 |
1 | 西咸新區第一高級中學項目 | 西咸新區能源金融貿易區,東臨灃涇大道、南鄰能源四路、西鄰金融東路、北鄰能源北路 | 西咸新區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區管理辦公室 | 核工業二0三研究所 | 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教學樓、辦公樓、實驗樓、宿舍樓、游泳館、報告廳及其它輔助設施,共設54個班。項目總投資112694.93萬元,其中環保投資200萬元,約占總投資的0.178%。 | 1.施工廢水經沉淀后回用于機械沖洗或場地灑水降塵等,嚴禁隨意外排。運營期食堂廢水經隔油池處理、實驗室廢水經中和處理與其他生活污水、經預處理的游泳池廢水達到相關標準后一并經市政污水管網排入西咸新區第一污水處理廠。2.強化施工揚塵管控,嚴格落實“六個百分百”和“7個到位”要求,非道路柴油移動機械尾氣排放須達到相關限值。運營期食堂油煙經油煙凈化裝置處理后經專用煙道排放。3.嚴格控制施工噪聲,合理安排作業時間,改進施工方式,確保施工期噪聲滿足相關排放標準。4.強化固體廢物管理,建筑垃圾規范處置,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及時清運。危險廢物暫存于危廢暫存間后定期交有資質單位處置。 | / |
2 | 東方航空技術有限公司西北公司1號 機庫維修擴能項目 | 空港新城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空港東二路東航技術公司西北分公司1號機庫 | 東方航空技術有限公司西北公司 | 西安中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 依托現有廠地,將機庫維修數量由原來年最大噴涂維修18架次提升至48架次,新增2臺化學退漆劑噴涂機。項目總投資126萬元,其中環保投資118萬元,約占總投資的93.7%。 | 1.項目清洗廢水經過濾與生活廢水一起進入化糞池預處理,滿足相關標準后經市政污水管網排入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污水凈化站。2.項目打磨粉塵經排風收集箱收集后進入干式過濾器過濾、化學退漆、噴漆及晾干產生的廢氣經“干式過濾器+兩級活性炭吸附箱”處理,滿足相關標準后經排氣筒排放,3.加強對設備的維護和保養,并采取消聲、隔音、基礎減震等措施,確保廠界噪聲符合相關要求。4.安全妥善處置各類固體廢物,危險廢物規范收集后暫存于危廢暫存間定期交由有資質單位進行處理。5.強化項目運行管理,制定運行操作管理手冊,建立活性炭使用、貯存、處置臺賬,及時按要求更換活性炭,確保廢氣達標排放。 | / |
3 | 陜西國睿心創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新增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設備(DSA)核技術利用項目 | 空港新城臨空產業園9號樓C單元2層 | 陜西國睿心創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 西安同展環境咨詢有限公司 | 建設一間DSA導管室及控制室、設備室,新增一臺Artis One醫用血管造影X射線機,用于醫療器械非臨床安全評價實驗。項目總投資295萬元,其中環保投資30萬元,約占總投資的10.2%。 | 1.定期對安全與防護設施進行檢查和維護,確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2.健全輻射安全與防護監測制度并確保實施。按相關要求編制輻射安全與防護年度評估報告,并報輻射安全許可證核發部門以及所在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3.輻射安全管理人員以及輻射工作人員,須經過專業培訓并持證上崗。輻射工作人員應配備個人劑量計和個人劑量報警儀,定期進行個人劑量檢測和職業健康體檢,建立個人劑量檔案、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確保輻射安全。4.制定輻射事故應急預案,定期組織演練,嚴防輻射事故發生。 | / |
4 |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設備(DSA)核技術利用項目 | 西安市灃東新城泰和醫院有限公司 | 灃東新城泰和醫院 | 西安旭奧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 將住院樓五層的供應室和相鄰區域改建為一間DSA手術室及配套輔助用房,新增一臺Pilot3000型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設備(DSA),用于介入診斷及輔助治療。項目總投資340萬元,其中環保投資40萬元,約占總投資的11.76%。 | 1.定期對安全與防護設施進行檢查和維護,確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2.健全輻射安全與防護監測制度并確保實施。按相關要求編制輻射安全與防護年度評估報告,并報輻射安全許可證核發部門以及所在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3.輻射安全管理人員以及輻射工作人員,須經過專業培訓并持證上崗。輻射工作人員應配備個人劑量計和個人劑量報警儀,定期進行個人劑量檢測和職業健康體檢,建立個人劑量檔案、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確保輻射安全。4.及時修訂輻射事故應急預案,定期組織演練,嚴防輻射事故發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