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市致公黨:
貴黨《關于加快建設國際化中轉客流空港的建議》(第113號)(以下簡稱《建議》)提案收悉。西咸新區組織專門力量進行研究,認為《建議》分析客觀準確,意見建議切合實際,對加快我省臨空經濟發展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現就提案有關內容答復如下。
一、西安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情況
2018年4月25日,國家發改委、民航局正式批復設立西安臨空經濟示范區。為完成好國家賦予的新使命,高標準推進西安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在省民航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統籌指導下,西咸新區組織編制完成《西安臨空經濟示范區發展規劃》,2019年9月17日省政府正式發布,成為發展西安臨空經濟示范區的指導性文件。
按照《規劃》,西安臨空經濟示范區重點實施“3456”臨空發展戰略,即培育壯大航空樞紐保障業、臨空先進制造業、臨空高端服務業三大主導產業,統籌推進“港-產-城-人”四位一體融合發展,深度激發“自貿+保稅+跨境+口岸+航權”五大優勢,聚焦樞紐打造、產業聚集、改革創新、開放帶動、軍民融合、城市服務六大任務,提升對陜西乃至內陸地區開放發展的支撐帶動和示范引領作用,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臨空經濟區。
近年來,我們在臨空經濟示范區發展方面取得一些成效:
一是在臨空產業培育上,累計新增市場主體近千家,其中“五上”企業共97家;176家物流企業進駐;14 家航空公司區域總部落地,形成西部最大航企 CBD;梅里眾誠動物疫苗、綠地會展綜合體、寶能航企總部基地、蘇寧商業綜合體等 500 強項目開工;賽峰起落架維修、東航維修機庫和海航維修機坪相繼投運,形成了以機體大修為龍頭的一站式航空維修基地,臨空經濟規模超過100億元。
二是在功能平臺搭建上,形成了六大功能疊加優勢。樞紐: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的《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西咸新區空港新城被列為23個國家級空港型物流樞紐之一。目前正在積極向國家發改委申報建設試點。自貿:2018年9月26日,自貿區空港功能片區正式加入世界自由區組織,為內外聯動創新、實現與國際接軌創造了便利條件。去年3月14日,韓國快運航空公司飛機在空港定期檢修,實現了陜西飛機進境維修業務“零突破”。上半年建立了自貿區創新發展聯盟。保稅:陜西西咸保稅物流中心累計進出口額達到41.2億元,位居同期獲批的保稅物流中心首位。去年12月26日西咸空港綜合保稅區正式獲批,目前基礎設施建設及產業招商正在開展。2019年陜西省進出口總值3516億元,其中空運2511億元,占全省進出口總值71.4%。保稅航油保稅倉和出口監管倉完成設立審批,為開展保稅航油業務奠定基礎。跨境:依托便利的交通環境和良好的口岸資源,建設國內首個跨境電商國際快件產業園。2018年10月30日,獲批成為西安跨境電商綜試區首批啟動開展業務的區域。去年4月8日,陜西首單跨境電商保稅備貨業務在空港完成出單。今年上半年完成跨境電商單量55148單,貨值1530.18萬元。口岸:申建了食用水生動物、冰鮮水產品、藥品、肉類、水果5類指定進口口岸。大力實施“提效降費”,推廣應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全天候、無假日”通關服務。西安咸陽兩地“144小時過境免簽”正式實施。航權:2018年11月23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若干措施》,提出在對外航權談判中支持西安機場利用第五航權。目前已開通葉卡捷琳堡-西安-普吉、首爾-西安-河內第五航權客貨運航線。
三是在要素資源聚集上,西咸新區空港新城作為全省航空物流發展的責任主體,大力開航線、聚貨源。2019年,航空貨運增速、航點通達性、支線航點覆蓋率均列全國第一。今年上半年在疫情期間“危中取機”,以全貨運包機和“客改貨”運輸為突破口,新開通全貨運航線5條,累計開通全貨運航線32條,上半年國際貨量同比增長53%,增幅全國第一,貨郵吞吐量邁進全國前十強。客運方面,2020年上半年,新開國際客運航線3條,分別為巴淡島、長灘和文萊。
四是在探索創新發展上,圍繞臨空經濟發展,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在政策創新方面不斷探索,形成了17個創新案例。其中文勘前置模式、行郵稅移動支付、社會治理網格化管理新模式、機場協同運行模式4項案例入選全省第二批復制推廣案例。機場協同運行模式被民航總局發文要求在全國民航系統復制推廣。另外,運管委協同創新模式、開通第五航權航線、智慧通關模式等三項創新案例被商務廳以簡報方式刊發。今年上半年,柬埔寨瀾湄航空空客A321客機為期24天的8C檢修在空港開啟,完成全省首例干線飛機進境維修業務。
二、提案中有關建議進展情況
(一)關于統籌臨空經濟資源,做好全盤規劃形成合力。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大力構建“一核、雙心、兩環、五區”空間格局,在與機場的協同發展上,雙方已達成“發展同向、規劃同圖、交通互聯、體制共創”共識,結成了命運共同體,全力保障總投資470億的機場三期擴建,該工程已于今年7月份全面開工建設。圍繞T5航站樓開工建設總投資34億的配套基礎設施工程,已獲準發行17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對標上海虹橋商務區,正規劃建設總面積4.8平方公里的T5站前綜合商務區。
(二)關于加強基礎設施配建,打造臨空服務業產業鏈。新城主干環網全線貫通,建成通車道路58條,通車總里程115公里;鋪設給排水、供氣供熱各類管網90公里;開通了10條連接西安、咸陽市區的公交線路。對標新加坡樟宜等國際一流樞紐機場,已引進楓葉國際學校、國際醫院、綠地會展中心等高端配套設施,國際化、品質化生活環境初步形成。航空服務業方面,已引入南航、海航、東航等14家航空公司區域總部集中落戶,引進綠地會展中心、富力環球商貿港、西安國際美術城等多個商貿文化會展等航空培訓、食品加工、總部保障、商務服務項目,構建了以航空運輸為基礎、航空關聯產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
(三)關于開發“中轉+旅游”服務產品,搶抓發展機遇。2019年西安機場客流量4700萬左右,根據國際民航通用算法,機場每百萬旅客吞吐量可以間接創造18.1億元GDP和5300個就業崗位。可間接創造850億元GDP和25萬個就業崗位。西安2019年GDP總量9321億元,其中機場間接創造850億元,相當于間接創造了大西安9%的GDP。在“中轉+旅游”服務產品開發方面,搶抓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機遇,與省旅發委、機場股份等深入合作,充分挖掘我省文化資源優勢潛能,完善“吃住行游購娛”一體化配套,開發建設涇河南岸文化旅游片區,細分機場客群,建設開放自貿大都匯國別館,打通咖啡產業鏈條,取得西咸新區首張焙炒咖啡 SC 證;Air Coffee 新開店 2 家。“量體裁衣”打造精品旅游線路,推動文旅融合升級。
(四)關于爭取更大力度政策支持,打造國際航空樞紐名片。2014年5月,《西安國家航空城實驗區發展規劃(2013-2025)》獲國家民航局批復;2015年,西咸新區空港新城被評為“全國優秀物流園區”。2016年,空港新城入選首批29家“全國示范物流園區”。2017年4月陜西自貿區空港功能片區掛牌成立;2018年4月,“西安臨空經濟示范區”獲國家發改委、民航局批復,空港新城已成為全省發展“三個經濟”的重要承載地。2018年國務院38號文件明確支持西安機場開放和利用第五航權。2019年6月,省民航領導小組正式通過了《航空物流發展規劃》和《航空物流扶持政策》,明確空港新城為全省發展航空物流的責任主體。2019年12月1日起實行144小時過境免簽。空港新城以扶持航空產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為重點,已制定出臺5大方面獎補政策。制定印發包括雙創、外資、招商中介、現代服務業、航空及戰略性新興產業、金融、物流、電子商務、跨境電商在內的9項政策及1個實施細則,加強上下游產業配套等方面綜合施策,營造富有吸引力的臨空產業生態系統。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是聚焦樞紐建設,搭建效率高、成本低、服務優的國際貿易通道。主動做好方案研究和項目策劃,積極構建全球性航空樞紐和超級郵政快遞樞紐,壯大機隊規模,推動客貨進位。主動對接銅川、咸陽,合力共建臨空經濟帶,形成以空港為核心,輻射周邊的臨空經濟發展新模式。
二是聚焦開放創新,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加快綜保區項目建設,確保10月份通過初驗,12月份海關正式驗收,全面啟動區內項目招商,實現封關即運營。積極開展臨空產業國際合作,打造航空維修和航材共享中心、航空綜合培訓中心、綠地漢諾威國際會展中心。
三是聚焦城市功能配套,推動城市機場向高顏值、國際范、未來感的機場城市轉變。持續優化營商、宜居、生態“三個環境”,加快醫院、實驗學校、共有產權房等項目開工建設,形成“十五分鐘生活圈”;結合機場三期建設,新推一批產業和住宅用地,布局和招引星級酒店、商務辦公、商貿綜合體等項目,盡快達到現代化機場城市的標準。
陜西省西咸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
2020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