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中國民主同盟陜西省委員會:
貴單位提出的《關于加強我省新區規劃建設中文物保護工作的建議》(第15號)收悉。現答復如下:
首先,非常感謝您對西咸新區文物工作的關注與支持!西咸新區黨工委管委會高度重視,組織相關單位進行研究討論,現將新區文物保護工作和秦漢新城文物保護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 新區文物保護工作開展情況
自2017年4月開始,新區全面托管轄區內文物管理工作,文物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文物安全無事故,考古勘探前置工作有序開展,文物資源展示利用有了良好開端,文物工作服務社會發展大局的能力進一步增強,文物違法行為得到一定管控。
(一)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文物保護管理體系。
一是新區和新城均成立了文物管理部門,秦漢新城設立了獨立的文物局,其他新城在所在部門加掛文物局的牌子,進一步明確了工作責任。二是建立了新區、新城、街鎮(文管所)、村組(群眾文保員)四級文物管理和安全防護體系,層層落實了文物管護責任。三是強化文物工作的制度建設和頂層設計,建立了文物保護管理、考古勘探前置等制度和應急預案,健全了群眾文保員隊伍,有效提升了各級文保人員的保護意識和應急管理能力。四是結合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建立了文物、公安部門聯合打擊和防范文物犯罪的工作機制。
(二)進一步強化文物保護基礎工作。
一是做好保護規劃編制和報批工作。已啟動完成順陵文物保護規劃、阿房宮遺址保護規劃、秦咸陽城遺址保護規劃等19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規劃編制工作,計劃年內完成所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規劃編制工作。二是按照批復文件的要求,完成了文保單位區劃劃定工作,明確了文物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范圍,并精確定位落實在新區城市規劃一張圖中。三是做好大遺址考古勘探、考古發掘工作。組織開展了秦咸陽城遺址核心區和兆倫鑄錢遺址等考古調查工作。四是全面完成所有省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栽樁亮界工作,共栽立保護標志碑52個,保護界樁365個。
(三)加強了基本建設中的文物保護工作。
一是全面推行考古勘探前置工作。自2018年初,要求在土地出讓前完成考古勘探工作,有效規避了文物保護與項目建設的雙重風險。二是建立了嚴格的審核和動態管理機制。要求新區范圍內的建設工程必須依法履行選址報批和考古勘探手續,強化對擬出讓地塊落地項目依法履行文物報批手續的長效監管,促進文物保護和城市建設的協調發展。
(四)持續推進文物違法建設項目整改工作。
一是新區、新城兩級黨(工)委、管委會高度重視文物違法整治工作,均成立了由黨(工)委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文物違法建設項目整治領導小組,多次召開會議,組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并編印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物工作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摘編以及文物保護法律法規選編。制定印發了《西咸新區文物違法建設項目整治實施方案》,明確了整治任務、內容、措施等,保證整治工作有序開展。二是在全區范圍內組織開展文物違法項目摸排清查和整治工作。組織規劃、建設、國土、執法部門和街辦、基層文博單位的力量,采取衛星遙感監測技術,對全區文物違法建設項目進行摸排清查和整治工作,并形成“一案一檔”、 “一案一策”。
二、 秦漢新城文物保護工作開展情況
(一) 扎實開展文物違建項目整治工作。
通過徹底拆除、拆降結合、改造利用等措施對27個違建項目進行了整改,取得了一定的整改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對秦咸陽城遺址環境風貌的影響,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一是對涉及保護范圍的西部芳香園、韓家灣農家樂2個違建項目予以徹底拆除,恢復了土地原貌。二是對阻礙秦咸陽城遺址視廊通暢、影響遺址歷史風貌的違建項目予以降高拆除。三是對道路類違建項目,秦漢大道調整道路穿越遺址保護區路段設計方案,將道路斷面由原來的雙向八車道調整為雙向四車道,對地下遺存區域進行避讓和原址綠化,禁止大型載重車輛通行,最大程度減少了對文物遺存的影響。秦宮一路、蘭池三路、蘭池四路等6個違建項目根據秦咸陽城遺址保護展示規劃中設計的道路系統,對道路兩側的路燈、路標等設施增加秦文化元素,在外觀風貌上與秦咸陽城遺址保持協調,使其逐步轉化為秦咸陽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配套道路。四是對已建成使用的民生類項目,綜合考慮民生需求、群眾利益和社會穩定,嚴格管控現狀,禁止改擴建。五是提案中提到的咸平路修建于2011年平陵文物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正式劃定之前,新區代管以后,全面加強西漢帝陵的保護工作。平陵已配備了安技防設施,對區域內的安全和違法項目進行監管,同時加大巡查力度,及時發現各類隱患。并對現存的違法項目加強管控和治理。
(二)全面改善文物遺址區環境風貌。
圍繞五陵原西漢帝陵綠色長廊建設,對長陵、安陵、趙王如意墓、義陵、渭陵二十八星宿陵區進行了綠化,總面積約1萬畝,已投入資金約2.6億元,每年養護費1600萬元,正在加快推進康陵、延陵綠化及環境整治工作,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五陵原綠色廊道。對于因歷史原因遺留在文物保護區和建控地帶內的20家磚廠和取土場,進行了關停,拆除了一大批臨時建筑。為減少群眾生產生活對文物遺址侵蝕,對1950多戶群眾進行了拆遷,拆遷補償費用近10億元。
(三)加快推進秦咸陽城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基礎工作。
流轉核心區1200畝土地,啟動了秦咸陽城六號宮殿遺址和第三組建筑遺址的勘探與發掘;啟動實施了牛羊溝治理工程;編制了秦咸陽城遺址保護展示規劃、秦咸陽宮遺址保護展示工程等規劃方案,力爭下一輪評定中成功掛牌。
(四)努力推動轄區文物資源展示利用。
一是三大博物館建設順利推進,秦咸陽博物院建筑主體已完工,正在進行室外景觀及室內辦公區裝修施工;漢長陵博物館建筑主體、室外景觀設計、室內精裝修設計及展陳方案設計工作已完成,舉辦了長陵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大賽,預計年底正式開館運營;漢延陵數字博物館建筑主體已完工。二是加快推進文物保護展示利用項目,長陵保護展示工程、安陵邑保護展示工程、渭陵保護展示工程、平陵保護展示工程、秦咸陽宮遺址保護展示工程、秦咸陽城制陶作坊遺址保護展示工程、義陵封土修復工程等一大批文物重要遺址保護展示類項目方案編制有序開展。三是對考古勘探中發現的重要遺存,實施就地保護、就地展示,對考古中發現的秦咸陽城“北宮樂府”等重大考古發現,與規劃建設的安陵山公園相結合,及時編制就地展示方案,年內啟動實施。
(五)厘清城市規劃和文物保護新思路。
一是完成規劃修編,秦漢新城已將80宗4199畝建設用地的建筑高度降低,并降低其開發強度,核減建筑面積約300萬平方米。二是結合最新考古成果和文物保護需要,完善《秦咸陽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進一步明確具體建設控制要求和指標,納入新城產業發展、土地利用和城市建設等規劃,努力實現多規合一,使其更加符合新形勢下文物保護需要和新城發展實際。三是正在研究制定文物建設控制地帶土地規劃指標調整方案,將商業類建設用地調整為歷史文化展示、公共配套設施和公園綠化用地。四是創新保護利用,全面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結合秦漢新城文物遺存的重要價值和分布特點,加快推進秦咸陽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和西漢帝陵群申遺工作,申報創建“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進一步彰顯深厚歷史文化底蘊。
三、 下一步工作打算
按照4月2日民盟陜西省委組織召開的提案答復座談會上專家的意見和建議,經新區和秦漢新城管委會認真研究,將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一)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增強使命擔當。一是進一步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物工作要求上來。二是牢固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定期進行專題研究,并將文物保護工作納入各級目標責任考核,提高文物保護展示利用方面的考核權重。三是嚴格落實文物保護屬地管理主體責任,建立健全文物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嚴格問責,堅持文物違法違規“零容忍”。
(二)明確新區定位,科學處理文物保護和經濟發展關系。國務院對新區的批復明確要加強“歷史遺址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省政府對新區規劃的批復明確提出“做好大遺址保護工作”。我們將嚴格按照中、省的要求,一是不斷加大文物保護工作力度,傳承好、守護好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文明標識,充分發揮文物資源優勢,變“包袱”為“財富”。二是依托轄區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推動轉型提升,探索“浸入式”、 “帶入式”互動體驗模式,打造新區文化特色。
(三)從嚴審批把關,切實規范文物報批。一是嚴格落實文勘前置和文物審批程序,確保土地出讓前完成文物勘探工作,在未取得文物部門選址和建設方案批復前,不得辦理相關規劃建設手續。二是對已獲批項目實施全程監管,堅決杜絕文物違法行為。三是進一步加強文物執法隊伍力量,真正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
(四)加快規劃編制,創新展示利用水平。一是加快文物保護規劃編制和產業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城市建設規劃相銜接,促進多規合一,為日后的文物保護和發展建設提供科學遵循。二是加大文物展示利用,打造新區特色,加快建設秦博物院、長陵博物館、延陵數字博物館建設。三是高水平規劃建設五陵原生態綠廊、安陵山城市森林公園、秦制陶作坊遺址公園等項目,持續加大文物資源數字化展示力度,通過立體、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真正讓文物活起來。四是創新文物保護方式。對考古發現的重要遺跡,探索推廣“點狀保護”方式,結合“口袋公園”模式,打造街區、小區街心公園,將文物保護與文化惠民結合起來。
最后,再次感謝您對西咸新區的關注與支持!
陜西省西咸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
2020年 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