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目前正值晚秋初冬時節,氣溫下降、晝夜溫差大、空氣濕度大,人體抵抗力較弱,容易造成呼吸道疾病和胃腸道疾病的發生。為防范學校食品安全風險,預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等突發事件,保障在校師生“舌尖上的安全”。西咸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校園食品安全提示,請學校食堂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認真落實,并請社會各界廣泛監督。
一、落實好食品安全主體責任
嚴格實行食品安全校長 (園長)負責制,通過建立食品安全責任體系、完善風險防控動態管理機制、制定食品安全風險清單等舉措,全面加強校園食品安全管理。同時,要充分發揮食品安全總監和食品安全員作用,認真落實“餐前查驗”“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機制。
二、加強食品原料管理
各涉校食品生產經營者要對庫存食品原料進行全面清理,及時清除銷毀超過保質期或腐敗變質的食品原料。落實進貨查驗和索證索票制度。禁止采購使用未按規定檢驗檢疫或檢驗檢疫不合格的畜禽肉及其制品。按要求儲存和加工濕米粉,嚴防米酵菌酸毒素引發食物中毒事件。不要采購冷葷類、生食類、裱花蛋糕及四季豆、鮮黃花菜、野生蘑菇、發芽土豆等高食品安全風險食材。
三、落實食品留樣制度
校外供餐單位和學校應按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要求,保證食物燒熟煮透,生熟分開。熟食加工的中心溫度達到70℃,分開存放和使用接觸生熟食品的工具用具。嚴格落實食品留樣制度,確保留樣食品不低于125克,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專用密閉容器內,并在專用冷藏設備中存放48小時以上。
四、規范消毒保潔管理
規范餐飲具清洗、消毒、保潔過程,餐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必須經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嚴格采用蒸煮、熱力消毒柜消毒等多種方式消毒餐飲具。
五、養成健康文明的飲食習慣
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不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不光顧無證照的餐飲店、路邊攤,少吃油炸、燒烤食物。不暴飲暴食,不食用不熟悉的食物。講究個人衛生,飯前飯后要洗
手。做到低油低鹽低糖,保持營養健康的飲食習慣。踐行“反食品浪費”“愛惜糧食”“光盤行動”等文明理念,自覺抵制鋪張浪費,珍惜糧食,深入推進文明餐桌、公筷公勺的健康就餐習慣。
六、嚴防食源性疾病和諾如病毒感染
天氣炎熱,食物若儲存加工不當,容易被細菌或細菌毒素污染,食用后可能造成胃腸不適,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胃腸炎癥狀。遇到類似情況,學校應及時
組織救治,并報告屬地市場監管和衛健部門。諾如病毒感染具有發病急、傳播速度快、涉及范圍廣等特點,易在學校、幼兒園等人員密集場所造成群體性大規模傳染,常見癥狀是嘔吐和腹瀉,與食物中毒相類似,但治療和防控方式都與食物中毒不同,應注意鑒別。
七、嚴格做好食材及經營管理
(一)學校食堂禁止使用的食材
1.發芽發青的土豆、鮮黃花菜、四季豆、霉變紅薯、野生菌、來歷不明的野菜;
2.浸泡時間過長(4個小時)而變質的木耳、銀耳或米面制品(米線等);
3.沒有完整標識的散裝油、非本食堂加工的餡料、肉串及散裝熟食制品;
4.工業用鹽或亞硝酸鹽(包括亞硝酸鈉、亞硝酸鉀),含鋁膨松劑硫酸鋁鉀和硫酸鋁(饅頭、發糕等面制品不能添加),合成著色劑(日落黃、檸檬黃、油性色素等)、吉士粉以及防腐劑、乳化劑、穩定劑等餐飲環節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劑。
(二)學校食堂禁止供應超出經營許可范圍的食品品種
1、中小學(含特殊教育學校)、托幼機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技工院校的學生食堂不得制售生食類、冷食類食品(不含水果)、裱花蛋糕,不得供應未燒熟煮透的豆漿、已變黏的酸菜咸菜;不得外購散裝熟食肉制品。
2、采用校外集體用餐配送單位的,不得配送冷食類食品(如沙拉、壽司、涼菜、冷面、涼皮、饸絡等)、生食類食品(如刺身)、自制冷凍飲品(包括冰激凌、酸奶、乳酸發酵飲料、鮮榨果汁以及其他冷凍飲品)、裱花蛋糕以及其他冷加工糕點。
對違反上述規定的行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根據具體情節不同,將分別給予責令改正、罰款、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以及由公安機關對直接負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處以拘留等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