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隨著夏季的到來,氣溫升高、濕度增大,各種菌類野菜生長迅速,人們有采摘食用野生菌、野菜的習慣,但因認識不足、了解不多,極易誤采誤食引起中毒。為預防和避免此類事件發生。西咸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作如下消費提示:
一、自行摘采需謹慎
目前,還沒有簡易鑒別野生菌和野菜是否有毒的科學方法,依據民間流傳的“經驗”,并不能保證避免誤采誤食野生菌和野菜而發生中毒。所以,在戶外踏春郊游,不要采食野生菌和野菜。
二、購買加工不放松
對于市場上售賣的野生菌和野菜,不能放松警惕,特別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請不要輕易食用,謹慎購買個人采摘售賣的野生菌和野菜。加工食用時要煮熟煮透,即使是無毒的野生菌和野菜,如果加工過程中沒有煮透煮熟,食用后也可能發生中毒。
三、生產經營要“三不”
生產經營者在加工、售賣野生菌和野菜時,應做到不采集、不加工、不經營不認識的野生菌和野菜,要確保在加工、經營的過程中沒有混入有毒野生菌和野菜。否則,要承擔相應的經濟與法律責任。
四、發現不適快就醫
不同種類的有毒的菌類和野菜所含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癥狀也不同。菌類和野菜中毒的表現有:胃腸中毒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肝臟損害型、腎衰竭型、呼吸與循環衰竭型、光過敏性皮炎型等。其中,胃腸中毒型最為普遍,肝臟損害型致死人數最多。一般誤食有毒的野生菌和野菜后,最短可以在10分鐘、最長在6-12小時后發病。如果食用野生菌和野菜后出現頭昏、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幻覺等中毒癥狀,要提高警惕,并立即送醫。并同時采取以下措施:
1.用手指摳咽部或用器具壓迫舌頭根部進行催吐,排出體內尚未被消化的食物殘留,緩解有毒物質的吸收;
2.催吐后,最好讓患者飲用少量鹽糖水,補充電解質,防止脫水導致休克;
3.對已昏迷的中毒者不要強行向其口中灌水,防止窒息;
4.到附近醫院就診時,最好攜帶剩余的野生菌、野菜,以便鑒定種類,確定有效的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