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近期,新區管委會主任辦公會審議通過《太平河水系專項規劃》,并以新區管委會辦公室名義印發,現對方案要點解讀如下:
一、制定背景及依據
2020年5月28日,西咸新區黨工委管委會辦公室印發了《關于印發<全域治水碧水興城西咸新區河湖水系保護治理三年實施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陜西咸黨辦字〔2020〕30號),太平河作為實施方案的重點工程,為抓好落實工作,灃東新城組織編制了《太平河水系專項規劃》。太平河規劃總長度為23.84km,項目包含水利工程、水生態工程及水質提升工程,重點打造一條水清、岸綠、景美的城中河,打造構筑“城市生態長廊”,創造“水、林、城”于一體的特色風景線。
二、方案主要內容解讀
專項規劃方案主要內容包括項目背景、現狀解讀、規劃總則、太平河水系布局、河道生態整治、水安全保障、岸線利用及景觀營造、河道與藍線和用地沖突的情況、近期建設計劃和目標等九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項目背景。主要是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觀,將生態文明融入到“水”的各環節。同時,結合西咸新區的各類政策導向及相關規劃解讀,確立水系規劃新方向,強化水安全保障,水生態治理和水景觀設計,優化體系內容。
第二部分:現狀解讀。通過對太平河現狀情況進行分段調研,梳理總結太平河現狀存在的問題。一是排洪能力不足,防洪隱患大;二是河道連通性不足,濕地湖泊少,對周邊影響不佳;三是水生態系統退化,生境消失;四是濱水景觀效果不佳,親水性不足;五是水系沿線主題特征不夠明顯;六是水質整體情況不佳。
第三部分:規劃總則。主要是通過相關案例解析和基于太平河實際情況的規劃理念,合理確定本次規劃目標。在遵守基本規劃原則的基礎上制定針對太平河的規劃策略。通過水系布局、水資源平衡、水安全保障、水生態治理、水文化彰顯、水景觀營造等綜合化的水系整治與建設,引導太平河及沿線用地協同發展,構建城水相融的發展格局。
第四部分:太平河水系布局。結合太平河治理歷史及相關規劃引導要求,明確水系規劃的空間結構,突出重點區段及節點。基于太平河在空間布局上的差異性,明確各區段的水面面積、里程數、河道寬度、水面率等相關指標控制規模。同時,劃定水系藍綠控制線,協調水環境、水景觀建設。
第五部分:河道生態整治。基于現狀水資源量,統籌生活、生產和生態三類用水的實際需求,核算水資源需求總量,明確供需差值,協調水資源配置。根據水體的規劃主導功能,劃定水環境功能區,根據不同的水環境質量標準,提出具體修復與保護策略。同時,針對太平河沿線污染情況,提出具體防治措施。
第六部分:水安全保障。分析太平河現狀水安全情況,根據上位規劃明確的50年防洪標準,明確并制定沿線防洪排澇要求,從排水分區、排水管渠、排水泵站三個層面完善太平河防洪排澇內容,并結合西咸新區海綿城市建設分區,提出海綿城市建設具體要求。
第七部分:通過解析太平河沿線濱水景觀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針對不通區段主要人群的差異性,結合用地布局,強化沿線景觀的多元性、高活性、趣味性,結合太平河生活性岸線的定位目標,明確岸線控制內容及要求,強化沿線地區風貌控制,在夜景照明、植被栽培、公共空間、慢行系統等多方面進行規劃引導。
第八部分:河道與藍線和用地沖突的情況。在地水整合、城水共生的理念基礎上,梳理各種用地沖突情況,制定不同沖突類型的優化原則。
第九部分:近期建設計劃和目標。結合河道治理現狀及沿線項目建設情況,根據不同功能河道類型的劃分,提出近期建設目標及計劃,從開發建設模式、配套建議和實施保障措施等多方面提出相應的指引和實施策略,以指導規劃建設實施。
三、特色與亮點
一是統籌同步推進。本次水系專項規劃與河道整治可研、景觀設計、水質提升站設計、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等相關設計相互協調、相互融合,同步進行。同時河道調整線位、河道相關設施以及河道藍線控制用地也與正在編制的國土空間規劃多次協調,經綜合平衡后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確保水系專項規劃方案與城市規劃的高度一致性,保障水系方案的順利實施與整體開發建設。
二是強化生態功能。傳統的水系專項規劃大多立足于保障河道行洪、排澇等水利功能以及滿足濱河建設的實際需求,淡化了河流的生態功能,無法滿足河流生態環境多樣性和景觀多樣性的要求,致使河流多元功能退化、自然資源浪費,最終導致城市生態環境退化。本次規劃在生態導向為條件,從河流自身的特點出發,在生態保護優先的基礎上整合自然、社會和生態多目標協同需求,預留出河道整治、景觀建設、生態保護等用地范圍。
三是重視地水整合。生態導向下的水系專項規劃需考慮河流空間的多層遞進體系,重視水系邊界系統的復雜性及河湖水域與周圍生態系統的有機聯系,重視河流內外空間的統一管控。首先,從整體空間統籌考慮,確保河流水系的完整性和連通性;其次,兼顧河流與沿線城市建設用地的關系,確定不同區位段河流承擔的功能;最后,確定河流以及沿岸地區核心保護范圍。
四是兼顧保護發展。一方面,對河道藍線空間內影響防洪安全、河流生態服務功能的行為進行剛性控制;另一方面,在一些環境容量許可的地區,對有助于提升河流功能、塑造形象的建設行為進行綠線彈性控制。從可實施操作和管理的角度對河流提供一個更科學實際的管理依據,促進對自然資源的強制保護轉向自覺維護。
原文鏈接:關于印發《太平河水系專項規劃》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