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十四五”時期是新區大力實施制造業強區戰略,聚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持續優化生態、宜居、營商“三個環境”,不斷提升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面開啟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在《西咸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編制中,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兩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全面落實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市委十三屆十二次全會各項安排部署,貫通落實“五項要求”“五個扎實”,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高質量發展,緊扣“追趕超越”的定位,著重考慮了以下七點:
一是關于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綱要》全文始終圍繞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的主題,將創新城市發展的理念融入到《綱要》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中;創新城市發展動力融入到二、三、四、五章的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擴大投資促進消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創新城市技術融入到六、七章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三個環境”建設中;創新城市軟實力提升融入到九、十章的加強文化建設、全面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中;創新城市治理融入到第八、十一章鄉村振興、統籌發展和安全中。“十四五”期間,全面推動新區創新城市發展方式不斷取得新突破。
二是關于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綱要》立足“三新”,把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作為重點,放在第二章用四節分別從建設秦創原創新平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構建創新驅動發展新生態、培育創新型人才隊伍四個方面進行詮釋,特別是提出加快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在重點領域建設50個以上創新聯合體、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及其他新型研發機構,攻克一批支撐產業和區域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并推廣轉化科技成果1000項以上,引進培育科技型企業2000家以上、建成雙創服務平臺30個以上,創新基金規模超過100億元,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300億元,把秦創原建成輻射帶動西北地區乃至“一帶一路”沿線高質量發展的開放型、共享式、綜合性、市場化科技創新大平臺。
三是關于“十四五”時期總體目標及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深刻把握新區發展的新階段,以問題為導向,綜合研判發展基礎及發展環境,確定了“十四五”時期在經濟高質量發展、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生態文明建設、改革開放、宜居環境建設和民生保障、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治理效能建設方面“七個新”的總體目標,在此基礎上,展望提出2035年經濟綜合實力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人均生產總值較2025年翻一番,綜合實力邁入國家級新區前列的遠景目標。
四是關于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設定。《綱要》以謀劃的“十四五”總體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為導向,同時與省、市指標銜接匹配,將“十四五”總體目標深化細化量化成“經濟增長、創新驅動、質量效益、改革開放、生態環境、民生福祉”6大類30個指標構成的主要指標體系。如確定了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十四五”末突破120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0%,“十四五”末突破80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30%。
五是關于規劃支撐落地實施。《綱要》編制中堅持在謀深謀準謀實上下功夫,圍繞加快創新動能培育、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對外開放等方面多次謀劃,形成了重大項目、重大工程、重大平臺、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舉措的“五個重大”,作為《綱要》落地實施的重要載體,在《綱要》中以專欄的形式得以體現,特別是謀劃重大項目372個,總投資16673.3億元,“十四五”期間投資12749.6億元。
六是關于把實體經濟作為發展重點。《綱要》圍繞新區“6+1”產業布局,突出制造業發展核心關鍵地位,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做優做專生產性服務業,同時搶抓數字技術產業變革機遇,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比如《綱要》提出實施先進制造業強區戰略中,提出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制造、高端裝備制造、臨空高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產業,到2025年,先進制造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以生產性服務業邁向高端為目標,重點發展科技研發、現代金融、檢驗檢測、文化創意、軟件和信息服務、現代物流、會議會展等產業,到2025年,生產性服務業總收入超過1500億元。
七是關于突出新區特色。《綱要》將“三個環境”統籌為一章,以綠色優先發展,統籌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比如,提出推進國家氣候適應型城市和氣候投融資“雙試點”建設,爭取建設碳交易市場,為率先實現碳達峰創造條件;提出聚焦“三個圈層”環境建設,完善住房供應和保障體系,大力推進共有產權房、人才安居住房等項目建設,統籌因地制宜完善公共服務配套和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打造高品質宜居環境;打造寬松開放的市場準入環境,爭取“市場綜合監管體系、創新監管模式”全國試點,深化放管服改革和營造一流營商環境,聚力打造新區營商環境2.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