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內容概述: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西咸新區(以下簡稱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自2017年掛牌成立,涵蓋空港新城、灃東新城、秦漢新城、能源金融貿易區四個功能區,是陜西自貿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肩負著建設全面改革開放試驗田、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點的戰略使命。因此為更好地踐行使命、發揮試驗田作用,更大力度謀劃和推進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高質量發展,明確發展方向及主要任務,編制《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西咸新區“十四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面積42.58平方公里,規劃期限為2021至2025年。
2021年10月29日,陜西省西咸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印發了《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西咸新區“十四五”發展規劃》(陜西咸辦發〔2021〕29號),現就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起草背景及過程
《規劃》以《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十四五”規劃》《西咸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О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為總綱,充分吸收《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方案》《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年建設方案》《國務院關于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創新的若干措施》相關內容。先后多次征求各新城、新區相關部門意見,多次召開研討會和專家評審會,最終形成正式文本。
二、突出特點
《規劃》以促進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圍繞深化改革制度創新體系、推進多領域特色產業集群、高質量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做出了戰略性的規劃,并設計相應的改革創新項目。
一是突出總體目標與建設指標,從制度改革、產業提質增效、開放功能提升三個方面設計了“十四五”時期發展指標;二是突出多元化創新發展,提出多維度創新、多層次區域協同、多方位聚合資源,建立三大范式來發揮規則效能;三是突出特色產業發展,突出“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明確了自貿試驗區的特色產業、重點改革及建設項目,內容上更加突出制度創新成果對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
三、主要內容
《規劃》共含六部分,具體內容如下。
(一)聚焦使命功能,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建設成效突出
梳理了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十三五”期間制度創新、營商環境、對外開放的建設成效。提出了目前存在市場活力不足、制度創新碎片化、對外開放不足、協同推進力度不夠等短板。并且在分析當前發展機遇的前提下,進一步明確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的總體區位布局和功能分區,重新梳理確定了各功能區的發展重點。
(二)明晰戰略定位,科學繪制發展藍圖
明確了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提出創新驅動、協同發展、開放引領、共享發展、差異發展五大發展原則,圍繞在未來五年基本建成具有國際水準、服務體系健全、宜居環境舒適、法治化環境規范、投資貿易便利、人文交流深入、監管高效便捷、輻射帶動效應顯著的自貿試驗區的總體目標,從制度改革、產業提質增效、開放功能提升三方面設置了整體發展指標,包含了創新案例、實際利用外資、合資旅行社、貨運航線等具有區域特色的指標。
(三)全面深化改革,強化制度創新
提出多維度探索制度改革創新、多鏈條開展區域協同創新、多方位聚合創新資源,并且提出通過建立“科研+制造”“服務+貿易”“政府+中介”三大范式來發揮規則效能。該部分設計了商事集成注冊系統、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信用西咸、法律服務建設專項四個優化營商環境的改革項目及城市貨站、中醫藥健康旅游產業聯盟、能源科技金融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等區域協同創新示范項目。并提出依托秦創原做好科技資源聚集、知識產權平臺建設及產業孵化創新網絡建設等具體任務。
(四)充分挖掘區域優勢,加快做大做強特色產業集群
通過系統性改革創新推動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在臨空產業、文體旅游產業、醫療健康產業、先進制造業方面形成集聚效應。主要推進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培育臨空高端服務業、提升航空制造維修競爭力及創新跨境電商示范先行模式,營造國際化文化藝術投資環境、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產品、促進外向型體育經濟發展,推進互聯網醫療、生命科技產業體系發展、新能源整車發展等任務。該部分共設計具體項目30個,其中臨空方面有航材共享中心等7個,文化旅游方面有陜西文化藝術博物館等6個,醫療健康方面有生物醫藥眾創空間等11個,先進制造業有新材料產業創新基地等6個。
(五)大力推進對外開放,高質量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提出通過國際貿易合作、國際人文交流推動對外開放,重點建設中俄絲路創新園、前海人壽絲路新城等開放載體;通過提升服務貿易對外開放水平、推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來促進服務貿易發展,重點建設西安國際航材供應鏈管理中心、西北跨境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南美貿易中心等項目;通過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力度、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推進金融開放,重點推進綜合性金融服務平臺、離岸貿易、綠色金融等方面建設。
(六)強化保障措施,全力確保規劃各項任務落地見效
提出了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強化組織協同、完善評價體系、強化宣傳推介、完善風險防控機制五個方面的保障措施。重點提出從頂層設計系統集成的高度加強信息共享、監管機制協同、制度創新配套,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建設成果評估機制,加強對重大風險的識別和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防范,重視特色化發展,強化與主流媒體合作,創新宣傳方式,擴大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