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2022年8月,陜西省西咸新區管委會印發了《西咸新區“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2021-2025年)》,現解讀如下:
一、編制背景
“十四五”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以“科技自立自強”支撐國家發展戰略,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關鍵時期,也是西咸新區追趕超越發展的關鍵時期。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和市委部署,全面落實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重大決策,結合新區實際,編制本規劃。
二、框架結構
《西咸新區“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2021-2025年)》主要內容共八章,主要由三大板塊構成:第一板塊(第一、二章):是規劃編制的頂層設計部分,主要闡述編制“十四五”規劃的發展基礎、發展形勢,明確“十四五”發展規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主要指標等內容。第二板塊(第三至七章):是規劃編制的主體部分,主要闡述“十四五”期間科技創新的工作內容、主要舉措。第三板塊(第八章):是規劃保障措施部分。
三、“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基礎、目標及重點任務
(一)發展基礎與形式
一是系統總結了“十三五”時期西咸新區科技創新取得的成就。科技創新主體加速聚集,科技創新載體不斷強化,科技支撐產業發展作用更加突出,科技創新生態持續優化,科技創新政策加速落實。
二是深入分析了“十四五”時期西咸新區科技創新發展面臨的新形勢。西咸新區是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的總窗口,具有成為全省創新驅動示范窗口的顯著優勢。同時,國家實施共建“一帶一路”、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等國家重大政策機遇,為西咸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二)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堅持創新驅動、市場主導、企業主體、人才主體、政府主推“五大原則”,到2025年,西咸新區進一步增強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的示范引領作用,成為國家重要的創新高地和人才高地,全面轉入創新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軌道。
具體發展指標包括: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達到2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達到3000家,技術合同交易額達到230億元,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2件,規上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活動企業占比達到50%,規上工業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25.5%,市級以上新型研發機構數達到25家。
(三)重點任務
1.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
打造以秦創原“三器”(立體聯動“孵化器”、成果轉化“加速器”、兩鏈融合“促進器”)為主的產業引領格局;打造“科學家+工程師”隊伍、“新雙創”隊伍、科技經紀人隊伍建設以“三支隊伍”為主的科技人才隊伍;增強總窗口創新資源聚集效應、主動融入西安“一總兩帶”格局、加強與省內各地市協同創新來增強以協同創新為主的總窗口示范效應;聚集頂尖人才、打造開放創新平臺、培育未來產業三條途徑支持西部科技創新港建設。
2.建設“點-線-面”科創載體體系
建設兩鏈融合型雙創大載體和硬科技小鎮打造國內一流的“雙創”載體;圍繞光伏、氫能、智能網聯汽車主導產業鏈,打造新能源、數字經濟、大健康等7大產業集群布局10大特色產業園區并推動園區提檔升級;加快秦創原總窗口、秦創原科技創新示范帶、秦創原先進制造示范帶建設,打通“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產城融合發展路徑,全面融入西安市“一總兩帶”秦創原建設總格局;建設科創載體運營團隊、構建全流程創業服務鏈條、強化園區考核與激勵等方式增強科創載體運作能力。
3.建設企業技術創新主體
推進秦創原國企創新中心建設、搭建央地融合技術平臺、國企創新網絡打造國企創新中心2.0版;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強化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供給、拓寬深化上市服務等實施科技型企業“登高”“升規”“上市”工程;培育壯大科技服務企業群體,包括現代制造、現代健康、知識產權、科技信息服務企業。
4.建設科技創新服務體系
完善科技金融服務機制、壯大創業投資基金群、發展早期天使投資壯大科技金融量能;搭建創新資源共享平臺、技術中試平臺、概念驗證平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設;搭建創新創業大賽平臺、創業服務平臺、“科創中國”西咸新區平臺推動創新創業平臺建設;通過搭建技術市場平臺、培育技術轉移機構群、發展科技中介服務推動技術交易市場服務發展。
5.優化政府科技管理職能
優化科技管理部門職能、建立科技計劃管理體系、健全科技計劃項目管理機制,構建新區科技計劃體系;圍繞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優化和完善科技政策體系,激發科技企業自主創新動能;加強與高校院所合作與省外協同創新、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合作園區,強化創新開放合作職能;通過強化科技管理干部培訓、考核及內部監督,提高干部隊伍素質。
四、保障措施
1.加強黨對科技創新的全面領導。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穿科技創新規劃實施全過程,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全面領導。
2.強化科技規劃協同。加強同國家有關部委和省、市有關部門的溝通銜接,爭取政策支持、資金支持和重大項目布局。
3.落實要素保障。主動作為,盤活資源,切實做好科技發展戰略規劃的各項要素保障工作。
4.提升全民科學素養。通過網絡、新聞媒體等形式,加大對科技倫理和科技安全的宣傳力度,提高全民的科學意識。
5.加強監測與評價。加強對本規劃中涉及事項的組織、協調、推進和實施,將規劃確定的主要事項納入考核體系,形成上下聯動、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不斷開創新區發展新局面。
解讀部門:科技創新和新經濟局 聯系電話:3358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