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近日,陜西省農業農村廳首批“千萬工程”示范村名單揭曉,西咸新區崇文鎮馬莊村入選。
清水穿村過,舊貌換新顏
“以前下雨出門,鞋上全是泥,污水坑邊上蚊子亂飛!”村民王先生的話,道出了馬莊村曾經的窘境。雨污混流一直是村民多年的“心病。”2023年,西咸新區實施“千萬工程”,崇文鎮迅速實施,修建了500余米進村道路,345米封閉式排水溝以及化糞池,讓村子告別了“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歷史。
如今的馬莊村,硬化路直通家門口,路燈照亮晚歸人的路,天然氣入村。更動人的是,“村民議事會”讓每個村民都成了村莊的主人,大家齊心管護家園,昔日的“問題村”變成了新區“雨污分流”的樣板間。

產業結碩果,錢包鼓起來
馬莊村的賬本上,藏著一個振奮人心的跨越:從集體經濟“破零”到年經營性收入躍升至五十萬元。2020年,村“兩委”干部帶著村民們“啃硬骨頭”,把閑置的村小學改建成占地10畝的菜籽油榨油廠。金黃的菜籽在這里變成醇香的菜油,每年100噸的加工量,不僅榨出了香味,更榨出了集體經濟的第一桶金。

靠著茯茶鎮的茶香、樂華城的歡笑,崇文鎮把三個城市開發邊界外的保留村的土地變成風景,讓農活變成體驗。農、文、旅融合的路子越走越寬,共新增集體建設用地318畝,這是藏著村民對未來的憧憬;916畝產業預留指標中,生長著鄉村振興的后勁。村民們既能在榨油廠上班拿工資,又能在家門口做旅游生意,錢包逐漸鼓了起來。
善治聚民心,鄰里情更濃
馬莊村的蝶變,離不開一股“巧勁兒”。崇文鎮創新“網格+議事+治理”模式,讓村里的事大家商量著辦。“友鄰議事坊”里,茶杯碰一碰,難事就有了頭緒,百余件鄰里問題在這里迎刃而解。“司法+網格”雙員聯動像一雙溫暖的手,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98%以上的化解率,換來的是家家戶戶的安寧。

“衛生示范戶”的小紅旗在門口飄揚,秸稈變成了有機肥滋養土地。鄉風文明與生態保護像兩棵樹,在馬莊村根連根、枝纏枝。這里的治理,不是冷冰冰的規定,而是熱乎乎的人情,是“楓橋經驗”在鄉村大地上開出的善治之花。
如今的馬莊村,生態有底色,產業有亮色,治理有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