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文字,作為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載體,鐫刻著歷史的更迭與文化傳承,記錄著民族的智慧與精神密碼。為了讓青少年兒童直觀感受漢字的形態之美與深厚內涵,2025年9月20日上午,永樂鎮開展“筆墨春秋?文字千年”文字變遷知識講座,通過知識講解、圖片展示、實物觀察與手工實踐等形式,帶領孩子們開啟一場沉浸式的漢字文化探索之旅。
活動伊始,老師以“一個漢字的 千年旅程” 引子,拉開講座序幕。老師用生動的語言,從漢字的源頭講起:“早在殷商時期,甲骨文便已出現,作為我國最早的成熟文字,它刻在龜甲獸骨上,記錄著古人的祭祀與生活。歷經數千年演變,從金文的莊重、小篆的規整,到隸書的蠶頭燕尾、楷書的方正端莊,直至如今的簡體字,每一種字體都藏著時代的印記?!彪S后,老師結合時間軸,清晰講解了漢字的主要演變脈絡—從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隸書、楷書、行書,再到現代簡體字,讓孩子們對這條“寫在時光里的文明密碼”。
在文字解析環節,老師通過展示豐富的各時期文字高清圖片與拓片,引導孩子們讀懂漢字的“造字智慧”?!叭?#39;字像一輪圓圓的太陽,‘月’字似彎彎的月牙,這是最古老的象形造字法;‘休’字由‘人’和‘木’組成,人靠在樹上就是休息,這是巧妙的會意造字法。”老師一邊展示甲骨文里的“山”“水”“火”,一邊解析象形、會意、指事、形聲等造字法,還結合“福”“壽”等字的字形演變,講解文字背后的文化寓意,孩子們紛紛驚嘆:“原來每個漢字的形狀和寫法,都藏著這么多學問!”
講座結束后,充滿趣味的手工實踐環節正式開啟,手工老師提前準備了活字印刷材料包——包括木質活字、油墨、拓印板、宣紙,并詳細示范操作步驟:“先將活字按照想要的順序排列在拓印板上固定好,用刷子蘸取適量油墨均勻涂抹在活字表面,再將宣紙覆蓋在上面,用干凈的刷子輕輕按壓,等待片刻后小心揭開宣紙,古文字的拓印就完成了。
孩子們立刻投入實踐,有的認真挑選不同字體的活字排列組合,有的專注地給活字均勻上墨,還有的小心翼翼地進行拓印操作。遇到活字排列歪斜的問題,孩子們互相幫忙調整;不確定拓印力度時,老師及時上前指導?;顒邮依?,油墨刷的摩擦聲、孩子們的討論聲與毛筆書寫的沙沙聲交織,充滿了探索的樂趣。
經過近一小時的努力,一幅幅獨一無二的“古文字拓片”作品陸續完成。有的作品拓印了甲骨文的質樸線條,有的呈現了金文的渾厚莊重,還有的通過臨摹小篆,體會到了字體地對稱之美。孩子們捧著自己的作品,興奮地向同伴講解自己拓印的文字含義:“你看,我拓的這個‘馬’字,像不像一匹正在奔跑的馬!”
此次“筆墨春秋?文字千年”文字變遷知識講座,不僅讓青少年兒童在聽講解、觀實物、做拓印的過程中,了解了漢字的演變歷史、造字規律與文化內涵,更在心中種下了傳承漢字文化、感受文字之美的種子。下一步,永樂鎮將繼續推出更多貼近兒童的傳統文化活動,讓孩子們在趣味體驗中觸摸漢字溫度、感知文明厚度,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與自信。